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彥伶張璐
近年來,省慈善協會緊緊圍繞全省中心工作,將扶貧濟困作為慈善工作的中心任務,積極探索慈善扶貧新路徑,累計募集善款物50.1億元,實施項目1.4萬多個,幫扶貧困人口逾千萬人次,向黨和政府及陜西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慈善答卷。
實施文化八大工程提供慈善事業新動力
傳播慈善文化是建設社會慈善環境,培育全民慈善意識的奠基工程。省慈善協會積極實施八大工程,開辟慈善文化傳播新路徑。
中小學慈善教育工程。響應中華慈善總會號召,募集2200萬元,聯合省教育廳在全省中小學校實施慈善教育工程。9年來,從10校試點到千校推廣,目前已實現全省覆蓋,有8000多所學校、400萬中小學生開展“六個一”教育活動。該活動被譽為慈善的種子項目、基因工程,獲得民政部“中華慈善項目獎”。
陽光行動——慈善文化進大學。省慈善協會聯合省高教工委在全省高校實施“陽光行動——慈善文化進大學”項目。每年組織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利用暑假深入貧困山區扶貧支教,該項目獲得省政府“慈善項目獎”。
慈善媒體宣傳工程。建立了四級聯動宣傳機制,省會設立宣傳部、網絡信息部,市、縣設宣信部,鄉鎮設慈善信息員。建立激勵機制,每年評選表彰先進單位、個人和突出貢獻媒體,舉辦信息員培訓班,評選獎勵優秀稿件。
慈善文化社會工程。成立了慈善文化促進會、慈善書畫研究會。每年組織700余名書畫家舉辦慈善書畫大賽,開展慈善書畫下鄉活動,捐贈數千幅書畫作品,義賣2100萬元;每年與省攝影家協會、詩詞學會聯合開展慈善攝影、詩文創作大賽和朗誦活動;組建了慈善志愿服務藝術總團,常年深入市縣巡回演出。設立了700萬元公民道德建設慈善基金,獎勵“道德模范”“陜西好人”。
慈善文化養老工程。面向社區利用公共場所開辦慈善老年大學153所,開設時政、國學、音樂、繪畫、書法、養生等課程,統一編寫教學大綱和教材,組織專業人士授課,學員免費入學。
慈善文化理論研究。與西北大學聯合組建了慈善研究院。八年來,研究院建設了“慈善文化研究文庫”,舉辦了60期“慈善文化大講堂”,出版28部專著,發表近百篇慈善研究論文,每年設10個科研項目對慈善公益重大課題進行研究。
舉辦慈善高峰論壇。省慈善協會每年舉辦國內或國際慈善高峰論壇,為慈善實務尋求理論指導。“一帶一路國際慈善高峰論壇”邀請了絲路沿線300多名國內外慈善公益機構的專家學者、實務精英參加。
開展中華慈善日主題活動。《慈善法》和我省《實施辦法》頒布實施后,每年舉辦“中華慈善日”和“陜西慈善周”主題活動,以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推介項目、募集善款、開展各類慈善服務活動。
以現代慈善理念不斷推進項目與募集創新
慈善募集是慈善工作的物質基礎,是慈善事業的本錢和源泉。省慈善協會積極創新募集工作機制,在協會內部建立“部門協同、專兼結合、項目帶動、齊抓共管”的全員募集機制。
建立多個募集合作平臺。積極爭取省國資委支持,建立了國有企業募集平臺;爭取省工商聯支持,建立了民營企業募集平臺等,動員愛心企業設立冠名基金91支。
《慈善法》頒布實施后,省慈善協會每年聯合市、縣慈善協會開展“迎9·5獻愛心慈善扶貧募集聯合大行動”,四年來全省累計募集善款物22.24億元。省慈善協會募集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2017年募集善款物總額5.23億元,2018年達到6.97億元,2019年實現了7.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實施十大慈善扶貧走向脫貧攻堅主戰場
近年來,省慈善協會圍繞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總體部署,積極探索慈善扶貧路徑,累計募集善款物50.1億元,實施項目1.4萬多個,幫扶貧困人口逾千萬人次,成為我省社會扶貧力量的主力軍。
設施扶貧。投入5.1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慈安橋4895座,打機井1091眼,建水窖5510口,解決了330萬貧困人口出行和飲水問題。
健康扶貧。組建了醫療、藥品器械、志愿者三大聯盟,募集資金、醫藥器械價值3.66億元實施慈善助醫項目;承接省民政廳2500萬元實施“救急難”項目;援引中華慈善總會藥品26.97億元,為15240名貧困患者發放藥品。
教育扶貧。投入3億余元實施扶智助學項目,幫助15.93萬余名大中小學生完成學業。承接恒大集團3億元善款,在貧困縣建設中小學校。
