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彥伶 張璐
“原本以為學習是很枯燥的,沒想到經過短短一周的學習,我不但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還喜歡上了做實驗。”銅川市印臺區紅土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張億濤說。
高校慈善志愿者愛心支教
2019年,陜西科技大學青芒起夢科普實踐團在我省銅川市印臺區紅土鎮中心小學開設了生物課和化學課,通過做化學實驗,講授細胞世界、化學與環保的關系等課程,用新奇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們學習知識,受到孩子們歡迎。
為在我省各高校宣傳普及慈善理念,引導大學生了解慈善、關注慈善、踐行慈善,讓大學生成為慈善文化的傳播者,2013年11月9日,省慈善協會與西北大學慈善研究院共同實施了“陽光愛心行動——慈善文化進大學”項目。經過七年發展,該項目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大學生志愿者用實際行動傳播慈善文化,讓慈善陽光普照。
播撒善的種子
“我們對活動很感興趣,希望大哥哥、大姐姐經常來旬陽開展科技科普活動,讓我們多增長見識!”在安康市旬陽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充滿期待地說。
2019年7月20日,安康市旬陽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迎來一群遠道而來的客人。當天,西北大學樹魂立德志愿服務隊來到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科技科普進社區,實驗實操動手忙”主題活動。
活動現場,西北大學樹魂立德志愿服務隊隊員與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孩子們開展了“消失的數字”交互式物理實驗,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神奇的全反射現象,同時引導孩子們學習物理知識,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與興趣。
志愿者制作的教育機器人可以通過對語音指令的分析與處理,實現自我介紹、點頭握手、唱歌跳舞等一系列復雜的動作,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在一旁陪孩子的家長也被吸引,紛紛與機器人互動起來。
“陽光愛心行動——慈善文化進大學”項目是西北大學慈善研究院在省慈善協會支持下,于2013年設立的慈善文化宣傳與實踐項目。該項目已連續實施六屆,受到省內外慈善界同行和媒體的高度贊揚,并得到省教育工委、教育廳以及省慈善協會的充分肯定,該項目也被評為陜西慈善精品項目之一。
“慈善文化進大學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將慈善文化在大學中宣傳,從而培養大學生的慈善意識,開展慈善行為。這一活動表面上對象是大學生,但更深層次的則是社會大眾。”談及該項目的初衷,西北大學慈善研究院工作人員表示。
播撒愛的陽光
2018年6月9日,第六屆“陽光愛心行動——慈善文化進大學”項目啟動儀式在西北大學舉行。來自全省的34支高校志愿服務團隊共計120余人參加活動啟動儀式。
在西北大學慈善研究院的組織推動下,暑假期間,18支高校志愿者服務隊積極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利用暑假深入貧困山區、學校、社區,不畏酷暑,不計報酬,為留守兒童之家、慈善老年大學實施支教助學、技能培訓等項目,為留守兒童和老人們帶去了關懷和溫暖。
“很喜歡大哥哥、大姐姐們帶來的活動,希望這樣的活動今后能夠多一些!”安康市石泉縣磨石村的孩子們熱情歡迎志愿者的到來。
2019年7月16日,西北大學薪火教育關愛服務團從安康市石泉縣后柳鎮碼頭乘船抵達實踐地磨石村,為磨石村兒童及學生開展課堂實踐活動。實踐團的課堂活動內容旨在帶領磨石村兒童體驗科技與趣味,體味藝術與美,給孩子們帶去不同于傳統課堂的生動體驗,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為解決老年人不會使用抖音的問題,2019年7月,西北大學“橋和路的相遇”暑期實踐團采取PPT講解和手把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細致入微地為老人們講解了抖音各方面的功能。老人們紛紛打開抖音APP,緊跟實踐團的講解一步步學習,并提出了許多操作上的問題,實踐團成員耐心地一一解答。
據了解,慈善文化進大學項目的形式多樣,通過慈善講堂、慈善征文、慈善攝影、善語征集、慈善主題實踐活動以及愛心捐贈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既傳播了慈善理念,又實施了慈善行為。
“高校作為文化思想傳播的重要途徑,是慈善文化傳播必須加以利用的領域。開展慈善文化進大學活動,正是將高校這一資源利用起來,傳播慈善文化,播撒慈善的種子。”省慈善協會副會長孫忠信表示,召集大學生開展慈善活動,既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社會實踐的平臺,又培養了大學生的慈善觀念。
《各界導報》2020年06月23日 第4649期第3版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