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拍攝的咸陽渭河高新大橋。該橋的建成通車進一步提升了西安咸陽兩地往來的便利性。 記者 琚鵬飛攝
5月30日一大早,咸陽市民王佳像往常一樣在咸陽西站地鐵站乘坐地鐵前往西安上班。“西安地鐵1號線三期去年9月通車后,我每天的通勤時間比過去少了近半小時。”王佳說。
該線路的開通運營讓西安咸陽兩地群眾出行更加便利,西咸一體化更進一步。
近年來,陜西從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高度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咸陽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聚焦基礎設施、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七個一體化”,推動西咸一體化和西安都市圈建設邁出新步伐。
以隆基綠能為代表的一批西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咸陽;380項政務服務事項與西安、西咸新區實現“跨域通辦”……越來越多的政策規劃從紙面變為現實。
今年4月,省發展改革委印發《2024年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任務》,將謀劃、儲備、實施242個重點項目,推動西安、咸陽在“七個一體化”發展方面取得新進展。西安、咸陽這兩座相距不到30公里的千年古都“擁抱”得更加緊密。
交通“動脈”相聯 奏響古城新曲
城市發展一體化,交通是“先行軍”。
就在西安地鐵1號線三期開通的同一天,位于咸陽高新區的咸陽渭河高新大橋正式建成通車。
“大橋總長約1.8公里,是連接渭河南北兩岸的第五座大橋。”咸陽渭河高新大橋項目總工程師習佳龍說,“我們在建設中攻克了一個個施工難點,讓大橋順利通車。”
在大橋南端,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高樓林立,現代感十足。
作為咸陽市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的“十大示范性工程”之一,咸陽渭河高新大橋北起高科一路,向南跨越渭河連接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這座大橋的通車,將咸陽高新區至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路程由以往繞行秦都橋的12公里縮減至直線距離2公里,極大地提升了兩地往來的便利性。
一橋興兩岸。
交通便利了,各類要素運轉也加快了。大橋的通車促進了渭河以南的科技、人才、創新資源與渭河以北的政策、區位、產業優勢“零距離”對接,加速了兩地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使秦創原總窗口和咸陽高新區這兩個創新高地聯系更為密切,合力推動區域融合、經濟發展。
交通“大動脈”不止于此。
西興高速改擴建工程正加緊實施;以西咸大道為核心的重點地段沿街容貌提升工程全面加速;在西安、咸陽、西咸新區對開40余條公交線路的基礎上,繼續優化城市公交網絡……咸陽市把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作為提速西咸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快地鐵同城、鐵路并網、公路連通,構建一體化通勤圈、物流圈。
“現在,我每天的通勤時間節省了20%。”每日往返西安咸陽兩地,周旭明對一體化發展的最大感受是交通更便利了。家住西安的周旭明,是咸陽高新區一家環保科技公司的總經理。咸陽渭河高新大橋通車后,現在他每天早上從家出發,1小時左右即可到達公司。
路通百業興。“西安咸陽兩地交流愈加密切。我相信,我們企業能吸引更多人才,發展也會越來越好。”談及未來,周旭明信心滿滿。
產業協同布局 創新勢能強勁
在西咸一體化進程中,重點產業鏈布局是關鍵推進環節,也是兩城聯動的重中之重。
5月28日,在陜西法士特智能制動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整齊排列的機器轟隆作響,70余臺關節機器人同時作業,近40輛自動導向車搬運不停。
作為法士特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法士特智能制動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液力緩速器研發、生產和銷售基地。其自主研發的液力緩速器等系列新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外空白。2023年,該公司生產緩速器19萬臺,實現產值17.88億元,同比增長155%。
這樣一家數字化程度高、科研實力強、產業帶動作用明顯的企業,為何選擇落戶咸陽?
