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傳言:粥鋪賣的粥看著黏,是因為加了增稠劑,較稠的老酸奶也是,增稠劑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對人體有害。
增稠本身只表示增加液體的黏度,但在食品上使用增稠劑很容易給人“制造偽劣產品”的感覺。那么增稠劑真的對人體有害嗎?
其實對于增稠劑我們沒必要談之色變,它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見。
例如在熬粥時,多熬一會兒就會變得很黏稠,稍加點堿面也能讓粥變稠。這是因為大米含有淀粉,而淀粉本身就能增稠。再如食堂或餐館里只用一個雞蛋就能做出看起來很多的蛋花湯,秘訣也在于淀粉勾芡。淀粉是一種常用的增稠劑,在這里發生奇妙的變化,科學上稱之為糊化。
肉皮凍、紅燒魚的湯汁在冷藏后也會形成凍狀。使湯汁形成凍狀的物質叫做明膠,又叫做膠原蛋白,明膠也是一種常見的增稠劑。
食品添加劑中的增稠劑有30種左右,它們能賦予食品黏稠適宜的口感。這些增稠劑中最常見的是改性淀粉和膠類物質,比如羧甲基淀粉鈉、羥丙基淀粉、瓜爾膠、黃原膠、果膠、明膠等。增稠劑的安全性一般來說都非常高,所以在很多食品中都沒有限制其使用量。
目前,我國食品生產使用的增稠劑分為天然和半合成兩大類。天然增稠劑大多提取自海藻和含多糖類粘質的植物、蛋白質植物和微生物等,如阿拉伯膠、果膠、瓊脂、瓜爾膠、明膠等。半合成增稠劑使用最多的是羧甲基纖維素鈉,是從纖維素改造而來,對人體也無明顯害處,但在食品中使用時要注意用量,最好不要超過20g/kg。
增稠劑到體內后,有的被消化成一個個單糖分子,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給人體供活動的能量,比如淀粉;有的會變成氨基酸,比如明膠。所以,食品增稠劑吃進肚子里并沒有那么可怕。
增稠劑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是非常頻繁的,食用增稠劑并不會對人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因為有不合規小作坊的存在,在平時購買食品時,要看成分表選擇正規的商家。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