□ 記者 唐文輝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他是一位獨具慧眼與果敢決斷的企業領導者,他順應市場經濟發展大勢,適時調整企業航向,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一個以石油設備進口、維修、工程建設為主,橫跨農畜牧業、餐飲業、文化傳媒、保險、能源等多元化發展路徑的現代企業集團。他就是西安久帝能源集團董事長丁振師。
個人小傳
丁振師,生于1965年4月,寧夏鹽池人,西安久帝能源集團董事長。現任陜西省寧夏商會會長。先后榮獲“第八屆中國改革優秀人物”“中國百名改革創新風云人物”“陜西經濟十大最具影響力誠信人物”“陜西省十大社會責任功勛企業家”“寧夏第二屆十大慈善人物”“吳忠市首屆慈善人物”等榮譽稱號。
西安久帝能源集團簡介
經過幾十年的磨礪,企業從單一的設備進口,已發展成集新能源開發;礦山開采;新型材料研發制造;普通貨物運輸;石油天然氣鉆井工程、試油試氣工程、油氣田地面建設工程、油氣田地面維護工程;管道安裝工程、水源勘探鉆井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園林綠化工程、土石方工程、裝飾裝修工程、公路工程、防水工程的施工;石油天然氣勘探技術研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油氣管、油桿防腐、修復、銷售;石油天然氣設備配件銷售;冶煉機械設備、管道管件、儀器儀表、普通工程機械、勞保用品、五金交電、文化用品用具、農副產品的銷售;車輛租賃服務為一體的集團公司。
20多年來,西安久帝能源集團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在行業領域不斷擴大,在石油鉆井、試油、產能建設、道路施工、石油附屬設施設備維修等方面取得驕人成績,并多次獲得有關部門表彰,先后獲得“陜西省國際經濟合作先進單位”、陜西省企業信用協會3A聯盟會員單位等榮譽稱號。
陜西省寧夏商會簡介
陜西省寧夏商會是經陜西省民政廳批準,多家在陜寧夏籍企業及企業家共同發起,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省級社會團體組織。
商會以國家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黨的政策為依據。充分發揮在陜寧夏籍企業作用,有效調整和利用在陜寧夏工商企業界的資金資源,為陜寧兩省經貿往來、經濟交流、招商引資,做好積極工作;為在陜寧夏籍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搭建好“對接”平臺,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充分利用商會資源優勢,在企業間開展資金互助、信息互通,為在陜寧夏工商企業界招商引資、資源互補、項目合作、產品開發等多個領域提供服務。
陜西省寧夏商會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外省最早成立的商會之一,自成立以來,先后在寧夏固原彭陽、隆德、中衛、同心、鹽池、銀川、賀蘭、石嘴山等地招商投資近100億元,項目基本全部落成;積極打造服務平臺,先后與寧夏銀行西安分行、昆侖銀行、郵儲銀行西安長樂西路支行、西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及十多家單位達成合作協議,切實為會員提供方便,謀求福祉。商會始終致力于公益扶貧活動,在陜西省民政廳聯合發起的“凝聚幫扶合力 聚焦精準脫貧——陜西省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山陽合力團”公益捐贈活動中捐款2萬元,并派代表積極深入山陽縣開展貧困戶慰問活動。在歷屆絲博會上,商會大力推銷寧夏枸杞、大米、紅酒、灘羊肉等地方綠色商品,為寧夏特色產品打開國際市場助力,并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商務廳、農牧廳以及吳忠、固原、中衛、銀川等地市取得聯系,力促在西安建成寧夏特色農副產品直營網點,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目前,陜西省寧夏商會已有會員單位420余家,涉及石油工程、金融投資、汽車銷售與維修、影視廣告、交通運輸、電力生產、新型能源開發、新型材料制造等領域。
截至目前,企業已成功完成第一階段的原始積累,成功轉型。由過去的多家獨立分公司、重資產運營的分公司經過重組后,目前已轉型為久帝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陜西易安保險銷售有限公司西安經開分公司、陜西格桑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寧夏屹禾防腐科技有限公司、寧夏耕大生態農牧也發展有限公司等集團企業。
