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征程上更好弘揚雷鋒精神發出號召:“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闡明了弘揚雷鋒精神的重大意義,為我們在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指明了方向。
以信念的能量筑牢民族復興的信仰根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初心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櫛風沐雨百年奮斗,依然風華正茂,就在于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雷鋒說,我就是長著一個心眼,一心向著黨,一心向著社會主義,一心向著共產主義。雷鋒把對黨的忠誠與熱愛、對祖國的熾熱情懷、對社會主義的真摯信念,化作前行的動力,他積極投身于黨和人民的事業,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譜寫了一曲以國為家、忠誠奉獻的壯麗贊歌,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信念的能量。初心不改,方能致遠。站在民族復興征程的新起點上,我們依然面臨各種危險和考驗,越是形勢嚴峻、任務艱巨,越需要立場堅定、理想篤定、信仰堅定。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我們要繼續發揚雷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像雷鋒那樣把理想信念入腦入心,在日用倫常和具體工作中彰顯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至死不渝的堅定信念,才能在風浪考驗中立住腳,在誘惑“圍獵”前定住神,在嚴峻斗爭中持本色,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心鑄魂、強基固本。
以大愛的胸懷匯聚民族復興的團結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雷鋒深刻地認識到,群眾的力量能夠移山填海,只有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滄海一粟。雷鋒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甘當“群眾的小學生”“人民的勤務員”,他以服務人民為最大的快樂,以貢獻社會為最大的幸福。每當他人需要幫助時,雷鋒總是施以援手;每當國家和人民遇到困難時,他總是奮不顧身。雷鋒用真情和行動,踐行著黨的宗旨,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用點滴小事書寫大愛的胸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初心與使命。站在民族復興征程的新起點上,我們要繼續發揚雷鋒的奉獻精神,像雷鋒那樣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踐行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全社會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以忘我的精神激發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夢想屬于每一個人,我們要敢想敢干、敢于追夢。說到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靠各行各業廣大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本上靠勞動、靠創造。雷鋒對待工作像夏天一樣火熱,在每個崗位上,他都忠于職守,精益求精;他堅持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不為私心所擾,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著忘我的精神。雷鋒把對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的無限熱愛化為忘我工作的動力與熱情,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洪流之中,就像一顆“螺絲釘”,擰在哪里就在哪里閃閃發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只有通過千千萬萬的“螺絲釘”,堅持不懈地做好一項項具體工作,才能把理想變為現實。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站在民族復興征程的新起點上,我們要繼續發揚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用誠實勞動、辛勤工作,實現人生夢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偉力。
以進取的意志鍛造民族復興的無畏勇氣。百余年來,黨領導人民不懈奮斗、不斷進取,成功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正是靠著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在物資條件和生存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實現了革命力量的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雷鋒經歷了舊社會的種種苦難,也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之初艱苦卓絕的建設熱潮。在艱苦的日子里,雷鋒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始終昂揚著進取的銳氣。在工作上,他心懷遠大理想,追求卓越,力爭上游,不斷攀登事業高峰;在學習上,他堅持學習一生,戰斗一生;面對困難,他迎難而上,在逆境中磨礪意志,砥礪品行。雷鋒說,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不可能不遇到一些暫時的困難,這些困難的實質,“紙老虎”而已。問題是我們見虎而逃呢,還是遇虎而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我們要繼續發揚雷鋒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以不懼責任、勇挑重任的擔當,不懼挑戰、敢于斗爭的勇氣,不懼曲折、開拓進取的姿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高文學 作者系湘潭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