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堅持以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導向,把“互聯網+政務服務”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關鍵環節,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抓手,推動網上政務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打通了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政策落地“最后一米”。盡管數字政府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離建成國內領先數字政府樣板目標仍有差距,面臨統籌管理、品牌塑造、營商環境、數據治理等挑戰,同時也存在政府決策、治理服務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欠缺的短板" />
記者 杜靜波 攝
8月24日下午,省政協月度協商“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座談會召開。
優米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郭建瓊介紹:
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堅持以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導向,把“互聯網+政務服務”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關鍵環節,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抓手,推動網上政務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打通了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政策落地“最后一米”。盡管數字政府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離建成國內領先數字政府樣板目標仍有差距,面臨統籌管理、品牌塑造、營商環境、數據治理等挑戰,同時也存在政府決策、治理服務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欠缺的短板。
一是政務數據治理體系缺失。數字政府建設統籌協調不暢,數字政府建設管理缺乏有效配合,各地市、各部門信息化發展不平衡,原有三級獨立管理模式不適應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要求;系統建設標準不統一,國垂、省垂系統難聯通,基層系統重復建設,數據多頭采集、重復錄入;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流程長、效率低,統籌力度不足;數據治理工作缺少統一的頂層規劃與標準規范,數據共享體系與機制不夠健全,整合數據的廣度、力度和深度不足,數據匯聚歸集時效性不高、質量參差不齊,缺乏動態性和準確性,數據應用價值挖掘不足。
二是營商環境優化尚存空間。陜西營商環境距現代化國際化“新高地”仍有差距,在流程簡化、并聯審批、告知承諾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電子證照應用、不動產權利人信息查詢等面臨政策限制,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營商環境領域應用廣度與深度有待拓展。同時產生了一批新的弱勢群體,成為“電子盲人”,主要存在于低收入人群、老人、殘障人士群體中。
三是業務應用協同創新不足。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動城市治理創新的理念不到位,模式不完善,效果不明顯;政務應用集約共享、協同創新力度不足,政務平臺“統”而不“通”,跨領域跨部門應用場景不夠豐富,政府治理精準程度、業務協同效率仍無法滿足社會的實際需要,開放數據的質量仍需進一步優化。
四是政企權責不清。現階段數字政府建設都是企業和政府聯合方式進行合作,邊界不清,易于引發較多的合作問題、劃分權利和責任的難度增加。
因此,建議:
一是轉變目標定位,實現從數據治理向城市治理轉變。破除政府部門的數據治理和數據應用主要以服務本部門日常工作為核心這種狀態,明確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提升數據治理的定位,把政務數據資源的匯總處理當作政府治理工作的核心措施。借助于大數據讓政府的科學決策更加精確化,有利于公共服務性能的提升,確保國家治理的科學化;借助于政務資源的匯總,有利于數據基礎的更好構建,實現數據采集、數據監管、數據分析一體化。
二是進一步實施數據的共享,促進部門大數據轉變成業務大數據。數字政府能有效提升政府的辦事效率,減少群眾少跑路。按業務規則與聯系,大力拓展橫向與縱向,確保政務數據共享模式的轉變,讓資源共享不受層級、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讓業務數據隨著政府業務地點的轉移而轉移;借助數字政府的業務,讓不同部門之間的業務合作關系更為緊密,進而構建較為完整的數據體系,加快線上辦理業務,讓政府業務融入更多的智慧,減少無效率的辦公,降低公眾辦事花費的時間與精力成本。
三是調整公共服務輸出與輸入模式,促進服務方式轉變。借助數字技術支撐的革新框架,將人民作為服務的主體,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便民、利民,借助互聯網,以用戶為發展主體,確保政府服務方式的轉變。實現“端口到端口”服務模式,通過數字技術使用實現各級政府節點之間的聯通,讓人民“點菜”的服務方式替代政府“端菜”的服務方式,構建包容性的、平等的服務,尤其是為不同類型的群體進行服務。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