多年來,丁振師始終奉行“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慈善理念,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為貧困地區修橋、鋪路、建學校;為改善家鄉生態環境,義務植樹5萬棵;為使家鄉群眾早日脫貧,千方百計幫助建檔立卡戶就業,寧夏屹禾生產車間被自治區政府命名為“精準扶貧車間”;多次向“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捐款,資助百余名貧困學子圓夢大學,通過知識斬斷貧困。
讓奮斗之光照進現實
上世紀六十年代,丁振師出生在寧夏鹽池縣惠安堡鎮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貧困的生活使他從小立下雄心:一定要認真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一定要走出大山,找一份好工作,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這就是丁振師年少時的夢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讓家人的生活有盼頭,簡單而質樸。只是沒想到,如今不僅他的夢想成真了,甚至連他的家鄉也因為他的努力而多了些希望,摘下了貧困的帽子。
1982年,高中畢業的丁振師參加工作,被分配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鉆井公司。這在當時可是一個羨煞眾人的好工作,“鐵飯碗”,旱澇保收,工資穩定。對于一個窮苦農家出來的人,當工人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十里八鄉人人羨慕。面對這樣的境遇,大多數人都可能選擇就此過上溫飽穩定的生活,然而丁振師卻沒有這樣做,因為他有自己的夢,自己的理想。
1987年,迎著改革開放大潮,丁振師也嗅到了商機和希望,經過再三考慮,他大膽決定辭職下海,到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陣地闖蕩。因為那里有他的夢想,那里是他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
1989年,丁振師在廣州市白云區創辦了眾行鞋業有限公司,專門為意大利世界著名品牌女鞋做代加工,迄今已超過30年。丁振師常說:“30年不算長,但總是學到了不少東西,這些年雖談不上成功,但國內外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的品質與精神都值得我們認真去學習,我們還需要有更多機會去了解他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好學是丁振師可貴的品質。自參加工作以來,他雖然忙碌,但始終不忘堅持學習,用知識武裝頭腦,先后取得大學本科、碩士、博士學位,并取得國家一級項目管理師資質和國際會計師認證。用他的話說,干一行就要精一行,要么不干,干就要精。
創業大西北的商海勇士
1999年,中國廣袤的西部地區迎來發展的重要契機——西部大開發。嗅到商機的丁振師徹夜未眠,經過慎重考慮,毅然決定放棄自己在南方已建立的根基和熟悉的生活環境,決意回到大西北創業,并在西安創辦了西安眾行石油工程設備有限公司,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再次搏擊商海。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當初的小公司早已成為集團企業。當談及創業的經歷時,丁振師笑著說,累并不可怕,快樂就是人生。回想與自己一路走來的風雨同舟的伙伴們,當時許多還都是剛走出校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青年,如今都已年過半百,重任在肩。這些年吃過的苦、受過的罪,難以言表,好在快樂遠大于辛苦,每當回首往事,終覺此生無悔!
一個人無論成功與失敗,往往都是有跡可循的,辛酸、坎坷、喜悅是人生跌宕起伏的往復過程。丁振師也不例外,能取得如今的成績,除了誠實守信、善于用人、敏銳果敢,他還有一個所有成功企業家所共有的品質——堅持。他說,人這一輩子,貴在堅持,無論做什么事情,堅持是唯一的。在實踐中,他無論做什么行業,都能夠始終做到精益求精,用高標準來要求,堅持原則,對任何人負責,事必躬親。他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正因為這樣多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成就了今日的輝煌。丁振師的企業連續八年被陜西省、西安市等各級政府授予“信用企業”“陜西省國際經濟合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為會員企業發展“牽線搭橋”
2010年,陜西省寧夏商會成立,這是在陜寧夏人的一件大喜事,而對于當選第一屆商會會長的丁振師來說,則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商會成立初期,得知自己當選會長,真有一種悲喜交加、冰火兩重天的感覺。”丁振師說,喜是自然的,自1999年在陜創業至今,在三秦大地上終于有了同鄉聚集、共謀發展的“大家庭”;憂的是作為首屆會長,如何做好商會管理,怎樣為會員企業做好服務,也是一個新難題。