“我們選擇咸陽,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對西咸一體化未來市場的考量。”法士特智能制動公司總經理助理劉春說,早在2011年,法士特集團就在咸陽成立了咸陽精密機械分公司,進行液力緩速器產品孵化及試生產。
2018年,法士特集團在咸陽布局法士特節能與新能源商用車制動系統智能工廠建設項目,將之前孵化的產品進行工業化生產。
2020年投產至今,該項目已帶動10余家位于咸陽及西咸新區的上下游配套企業協同發展,促進相關企業在加工、工藝、技術、質量、管理方面不斷提升。
近年來,咸陽市加強與西安市在重點產業中的上下游銜接和配套建設,積極承接西安產業轉移,促進更多發展要素、科創項目、科創企業、科創產業向咸陽聚集。以法士特、隆基綠能為代表的相關產業鏈“鏈主”企業落地咸陽,成為助推我省制造業發展的強勁“引擎”。
在西安咸陽兩地產業協同布局、一體化發展的帶動下,眾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咸陽高新區與西安交大共建西安交大—咸陽瞪羚新材料產業創新研究院,引進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團隊國科鎂業高純鎂合金、金屬基納米探針項目,并加速推進78項新材料中試專利包項目在咸陽落地轉化。
5月30日,在陜西國科鎂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4N級高純鎂中試生產裝置正在進行生產試驗。
單智偉說:“我們與國科鎂業進行原鎂生產工藝技術創新研究應用,促進陜西原鎂產業技術升級,推動國內鎂產業綠色健康發展。”
單智偉介紹,在推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過程中,咸陽高新區積極配套各項政策,降低了企業前期投入,讓企業可以集中資金和精力進行技術研發。
咸陽市構建西安—咸陽技術轉移聯盟,建立西安—咸陽地區科技成果交易信息聯合發布機制,與西安交大、西北大學等高校聯合成立轉化平臺機構、科技園,縱深推進西咸創新驅動一體化工作邁上新臺階。
科創要素集聚促使科技成果不斷“上新”。截至目前,咸陽已在西安等地的高校院所聘任科技大使191名,累計落地“強電磁脈沖檢測及防護綜合實驗室”等項目195項。
打破條塊分割 幸福可感可及
西咸一體化,既事關兩地發展,又影響無數人生活。
5月31日,在咸陽市政務服務中心“跨域通辦”窗口,不少市民前來咨詢相關業務。
“‘跨域通辦’窗口讓群眾不用來回折騰,在家門口就可以辦成事。”咸陽市政務服務中心綜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員段妮說,這項服務贏得了群眾好評。
群眾點贊的背后,是西安咸陽兩市加快推進西咸政務服務一體化的持續努力。
為打破條塊分割,咸陽市與西安市加快實施政務聯通互認工程,3月29日簽訂《西安—咸陽關于全面強化政務服務協同發展的框架協議》,兩地“跨域通辦”合作關系正式建立。
“我們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通過線上全程網辦、線下代收代辦、多地協議聯辦等方式,實現380項西安、咸陽‘跨域通辦’事項在本地辦理,讓涉及跨區域的企業和群眾‘進一扇門、辦兩地事’。”咸陽市政務服務中心政務服務科科長王磊說。
主城區基礎養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與西安同標,公積金實現互認互貸,公交卡實現“同城同折扣同待遇”,異地就醫費用實現直接結算……咸陽市以“小切口、大縱深”思路,加快推動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與西安接軌。
近年來,咸陽市謀劃實施了諸多涵蓋企業保供互通、民生互惠互利、文旅服務共享等方面的惠民惠企舉措,讓群眾對一體化發展更加可感可及。
融合全面提速,成果競相涌現。當前,西咸一體化進入由點到面、縱深發展的關鍵時期。咸陽如何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與西安攜手推動發展之路向更廣、更深領域延伸?
咸陽市委八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咸陽市委關于發揮主體作用縱深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的決定》。在這份事關咸陽未來發展的規劃中,“七個一體化”“十大示范性工程”成為高頻詞匯。它們透露出關鍵信息——西安—咸陽一體化建設有了更多的協同發展規劃。
“要以發揮主體作用為關鍵,從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高度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圍繞產業協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打造支撐平臺體系,突出‘共同、協同、不同’,推動差異發展,促進全域融入,用好多元力量,在助力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提升咸陽高質量發展能級。”咸陽市委書記夏曉中說。(記者 席晨 琚鵬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