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定邊縣新型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推廣項目示范區,糜子、谷子等農作物長勢喜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定邊縣組織技術人員開展綠色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為全縣現代旱作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打牢秋糧豐產、群眾增收基礎。
定邊縣新型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推廣項目示范區 任啟瑞攝
裝肥、起飛、噴灑……在技術人員熟練地遙控指揮下,兩架無人機沿著預設軌道在基地上空噴灑葉面肥,霧化后的葉面肥如一層白紗均勻地鋪灑在農作物上,整個過程快捷高效,不一會兒就給農作物披上了一件營養“外衣”。
“咱們這次無人機噴灑葉面肥,主要是對作物的關鍵生長時期,對營養元素的一種補充,它的作用就是使用量少、見效快,肥效利用率比較高,對產量和品質都是一種提升。”定邊縣高級農藝師高彩梅說道。
植保無人機“飛防” 盧云云攝
一架植保無人機,日作業量可達六七百畝,防效好的同時省肥省水、節省人工,在保障示范田肥料減量增效、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同時,還有效降低對土壤的污染。
“這個無人機飛防每小時能飛防大概100畝,含氨基酸的這個葉面肥的好處是,增強光合作用,增產增收,補充有機氮,鋅肥可以預防大斑病、小葉病,也可以促進光合作用,補充微量元素鋅,讓農作物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技術人員楊銳說道。
定邊縣新型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推廣項目示范區實施的綠色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這一幕讓當地群眾紛紛感慨。今年56歲的紀畔村村民王永平,是地地道道的莊稼漢,近幾年,看到示范區內自家農作物長勢喜人,心中滿是歡喜。
王永平看到示范區內自家農作物長勢喜人 心中滿是歡喜 盧云云攝
“今年示范大概有二十多畝三十畝,以前自己投資成本就大,收入就少了,現在提供了地膜、種子、化肥,成本就低了,收入就高了,產量也提起來了。”紀畔村村民王永平說道。
王永平的“歡喜”,不僅來源于化肥、種子的無償提供,新型地膜、抗性品種、理化誘控、科學施肥等科學措施和技術也讓像王永平這樣的莊稼人心中更有底。
糜子、谷子等農作物長勢喜人 任啟瑞攝
在發展高效旱作節水農業征程中,定邊縣按照“特色優勢,分區施策”總思路,在北部風沙灘區實施推廣漫改滴、噴改滴、智能水肥一體化、四位一體旱作節水農業;在南部黃土丘陵溝壑旱作區,實施新型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推廣項目10萬畝,涉及紅柳溝、磚井等14個鄉鎮37個行政村,補貼資金2000萬元,可輻射帶動35萬畝,項目區采取技物結合方式,使旱作農業示范區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0%、病蟲害綜合防控率達90%,實現畝節約用肥達23.6%,畝均增產25%以上,提高水肥利用率,實現農業綠色高效發展。
農作物長勢喜人 盧云云攝
“我們在項目區主推深松整地、輪作倒茬、全膜深溝探墑穴播等技術,大力推廣良種、良法、良機、良技、良制‘五良’措施,集中連片展示施肥新技術、肥料新產品、施用新機具‘三新’技術示范,最終達到農作物品質提升、單產提高、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定邊縣農牧推廣中心副主任劉海淵說道。(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盧云云 任啟瑞)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