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慈善協會名譽會長陸棟
□記者 李彥伶 文/圖
“我善,故我在。”
這是省慈善協會名譽會長陸棟套用笛卡爾的一句話。他這樣說,也這樣身體力行。
2007年,從省政協副主席崗位上退休的陸棟,因對慈善事業的追求,成功當選陜西省慈善協會名譽會長。
十二載風雨,十二載默默奉獻。作為一位由教師改行從政的人,他眼中的慈善和慈善事業是什么樣的?他又是如何為推動我省慈善事業發展鼓與呼的?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陸棟。
慈善也是一種人生經歷
記者:從省政協副主席崗位上退休后,您是怎樣考慮加入到慈善組織并投身我省慈善事業的?
陸棟:一個人退休后究竟干什么?如何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與歸宿?如何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實、更有意義和價值?這是我常常思考的問題。省慈善協會成立二十余年來,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慈善之路。許多慈善人和慈善事跡常令我感動不已,經過考慮,我認為從事慈善事業最符合自己的心愿和寄托。
2007年,我開始參與省慈善協會組織的各類活動,在活動現場,我真切感受到這是一片讓人熱血沸騰的地方,這里的人無論老少都令人肅然起敬。
作為從事慈善事業的一員,我感慨多多,有種“善者之可追”的目標和欣慰。大概六七年前,省慈善協會組織赴藍田縣開展慰問活動。當我看到一戶人家一貧如洗時,內心無比傷感。然而我在考慮,僅僅給予一點點物質幫助,就能夠解決他們的貧困問題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幫助,使他們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幫助他們掌握一門技能,從長遠上改善他們的生活,這才應該是真正的行善之道。
經過多年的參與和實踐,我悟出一個道理,只要是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的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去做慈善工作,走上善行天下之道。從這個角度理解,我認為一切對人類社會有益的工作,都應該叫做慈善工作。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任何一個領域全身心去做一件事情,能為社會的進步發展添磚加瓦,能夠予人一點關愛、支持,都應當稱之為慈善。“勿以小善而不為”,慈善需要全社會參與。
慈善從一個微笑開始
記者: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作為年輕人如何將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傳承和發揚下去?
陸棟:當我們放眼看世界的時候,就會發現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我覺得慈善事業,不僅僅要幫助我們周圍的人,還應該有一些世界眼光,關心整個人類的苦難及其解決之道。我在一些高校開講座,經常講到一個觀點:高等學校培養專業人才,培養這個家那個家,在我看來,這并不是高校的主要任務,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善良正直的人,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深層的精神價值與追求,如何將其精神內涵挖掘出來,如何讓善行傳承下去,有許多理念和方法。但在我看來,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豐富的人,做一個高貴的人,對年輕朋友來說至關重要。無論是做大事還是做小事,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心存善良、行有善舉。其次,還應該廣泛涉獵,要會讀書、讀人、讀物,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豐富的人;人應該活得有尊嚴,應該具有以責任、擔當、助人、守信等為標志的“貴族精神”。一個人的高貴不是看他的外表,看他的出身,看他所擁有的物質財富,而是要看他給予他人的幫助。如果能做到這些,那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游刃有余。十余年參與慈善工作,我也是一步步成長、成熟。一個人生命不止,就應不停地學習。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比如如何理解慈善?如何做好慈善?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和研究。
簡單來講,慈善就是從微笑開始。多年來,這一小小的“善行”不僅僅對我、對我的家庭、對我的孩子,甚至鄰居、朋友都有很大的作用。生活中,有人幫助我,即使很微小,我都會下意識地表示感謝。感激他人的幫助,感恩他人,這就是一種慈善胸懷。推而廣之,舉一反三,以一當十地用善心、善行影響人,這就可以達到善天下的境界。
慈善事業尚需更多人努力
記者:陜西慈善事業歷經二十余年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您對我省慈善事業發展還有哪些愿景?
陸棟:陜西省慈善協會雖已走過二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我省各級慈善組織能夠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普及慈善理念,增強人們的慈善意識;進一步加強慈善隊伍建設,提高工作水平,壯大力量,使更多的人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同時,不斷加強對外交流,吸取借鑒先進經驗和做法。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陜西省慈善協會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一切都來之不易。然而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堅持自己的特色,不斷提升工作水平,加強慈善文化的研究。無論是課題的設立、研究的深度,還是為政府提供咨詢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做更細致、更深入的工作。如果能通過我們不斷的努力,使慈善文化研究成果成為省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決策的參考,則是功莫大焉。
我一直認為,慈善事業應為人類社會命運所系,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內容。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有愛心。慈善文化簡而言之就是人的善化、以善化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動陜西慈善事業不斷前進。
《各界導報》2019年10月08日 第4443期第4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