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 焦点

让更多“创新苗”长成“科技果”——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综述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时间:2023-11-09 08:43:37

  □ 记者 闫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已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能、最强动力和最紧迫任务。7月24日,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提出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26条举措要求,强调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做优创新生态,努力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争做西部示范。

  如何把陕西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11月7日至8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西安召开,围绕“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协商主题,与会省政协常委、委员和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汇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

  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陕西是科教大省,聚集了10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机构、包括70余名两院院士在内的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00余家。围绕充分挖掘科教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成为与会省政协常委、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言的关注点。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产业发展的核心是项目。”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安中科尚诚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斌说,陕西教育和科技资源就是“金饭碗”,但我们却守着优质资源没有转化成“市场”,这种现象需要深思。

  李斌认为,虽然我省许多民营企业属于“专精特新”,但企业还很弱小,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扶持,为此要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聚焦发挥科教资源富集优势,以科技创新更好赋能产业发展,从源头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王晓驰建议,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制度环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重点产业领域全链条融合创新,推动创新组织形式和研发制造模式全方位改革。

  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平台载体是培养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支撑。

  “要加大统筹协调,推动科技企业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在陕‘双一流’大学以及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等科研院所共建需求对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省政协委员、咸阳市政协主席李晓静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给予科创平台基本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财政补贴,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成果转化“架桥铺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硬核”政策赋能,全力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架桥铺路”,与会省政协常委、委员提出许多富有含金量的建议。

  省政协常委、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迎军在长期工作和调研中注意到,我省部分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还面临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应用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形成社会创新氛围,构建“创新侧、需求侧、供给侧”三角形创新生态体系,在原有清单的基础上,利用反向思维,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和科技创新技术清单,实现两个清单的有效对接,同时要持续加大对科技成果产业的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是发挥科教资源优势的首要工作,而做好成果转化,关键在于政策和资金。”省政协常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校企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出台灵活的金融政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贷款,解决科创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雷秀娟建议,应构建科教优势转化的体制基础,鼓励高校与企业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共建成果转化基地与技术实验室;强化高校科技园的孵化功能,发展“实验室经济”,缩短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和市场的距离。

  围绕建立科技领军人才激励体系,激发科技自立自强新活力,省政协常委、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薛建兴建议,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科学家、顶尖领军人才等特殊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可不限于岗位薪酬框架,实行“一人一议”的协议开放薪酬,激发人才内在动力和创造性。

  “要让更多中小企业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不能让好的科研成果只留在学校里。”省政协委员、陕西至善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志博认为,一方面,要引进高校老师到企业做科技指导;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拿出一小部分利润投入科技成果研发落地。

  厚植民营企业创新沃土

  民营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也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与会省政协常委、委员协商建言的热点关切。

  “创新发展,科技为先。”省政协常委、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贺增林说,从科技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要发挥民营企业在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中的独特作用,必须加大对“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的支持力度,让企业在核心领域上做深做透,拥有更多“独门绝技”。

  就民营企业借助我省科教资源优势提升创新能力,省政协常委、陕西华鼎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贤乐建议,政府部门要鼓励民营企业与科教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享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科技转移,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省政协常委、铜川市副市长黄牛虎认为,目前我省部分科技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还不够多。为此建议,加快构建以企业成长为主线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形成以链主企业为引领、其他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产业集群。发挥好“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作用,引导激励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民营企业发展除要靠自身“硬”实力外,营商环境也是影响活力的重要因素。“我省营商环境虽有所提升,但较其他经济发达省份还存在差距。”省政协委员、榆林市高新区裕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渊建议,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人才的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的持续产出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应用。建立高校与民营企业协同机制,支持高校专家、教授走出来,提升民企创新创业能力。

责任编辑: 张洁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4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
新闻热线:029-63903896
各界导报社 各界新闻网
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