產業扶貧。與省扶貧辦合作募設7600萬元“扶貧基金”;“脫貧激勵計劃”項目募集2308萬元,激勵2.3萬戶貧困戶發展生產;幫助旬邑縣31戶貧困戶建起了“扶貧蘋果園”;與省工商聯合作實施“萬企幫萬村”項目,幫扶93個貧困村11983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社會扶貧。投入2.34億元實施春節、“六一”、重陽三節救助項目,救助貧困家庭、兒童、老人161萬戶(人);募集善款6248萬元關愛企業困難職工、老知青、抗戰老兵;募集善款3500萬元開展省內救災。
助殘扶貧。投入8500萬元,為2萬余例肢殘患者施行了肢體矯正手術,并提供適配器具和技能培訓。
助老扶貧。投入8600萬元實施“安老扶孤”項目,對80歲以上貧困老人實施一元關愛;投入1860萬元實施扶貧養老項目,捐建扶貧養老中心96個。
關愛兒童。投入4661萬元實施525個關愛兒童項目,關愛農村留守兒童11.6萬名。
關愛退役軍人。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合作募設7040萬元“關愛基金”,幫扶貧困退役軍人。
信托扶貧。動員省上44家金融企業捐資500萬元建立信托扶貧基金,撬動扶貧信貸規模5000萬元,為全省近千戶貧困戶脫貧項目提供信貸抵押。
脫貧攻堅合力團行動。積極參加社會組織助力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行動,擔任丹鳳縣合力團團長,組織20家社會組織,落實1301萬元資金,實施幫扶項目41個。
以互聯網為驅動開辟社會扶貧新局面
省慈善協會全面加強協會網站和信息平臺建設,努力開創大眾慈善新格局。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承擔了社會扶貧網在全省的推廣運行工作。依托駐村扶貧干部組建了27789名信息員隊伍,組織12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登錄發布需求,動員360萬名愛心人士注冊幫扶。目前,我省在“社扶網”注冊的用戶為480萬人,貧困戶發布需求55萬件,有效對接需求51.2萬件,幫扶對接成功率達到93%,在全國名列前茅。
2016年以來,省慈善協會入駐多個全國性網絡眾籌平臺。每年在騰訊9·9公益日活動中,省慈善協會聯合全省慈善組織、扶貧部門和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等,共同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發起網上眾籌項目,由省慈善協會給予1:0.5的配捐。四年來,省慈善協會聯合市、縣在網上推介籌款項目2254個,1200萬人次參與捐贈,網絡籌款2.65億元。
以創新為動力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多樣化專業化
省慈善協會于2012年成立志愿者分會(總隊)。目前,省直屬慈善志愿者團隊已發展到275支、3.32萬人,全省慈善志愿者發展到50.5萬人。圍繞協會慈善項目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打造了“三大節日送溫暖”“一元關愛”孤寡老人等一批品牌服務項目。省慈善協會連續8年開展“創先爭優”“評星晉級”活動,先后表彰了359個志愿服務先進集體、202名先進個人,評選表彰了58名金銀星志愿者、3150名1-5星級志愿者。
探索慈善實業發展提高慈善組織造血功能
發展慈善實業,是增強慈善組織內生動力的重要因素。省慈善協會于2014年成立“陜西慈善發展與國際交流中心”,實施了“愛為寶”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項目。建成年處理2500噸廢舊衣物生產線,放置“愛為寶”回收箱5239個,全省已累計回收衣物9716噸,經分揀消毒處理用于救助的衣物達到20余萬件。
以“四型”組織為目標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省慈善協會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提出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效能型、公信型”組織的目標要求和“綜合型、樞紐型、專業型、服務型”的功能定位。強化自律監督,落實信息公開,提升社會公信力。按照公益化、年輕化、專業化、職業化的要求推進隊伍建設。建立了“年度雙創(創新與創業)考核制度”,激勵各部門和全體工作人員創新活力。省慈善協會先后獲得民政部“全國先進民間組織”、中華慈善總會“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組織獎”、陜西省“公民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兩次被省民政廳評為5A級社會組織。
《各界導報》2019年12月31日 第4515期第3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