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建設質量強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既是有效應對資源瓶頸、環境壓力的重要抉擇,也是參與國際競爭、實現民族復興的自強之路
◆ 按照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今年將抽查包括36種電子電器在內的137種重點產品,突出流通領域產品、民生產品、“一老一小”產品的抽查,服務兒童、學生、老人等特殊群體生活學習需求,還針對電線電纜、水泥、農用地膜等重要產品,在產業集中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全國聯動抽查
◆ 我國得到國際承認的校準和測量能力躍居全球第二,國際標準化貢獻率進入全球前五;頒發各類有效認證證書287.4萬余張,證書數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 質量的提升,在理念和實踐層面都出現了基于“大質量觀”的重大轉變——從設計源頭端起始的貫穿原料采購、生產施工、檢查驗收、總結改進、試運行等全過程、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性要求
◆ 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將成為提升質量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徑
◆ 進一步加強對建設質量強國的組織領導,加快推進質量促進立法,編制質量強國戰略綱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誠信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推進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和現代質量管理方法,讓追求質量成為一種民族標識,讓質量強國成為一種價值取向
中國經濟由大向強的關鍵之舉
文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趙文君
質量強,則百業堅強;質量興,則經濟健旺。
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科學研判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基本特征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發展質量,強調“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質量強國放到了戰略高度,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2012年2月,國務院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首次提出建設質量強國。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
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印發,對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作出全面部署。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針對質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在我國質量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明確提出建設質量強國。
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建設質量強國,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的關鍵之舉。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建設質量強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既是有效應對資源瓶頸、環境壓力的重要抉擇,也是參與國際競爭、實現民族復興的自強之路。
以“大質量觀”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質量是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質量是關鍵。
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已進入速度換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重要關口。隨著我國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強化,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比如,我國雖有多種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但缺少核心技術和品牌優勢,質量技術基礎比較薄弱;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尚不完善,產品質量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
特別是面對嚴酷的外部環境和復雜的貿易形勢,建設質量強國要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決策同行同向,以提升質量作為驅動內需增長和支撐外貿穩定的重要基礎。以質量提升助力產業跑出“加速度”,促進中國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已刻不容緩。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轉型,質量的提升,在理念和實踐層面都出現了基于“大質量觀”的重大轉變——從設計源頭端起始的貫穿原料采購、生產施工、檢查驗收、總結改進、試運行等全過程、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性要求。
2018年3月,我國整合多部門職能,全新組建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簡稱“市場監管總局”)。該局牽頭負責“組織實施質量強國戰略”,與質量相關的具體職能涵蓋宏觀質量管理、統籌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建立并組織實施質量分級制度、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等方面。
堅持“質量為先”,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大力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正將質量突破作為中國產業由大變強的關鍵予以重點推進,引導產業把轉型升級的立足點真正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
近年來,全國各地大力實施質量強(興)省戰略,開展質量強市(縣)活動的市縣達到2877個,覆蓋超過全國90%的市縣行政區域,為質量強國建設奠定有益的實踐基礎。特別是28個省份的180個市(區、縣)申請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152個城市獲批創建,31個城市正式命名,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成為了地方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平臺和抓手,有效促進了城市質量提升。
“解決質量問題的終極答案”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這樣一個稍顯冷門的詞語,在業內被譽為“解決質量問題的終極答案”。
#FormatImgID_1#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管控為例,從公共場所的體溫測量設備調試,到口罩生產企業的標準測定,再到嚴格的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計量測試、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看似陌生的質量服務,都對生產生活的正常運行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提供這些質量服務的,正是檢驗檢測機構、計量測試中心等質量基礎設施。
▲ 2020年12月23日,科興中維的工作人員在新冠滅活疫苗質檢實驗室內進行檢驗 張玉薇攝/本刊
近年來,我國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計量基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標準化改革持續推進、新型國家標準體系初步建立、我國國際標準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我國得到國際承認的校準和測量能力躍居全球第二,國際標準化貢獻率進入全球前五;認證檢測市場進一步發展并規范、合格評定合作互認成果顯著,目前頒發各類有效認證證書287.4萬余張,證書數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充分顯現。
計量、標準、合格評定并稱為國家質量基礎的三大支柱。計量是質量控制的基石與根據,標準化引領著技術進步與質量提升,以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為主要內容的合格評定則塑造質量品牌、建立質量信任。
只有測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測得準,才能造得精。計量,是產品質量和質量優勢的基本保證,被形象地稱為工業的“眼睛”,在產品生產全過程每個環節,質量控制水平的提升,都依賴于穩定的計量檢測與管理。
