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生物醫藥在我國崛起,已覆蓋腫瘤免疫治療、細胞/基因治療、創新醫療器械、下一代基因測序等前瞻性領域。正是看到生物醫藥的巨大前景,近年來我國已形成多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專家指出,未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機會,其集群現象非常明顯,而一批具有創新性的“藥谷”將成為健康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健康產業轉型升級 “藥谷”遍地開花
由于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以及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的變化,衛生與健康問題越來越被人們所關心和重視。而健康產業也成為繼信息產業之后的“朝陽產業”。不少城市大力促進醫療服務與養老、旅游、文化、體育、餐飲、生態、貿易、金融等行業深度融合,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與健康需求的同時,為經濟發展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動能。
記者發現,隨著健康產業轉型升級,功能齊全的醫藥基地(俗稱“藥谷”)遍地開花。近年來我國已形成上海張江、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等多個專業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未來我國將涌現出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藥谷”,助力新藥研發、醫療器械生產、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等大健康產業發展。
近年來,工業城市哈爾濱宣布打造生物醫藥千億級產業,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中國北方藥谷”,重點推進抗體藥物、靶向藥物的產業化,積極開拓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新模式。
2018年,南京江寧高新區宣布啟動建設“中國藥谷”,生命科學智庫同期成立。“中國藥谷”將以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為龍頭,建立國內前沿的新藥、醫療器械與健康產業基地。
2017年6月,湖南省政府印發《支持湖南健康產業園核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將重點發展醫療服務、生物醫藥、中醫藥服務、健康養老服務等產業,健康產業園以湘潭昭山為核心區,長沙高新區和株洲荷塘區為產業基地。健康產業園核心園區(昭山)總規劃面積約36平方公里,總建設用地約10平方公里,核心園區將依托長株潭“綠心”的生態資源,通過引領健康產學研的新路徑,重點發展生物技術、醫療服務、康復頤養和現代中醫藥等高端產業,打造覆蓋產業鏈上下游、多產業融合集聚的大健康生態圈。
記者了解到,目前,湖南健康產業園核心園區(昭山)設立一年來,引進了恒大健康產業園、北大未名(昭山)生物醫學創新示范園、美國新途病理檢測中心、湖南惠景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湖南健康產業園醫學、醫療、醫藥(三醫)創新中心等項目。在湖南省衛計委的積極推動下,湖南健康產業園核心園區正在全力推進湖南生物細胞研究中心項目。
醫藥基地搭臺 助力新藥研發
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海,生物醫藥早已成為其重點發展的科級產業。1992年7月,張江高科技園區建園,確立生物醫藥為重點發展的科技產業之一。1996年8月,國家科學技術部、衛生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約,在這里共建“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
據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樓琦介紹,歷經20多年的開發,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實現了從全球集聚到創新引領的快速發展,建設了全球矚目的生物技術和醫藥產業創新集群,成為研發資源高度集聚、創新成果快速涌現、新技術新模式率先突破的標志性科技園區。目前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已涵蓋了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國際醫學園區和張江現代醫療器械園。生物醫藥產業高密度覆蓋的區域近20平方公里,約占張江科學城規劃面積的五分之一。
醫藥基地搭臺,新藥研發唱戲。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藥谷”已經形成了高度集聚的公共服務平臺體系,能滿足新藥研發全產業鏈的需求,形成從新藥探索、藥物篩選、藥理評估、臨床研究、中試放大、注冊認證到量產上市的完整產業鏈。
樓琦告訴記者,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已成為張江生物醫藥創新集群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承載。政府主導建設的各類公共服務平臺,以及鼓勵企業建設的各類技術服務平臺,總量已超過80個,覆蓋了新藥篩選、工藝路線設計、質量研究、藥效學試驗、藥代動力學研究、安全性評價、臨床試驗和藥品上市等藥物研發的各個階段,滿足了大批新藥創制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創新企業的需求,降低新藥研發成本,有效加快新藥創制進程,并助推了一批中小微創新企業藥物研發模式創新。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投資者的關注點將從企業當下業績轉變為在研藥物未來的臨床價值和銷售潛力。借助資本市場,我國將涌現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藥企業。
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副主任張華說,在上海,創新型的藥企只需“輕裝上陣”搞研發,而將制造環節委托給有資質的企業進行代工,從而大大加快創新產品的上市步伐。
以張江藥谷為例,其在抗體類藥物、基因工程藥物、小分子化學藥、微創介入治療器械、快速診斷試劑等細分領域形成了顯著競爭優勢,在腫瘤、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重點治療領域實現突破,涌現出一大批填補行業空白的創新藥物。
“藥谷”發展應走差異化競爭之路
目前,全國多地正在大力推進“藥谷”建設,打造生物經濟集聚高地和產業創新策源地,努力把生物健康產業打造為下一個萬億產業。記者調查發現,在各類藥谷遍地開花的同時,總體上缺乏國家層面的布局規劃,各藥谷之間缺乏戰略上的籌劃和信息上的溝通,造成同質化競爭的情況。
專家指出,中國生物制造技術及產業需要加強頂層設計,重視自主創新。應在技術、人才、資金密集的區域,形成生物產業聚集區和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未來,各大醫藥基地應積極促成生物技術向產業化轉化,鼓勵制藥公司加強與生物技術公司合作進行新藥、新技術的開發與創新,促進生物醫藥產業良性發展。
專家建議,“藥谷”發展應走差異化競爭之路,政府應根據區域本身的特征與其優勢產業對“藥谷”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徑,為藥谷的發展精準定位,集聚各種創新要素,推動前沿技術的交流和交易。
樓琦等建議,在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可以利用科研與人才優勢,重點發展基因工程藥物和生物醫學工程產品,加快創新藥物的發展與研發;在自然資源豐富的區域,如云南、湖南等地可以重點發展生物醫藥,促進現代中醫藥發展,形成有創新性、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醫藥基地。(帥才 何欣榮)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