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未病先防”的養生意識逐漸提高,中醫養生注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夏天,尤其是農歷的三伏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是調養人體陽氣的最佳時機。
“三伏貼”是在“三伏天”的特定時間,通過用有溫經散寒、逐痰平喘、通絡止痛等功效的中藥在人體特定的穴位上貼敷,從而對肺脾腎等臟腑功能進行調節,以達到防病、治病、養生的一種傳統灸療法。經過研究,中醫專家認為“三伏貼”是通過藥效、免疫調節、臟腑經脈調節等作用而對人體防病治病起效的。
“三伏貼”治療的范圍非常廣,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兒科疾病、婦科疾病等,對沒有疾病但處于亞健康的人群也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根據臨床觀察和近年的調查,“三伏貼”這樣的“冬病夏治”療法屬于寒性療法,更適合體質偏虛、陽虛以及風寒濕型痹癥(疼痛)患者。
例如肺系相關病癥,如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喘等病癥防治,研究顯示,對過敏性鼻炎等顯效率達73%左右;痛癥如頸肩腰腿痛、胃痛、痛經等慢性疼痛疾病,對頸腰腿痛顯效率達70%左右;其他類疾病,如失眠、抑郁、慢性腸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癥、遺尿等,其中對失眠總有效率達72%左右。
然而“三伏貼”療效雖好,但有一定的針對性,并非人人適用。“三伏貼”選擇的中藥都屬辛溫大熱型,適合虛寒型疾病的治療,不適用于一切屬于熱性的疾病,對于熱性病患者,若熱天再用熱藥,無異于火上澆油。同時,老年人中戴心臟起搏器的不宜敷貼;處于月經期、哺乳期的婦女不宜敷貼;兒童長水痘、出疹子的不宜敷貼。
在貼敷期間,要忌食辛辣油膩、冷飲,多飲水;貼敷當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膚清潔。若出現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貼敷后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還有就是貼敷后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涂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到皮膚科就醫。如果在貼敷期間有任何疑問或不適,需要在醫院咨詢專業中醫師再行貼敷。
由此可見,夏季養生是門學問,時機和方法是關鍵,只有科學合理地進行“冬病夏治”,才能保證“藥到病除”。
(據《北京青年報》)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