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軍禮 牛小寧 楊玉春
北川中學、北川人民銀行、愛民新村、擂禹路……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十年間,這些地方有的已成遺跡,有的浴火重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但對于那些當年奮不顧身投身抗震救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官兵而言,這里永遠是他們魂牽夢縈一生銘記的地方。
5月7日起,本報聯(lián)合10年前曾參加北川縣抗震救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十余名官兵,重返涅槃重生的新北川,見證那里的守望、奮進與變遷。
5月7日,當年參加抗震救災的某部官兵參觀北川地震遺址。 茍隴輝 攝
80秒強震毀掉縣城
北川縣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除汶川縣外受災最嚴重的區(qū)域。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的80秒強震,讓北川縣城在地動山搖的剎那間被夷為平地。據災后統(tǒng)計,在這次特大地震中,北川縣萬余人遇難,2.6萬人傷殘,14.2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達585.7億元。地震令北川幾乎失去了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的整整一代人。
“廢墟是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如今,那里的舊縣城已成為全世界唯一整體原址原貌保護的規(guī)模最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區(qū),并適度向社會公眾開放。
田壩村村支書一上車見到昔日救災官兵,激動地說:“沒有官兵救援,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王旦攝
受命于危難之間
2008年5月14日凌晨兩點半左右,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官兵趕到被地震夷為平地的北川縣。
救災半年之后,11月14日,部隊官兵撤離災區(qū)……在全部救災過程中,這支部隊的四十余名官兵成為最后一批撤離災區(qū)的軍人。
半年中,他們參與了12小時打通北川“生命通道”救援,把原本12小時只能救助二十多人的工作效率,提升為每天能救出兩千多人;他們參與搶救北川人民銀行,從金庫里挖出630多萬元現(xiàn)金;他們晝夜施工,用8天時間新建了一座愛民新村;在高川鄉(xiāng),他們用一星期時間對堰塞湖進行排險,打通泄洪槽……
魂牽夢縈的地方
“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地震后不久,在安昌鎮(zhèn)以東約兩公里處,北川新縣城成為中國唯一災后異地重建迅速落成的縣城。
救災中,滾石、洪水、橋塌路毀、數不清的余震、“9·24”大暴雨等一系列災害,讓官兵們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近十年后的今天,參與救援的許多官兵已經轉業(yè),但那段救援記憶至今讓他們刻骨銘心。“每到5月12日總是會感到莫名的心痛,做夢都想回去看看,災后群眾現(xiàn)在生活的還好嗎?當年救援過的孩子都該長大了吧……”這些都是他們內心最迫切的牽掛。
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十余名退伍官兵重整行囊,再穿迷彩服,與本報記者共赴與北川縣的“十年之約”。
編輯: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