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的全紅嬋獲奧運金牌后,全家的命運都根本性地改變了,各種關懷涌向了她父母在湛江農村的那幢普通房子,除了那些捐贈、獎勵以及補救性措施,還有領導及社會各界、包括視頻博主們的光顧、圍觀。網上有很多針對這一幕的議論,讓全紅嬋的勵志故事多了一些其他方向的回響。
那些關懷錯了嗎?應當說它們大多數都是正當的。如果它們不如期而至,網上的非議或許會更多。但一些人就是在為這個小姑娘和她的家庭高興的同時,從社會圍繞這個家庭的表現中讀出了 “勢利”。他們會問:假如全紅嬋沒有得冠軍又會如何?難道她的母親就不該有足夠的錢治病嗎?難道這個小姑娘就不該有錢去一趟游樂場,玩一玩她喜歡的“抓娃娃”嗎?
環時認為,中國的確有一些相對貧困的地方,其實湛江農村還不是中國最差的,不如它的地方也有。全紅嬋的故事中折射了部分普通農村家庭的艱辛,小姑娘對家境很質樸的描述令人動容,輿論場上的同情大多都很自然。
但更要看到的是,全紅嬋是一個典型勵志故事,是這個方向的強烈縮影。一個農村孩子能夠在14歲時走上奧運冠軍領獎臺,決不僅僅因為 “只有農村孩子才吃得了這份苦”,也因為全紅嬋7歲進入體校學跳水,2018年入省隊,2020年進入國家隊的這份經歷告訴人們,即使是一個農村孩子,她的天賦在今天的中國社會里有機會被發現,社會能夠強有力地響應、支持她的個人努力,幫助她一步步向上走,朝著成功走。
一個人成為奧運冠軍后,社會的資源蜂擁而至,這是永恒的世態。社會獎勵成功者總是會比安慰失利者更有動力,也比對投資未來的成功者更具熱情。有的官員去看望了全紅嬋的家庭,關心了她生病的親人,其實他們的身影只是舉著手機涌向全紅嬋家那幢普通房子的無數身影中的幾個。我們認為那幾位官員應該去,他們的到訪與此時全國公眾對這個家庭的關注高度一致。這種關注有互聯網時代的特點,混進了一些功利成分,但我們整體上無需對這種關注本身的產生感到不自在。
全紅嬋是一個喜劇,喜劇中間往往也會有淚點,但它們不會導致對全劇的誤讀。我們衷心祝愿這個社會的喜劇會越來越多,也恰如其分。人間百態、眾生浮沉,然而有志者事竟成,今日中國尤其支持這個信條的應驗。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