在學習其他地區商會管理經驗的基礎上,丁振師結合寧夏商人的發展特色和需求,把現代企業制度和先進管理理念融入商會管理之中,提煉、總結出“凝心聚力、淵源共生;以商促會、以會興商;親愛精誠、服務至上”的管理精神,并成為陜西省寧夏商會的指導精神,增強了商會企業的凝聚力,豐富了商會文化和內涵。
丁振師說:“商會是現代經濟的產物,現代商會一定要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并要深切體現商會會員特色。陜西省寧夏商會目前所做的,就是大力提倡和資助一部分項目回收資金較快、產品市場較好的會員企業,在商會內部先形成一個鏈接式供求市場,以此帶動行業發展相對緩慢的企業,真正把商會會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常言道:“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商會會員企業發展,也是這個道理。大家以商會為“大家”,共同探討企業在發展中的問題、遇到的瓶頸,先在會員內部進行整合、消化,不能解決的部分再對外尋求幫助,要幫助會員企業出謀劃策,促進會員企業穩健發展。這才是一個商會為企業真正該做的事,要做的事。
商會成立后,丁振師依靠多年的管理經驗,企業向左,商會向右,左右協調共同發展。他知道,企業賺的是錢,商會賺的是人,要利用商會平臺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系,解決會員企業的實際困難,成立商會理事單位為會員企業提供法律援助、金融服務、文化宣傳等服務。
丁振師說,西部大開發不僅為企業發展帶來巨大商機,也為商會發展帶來無限生機,陜西省寧夏商會不僅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而且享有兩地政府給予的巨大支持,這為兩地經濟交流與合作、投資貿易活動提供了良好基礎,將優質資源引入家鄉,振興家鄉經濟,更是商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自成立至今,陜西省寧夏商會多次為家鄉招商引資,已落地項目近十個,僅寧夏彭陽石油開發和鹽池石油商業儲備庫兩個項目落地的資金就超過百億元。2017年至2019年,寧夏恒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寧夏屹禾防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寧夏同心工業園區和寧夏鹽池西安眾行生產基地落地,該項目擁有國家專利14項。
富而思源 回報社會
丁振師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企業家,他屬于腳下這片黃土地,他熱愛家鄉的一草一木。他常說:“人活著總要有信仰,我相信勤勞致富、知識改變命運。當然,家鄉這方水土,是我走到哪里都放不下的。”1998年,事業有所成就的丁振師,主動將慈善的目光投向了家鄉的教育事業。
曾任鹽池縣惠安堡鎮中心小學副校長的武育清楚地記得,1998年,當丁振師得知惠安堡鎮回民小學缺少辦公學習用的桌椅后,立即送來45套桌椅。當年“六一”兒童節,丁振師又給回民小學的學生送來禮物。從那時起,丁振師就成了關注鹽池縣惠安堡鎮教育事業發展的熱心人,每年他都會給學生們送去書包、文具、電腦等學習用品。
2004年,丁振師又拿出14萬元,對惠安堡鎮中心小學教學樓進行了重新粉刷,改善校園環境。在這十余年間,丁振師僅為惠安堡鎮中心小學捐資助學就達30多萬元。
2008年,當丁振師看到鹽池縣惠安堡鎮下雨時泥濘的街道,居民出行不便,當即出資30余萬元為家鄉修建了一條水泥路面街道,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眾行大道”。
在鹽池縣惠安堡鎮農民李成江的心中,丁振師就是他們家的“太陽”。李成江是一名復員軍人,由于妻子長年生病,加之生存環境惡劣,家境十分貧寒。雖然如此,李成江的三個孩子卻非常優秀,相繼考上大學。但由于經濟問題,李成江想讓女兒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得到消息后,丁振師立即給李成江送去3000元現金。“教育窮不得,不能讓孩子不上學。”他叮囑李成江一定要讓孩子上大學,只有這樣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以上僅是丁振師從事慈善事業的一個縮影。他先后資助過上百名大學生,很多人現在都已經走向工作崗位,成家立業,但依然把丁振師當做他們一生的良師益友。因為他從不對外宣傳,自己也很少出面,許多受他幫助的人至今也沒見過丁振師長啥樣兒。當問到他為慈善事業花了多少錢時,丁振師說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錢就是要用在最貧窮、最困難的地方。”
丁振師說,要讓商業回歸到最初的渴望上來,要讓慈善和奉獻之光照耀每一個貧困山區、每一個家庭。這是他終身的事業,也是永恒的追求。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