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個半天的門診,每次門診量60余人,常常看到下午一兩點,加上帶徒、授課、著書,國醫大師李士懋每天都承擔繁重的工作。可是今年已79歲的他,依舊精神矍鑠,聲音洪亮,有著驕人的精力和體力。這樣的工作量就是年輕人也會覺得辛苦,可他已堅持多年,這得益于他身心健康,養生有道。
說起養生,李士懋表示自己沒有刻意服用什么保健品,飲食也很隨意,沒有堅持做什么養生功法,只是有時到公園散散步。他說:“我沒有什么養生秘訣,順其自然,對生活無苛求,隨遇而安。鉆研岐黃,心無旁騖。在我看來,養生重在調神。這一點是有依據的,例如《黃帝內經》就有‘粗守形,上守神’‘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的說法。”
“神”是古代哲學的概念,與精、氣合稱作“人體三寶”,中醫指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精、氣是其物質基礎,精充、氣足,才能神旺,精虧、氣虛,就會神衰。反過來,神又是一身之主宰,對全身氣血陰陽有駕馭作用。三國時期思想家嵇康將二者關系概括為“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尤其強調“神”對“形”的作用,他說:“精神之于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喪于外,猶君昏于上,國亂于下也。”
中醫理論認為“心主神”,心為君主之官,在志為神,神亂最先擾心。而使心神能保持清靜的關鍵就是節欲,對聲名物欲有所節制。生活中,李士懋就是一個清心寡欲之人,對名利淡然視之,少有計較,心胸坦蕩寬廣,無戚戚之憂,神自然就不會受擾。李士懋常說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八九,如意者一二。人們應淡忘八九,享受一二,這叫“苦中作樂”;常懷感恩之心,不必怨天尤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叫“知足常樂”;心懷悲憫之心,盡己所能,多幫助別人,不求回報,心中坦然,這叫“助人為樂”。古代就有“仁者壽”的說法,“仁者”不自私、少抱怨,心胸坦蕩,寢食自安,當然就不易生病、健康長壽了。
李士懋認為,要想使神不為所擾,必須有明確的人生觀,一個人最大的快樂是奉獻,退休后,自己冗事已少,便潛心岐黃。看病、傳承、寫作,成了生活中的三件大事,有了明確的目標,生活中縱有不快,或閑言碎語,也能一笑了之。他說:“我最感欣慰的是我對人民、對社會還有點用處。若什么事都不做,單純為了活得更長,也沒意思,我深深地熱愛中醫事業。倘能為中醫事業做點事,倍感欣慰,坦坦蕩蕩,何論他哉?因此,整天瞎忙活,傻樂呵,此即養神吧。”
在李士懋看來,一個人有自己喜歡的工作,專注于事業追求,本身就有凝神斂神的作用,所以那些專注敬業的科學家、藝術家也常健康長壽。李老正是通過潛心自己喜歡的事情,移情易性,使神有所依,這便是使他精神內守、身體健康的原因之一。
李士懋在門診上經常看到一些患者對自己的身體過度關注,在飲食、保健、治療上謹小慎微。他們雖然沒有無邊貪欲、孜孜營求,以致神躁氣亂,但他們卻沒能做到移情易性。對自己身體過度關注,過度醫療,過度養生,非但對身體不利,反而有害健康。“忘歡而后樂足,遺生而后身存”。
(周蔓儀 周計春)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