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陽之美在鏡頭中定格,翻看朋友圈,刷屏率最高的是山陽的山與水,和美山陽麗質天成,更不乏后天努力。
說文化,這里曾是秦楚、宋金國界,南北文化、長江黃河文化交融之地,秦風楚韻源遠流長,“秦韻古今同,誰能識楚風”,這里有西北保留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全國獨一無二的聯璧式雙戲樓成為“和”文化的地標建筑。
講旅游,這里是中國最佳生態康養旅游名縣、康養旅游百強縣、陜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秦嶺奇觀”天竺山、“千年古鎮”漫川關、“古寨奇峽”天蓬山寨、“西北最大溶洞”月亮洞等景區久負盛名,全縣有93個旅游資源單體,集山、水、林、洞、峽、古寨、溫泉、文化、歷史等資源于一體,是大秦嶺山水旅游資源的一個縮影。
比生態,這里是中國氣候宜居縣、中國天然氧吧,境內奇山秀水、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68%,負氧離子濃度超過世界標準10倍。
“在山陽,看見美麗中國!”到底是什么樣的力量,讓養在深閨人未識,鑲嵌在大秦嶺綠水青山間的名山、奇峽、古鎮、原鄉爭奇斗艷,在鄉村振興大格局中培育全域旅游新動能,闖出一條生態趕超、綠色發展之路?
收獲從來都是以耕耘為前提的。這既與山陽縣委、縣政府把做強做大文旅產業上升到戰略層面密不可分,也離不開文旅系統同向同力,文化旅游“1+1>2”雙向賦能,文化是詩,要讀萬卷書,旅游是遠方,要行萬里路,讓這方綠水青山在全域旅游視角下奔向“詩和遠方”……
好山好水好生態,成為山陽一張靚麗名片,也是山陽文旅發展優勢所在、潛力所在。如何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讓慕名而來的游客在綠水青山間感受更多沉浸式體驗?節會搭臺、文化為媒、旅游唱戲,以節促游、以節興業、以節聚商,依靠文旅節會引爆旅游目的地“出圈”,節會經濟成為當前山陽發展“熱詞”。
“以節為媒,讓各類節會為文化旅游資源代言,當好文旅資源‘推介官’。”縣文旅局負責人介紹,2023年文旅系統在開展的“四季主題”文旅營銷活動中展現更多擔當,精心策劃全國“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原生態民歌民謠戲曲大賽、生態旅游推介大會等20多項文旅融合系列節會,組織謀劃“戲曲下鄉”、“惠民演出進公園”文藝演出等文化惠民系列節會100余場,開展非遺展演8場次,全力把文化旅游產業基礎做強、品牌做優、市場做大。
打生態牌、念山水經、唱文化戲、走特色路,發展文旅產業、培育發展動能,山陽縣委、縣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以旅游活化文化,用文化提升旅游,在全域旅游大平臺上不斷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借助文化“軟實力”,提升旅游“精氣神”,讓“秦風楚韻·和美山陽”文旅品牌更有質感。
山陽約你過大年、漫川文化旅游戲劇節、中村社火展演、年貨節、美食節等節會連續舉辦多年,成為品牌文旅活動,山陽節會不斷傳承發展,撬動文化旅游新消費,以文旅資源的跨界融合逐步實現產業發展“裂變”,節會經濟的拉動效能和輻射效應助力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隨著節會活動大力開展,山陽創新文旅宣傳模式。不斷加大新媒體宣傳力度,利用微信、抖音等自媒體平臺,策劃節會相關文旅深度融合短視頻,以文為魂,以景為媒,持續輸出自帶流量的短視頻內容,與文旅活動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推廣。春節期間,山陽新春燈會、山陽社火等宣傳視頻在線上“出圈”。
節會經濟成為山陽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載體,是全面展示山陽經濟建設成就和山陽人民精神風貌的重要窗口。為持續發揮節會經濟的拉動效能和輻射效應,山陽2024年將持續開展“四季主題”營銷和“一周一演出”“一月一節會”主題活動,策劃了采茶節、荷花節、登山節、音樂節、帳篷節、文化旅游藝術節、紅葉節、民歌民謠戲曲大賽、水上摩托艇大賽、全省群眾游泳邀請賽、青少年跆拳道聯賽和PWT世界定向精英巡回賽等文體賽事、非遺展演、文化惠民三大類30多個節會活動,以及“五一”、“十一”旅游消費季等惠民消費活動,持續推動節會活動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經濟、促消費、擴增長、增收入、提信心,全力打響山陽節會品牌。
尋歷史、品文化、游山水、逛古鎮、品美食,咥山陽羊肉泡饃、賞法官原鄉油菜花海、觀戀戀陸家灣醉美荷花、吃小河口大櫻桃、品山陽佳釀美酒……春的旋律中,目光再一次聚焦這里,山陽風景這邊獨好,在滿目蔥蘢中沉浸式體驗山陽文旅之美,讓游客在這里找尋她的“詩和遠方”。(通訊員 司正正 記者 王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