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患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可每次說起兒童糖尿病,總會有人一聲驚呼,孩子還會得糖尿病?驚訝的眼神就像在聽天方夜譚。是的,沒錯,不僅兒童,新生兒也可以患糖尿病。糖尿病在兒童的發病率逐年增加,2017年我國20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數量約47000人,僅低于美國、印度及巴西,位列第四。
國內外對糖尿病的診斷及治療都是很成熟的。不過,當兒童出現一些糖尿病癥狀時,很有可能被忽視和誤診。比如,曾經有個孩子因腹痛就診,家長認為孩子當時的深大呼吸是太累了導致的;還有個孩子因為深大呼吸被當作哮喘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而加重高血糖的。因此,提醒家長及基層醫院的醫生,加強對糖尿病的認識,盡早識別出糖尿病的可能。避免糖尿病的延誤診治給患兒及家庭帶來毀滅性打擊。
兒童糖尿病 多源于胰島素缺乏
兒童糖尿病以1型為主,絕大部分病因為自身免疫性胰島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缺乏。臨床表現出高血糖高尿糖后的滲透性利尿而致的多尿煩渴,由于缺乏胰島素,血糖不能被機體利用而致的饑餓多食,蛋白質脂肪的代償性分解導致的消瘦。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糖尿病“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減輕)癥狀及原因。病情再進一步發展,脂肪酸分解形成大量的酮體在體內堆積引起酮癥酸中毒,此時會出現深大呼吸,呼氣中有爛蘋果的味道、腹痛嘔吐、嚴重時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兒童糖尿病起病急,15%-70%起病時伴酮癥酸中毒,后者在診治前后容易合并腦水腫,而腦水腫是導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腦水腫的發生主要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程度、發病持續時間及治療過程中補液速度過快等有關。家長和基層醫院的醫生對本病的認識不足是導致延誤診治影響預后的關鍵。
出現這些癥狀 測測尿常規、指血糖
臨床工作中見到各種主訴就診的患兒。有單純多飲多尿的、有體重下降一年的、有尿液黏稠(尿糖高導致)的、有月經紊亂的,這些情況下一般會檢查血生化,但簡單的尿常規及指血糖的檢查結果就可以明確診斷。有些急癥如心慌胸悶、腹痛嘔吐、呼吸困難、意識障礙甚至昏迷者,容易被誤診為心肌炎、胃腸炎、哮喘、腦炎而忽視血糖的指標,錯誤的輸含糖液會導致病情加重。
在這里給大家講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病例。那時我剛剛作為內分泌科的主治醫師,一個12歲女孩腹痛,為排除子宮卵巢疾病行憋尿超聲。為了憋尿,喝了兩瓶含糖飲料,超聲結果證實沒事就回家了。回去后孩子就昏睡不醒,家長感覺孩子情況異常及時來到我院就診,當時查血糖52mmol/l,檢查提示重度酮癥酸中毒合并高血糖高滲昏迷,經過勻速補液降糖治療,孩子足足昏迷了三天才醒過來。這個孩子后來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主要跟家長就診及時,而且我們嚴格按照酮癥酸中毒診治指南的48小時勻速補液、穩步降糖、避免腦水腫密切相關。另一個男孩反復嘔吐就診,診斷胃腸炎,口服補液治療癥狀沒好轉,出現深大呼吸后昏迷休克,外院補液抗休克治療后,轉到我院時已經休克昏迷了5小時。雖然穩步降糖消酮治療,孩子卻再也沒有醒過來。這個教訓太過于殘酷,以至于讓人無法接受。
“胰島素”并非洪水猛獸 劑量隨患兒生長調整
糖尿病并不可怕,正確認識糖尿病,堅持用藥,監測血糖,孩子是可以保持正常孩子一樣的生長發育。有些家長視“胰島素”為洪水猛獸,認為胰島素一旦用了就不能停下來了,殊不知絕大部分孩子的糖尿病本身就是胰島素缺乏導致,只有胰島素的替代治療才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胰島素的應用劑量隨時要根據孩子的飲食運動及生長發育、生活環境而調整,這也是兒童糖尿病治療比成人要更加用心、更加密切監測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的理由。如果在兒童期放松對血糖的管理,那么糖尿病導致的尿毒癥、視力下降、末梢神經炎甚至截肢可能早早就會出現,不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還會給家庭帶來更大的困擾。
文/宋福英(首都兒科研究所)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