以醫療器械為例,小到血管支架、助聽器、血壓計,大到CT、磁共振系統、超聲波診斷儀,都離不開計量,從研發、采購、生產、準入,到臨床應用,計量貫穿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批準依托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籌建國家醫療器械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通過計量測試大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將應用端需求通過技術語言反饋至供給側,助力突破醫療器械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瓶頸和測試難題,對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標準引領質量,先進的標準能為質量改進提供路線圖,從而提高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值,優化產業結構;能夠帶動從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到關鍵工藝、重大裝備乃至整個最終產品產業鏈的質量提升。
無論是生產供給還是消費服務,提升質量都需要設定相應的標準規制。近日,國家平板顯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蘇州)牽頭建立的1項團體標準《顯示屏防偷窺性能測試評價方法》,獲得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批準立項,填補了國內該領域標準的空白,對提升防偷窺性能的顯示產品質量、增強顯示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質量認證被各國在產品市場準入中普遍采用,為中國制造打造國際市場準入服務平臺,構建“一個標準、一次檢測、一次認證、全球通行”的檢測認證體系,有助于我國制造業成功進入全球市場。
在江蘇,國內首個棉花智能化檢驗實驗室今年5月在泰州市纖維檢驗院緊張建設。這一項目是國內首套用于棉花拆包、稱重、周轉、平衡、打包、入庫留樣的自動化檢驗線,能自動完成測量、數據處理、顯示(輸出)測試結果的智能檢驗,在棉花公證檢驗領域具有重大價值,成為檢驗檢測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做好質量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在行業管理、專業認證以及標準合規等方面,設計一整套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提升質量基礎設施能力,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打造高標準規制的科學基礎。
市場監管總局注重融合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資源,大力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先后印發《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大力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的意見》《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聚焦中小企業質量提升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行動的通知》,有機融合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要素,為中小企業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基礎設施綜合服務。
柳州螺螄粉質量服務“一站式”服務平臺、武漢“岱家山”雙創、泰州“泰檢易”、煙臺“NQI+服務云平臺”、海門“質量合作社”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服務模式,幫助一大批中小企業解決了質量難題,提升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服務效能。
例如,廣西柳州市建設螺螄粉質量服務“一站式”平臺,免費培訓質量管理及檢驗人員400余人次,通過組織科研力量集中攻關,將預包裝螺螄粉的保質期從10天提高到6個月,推動制定了螺螄粉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助力螺螄粉產業從5億元產值躍上百億級臺階。
▲ 6月5日,工人在廣西柳州市樂哈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上包裝米粉 黃孝邦攝/本刊
此外,在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數字化轉型、消費升級、雙碳行動等重點領域和戰略方向,質量基礎設施也都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有效地打通科技創新、質量基礎、產業變革的演進路徑。
重拳出擊回應民生關切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消費品質量、食品農產品質量、建筑工程質量、武器裝備質量、環境質量等具體質量問題,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
由于缺少專業的安全知識,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對潛在風險缺少必要了解,或更多關注產品功能,而缺乏必要的消費安全意識和辨別能力。強烈的信息需求和缺失的安全認知之間存在矛盾。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更高要求,倒逼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落實質量監管責任。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絕不能失守。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推動重點產品、重點行業質量提升,包括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以嬰幼兒配方乳粉、餐飲服務業、農村市場為重點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食品安全戰略穩步實施,“四個最嚴”要求得到較好落實。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建立,食品抽檢實現4批次/千人的目標,重大食品安全風險得到控制,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
特別是今年以來,聚焦民生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社會輿論關注的突出問題,市場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嚴厲打擊生產經營有毒有害食品、農獸藥殘留超標食品和“山寨”酒水飲料行為,查辦了一批與群眾緊密相關、性質惡劣的違法案件。
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創新監管機制,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不斷強化,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風險監測、質量安全追溯、專項整治、缺陷產品召回、強制性產品認證、產品傷害監測、產品質量擔保、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和調查處理等制度日益健全。印發《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加強重點監管。
為進一步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市場監管總局3月底印發《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21年版)》,提出根據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高低,分類采取監督抽查、生產許可、風險監測、執法打假、認證認可、缺陷產品召回等措施,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推動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協同化。
消費品質量安全水平,必須適應人們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場景化趨勢。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通過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網劍行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打擊假冒偽劣專項行動等方式,不斷提高消費品質量安全水平,我國市場消費環境建設和市場供給質量水平明顯改善。
最新統計顯示,我國主要消費品領域與國際標準一致性達到95%以上,重點服務行業和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穩定在“比較滿意”區間。
按照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今年將抽查包括36種電子電器在內的137種重點產品,突出流通領域產品、民生產品、“一老一小”產品的抽查,服務兒童、學生、老人等特殊群體生活學習需求,還針對電線電纜、水泥、農用地膜等重要產品,在產業集中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全國聯動抽查。
加強維護消費品質量安全,將有效促進食品、消費品和工業品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推動工業服務業、生活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發展,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正在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
探尋質量強國主攻方向
抓質量就是抓發展,謀質量就是謀未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質量基礎設施建設作出明確部署,要求“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推動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進一步完善質量工作體制制度,激發質量創新活力。持續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供給水平,著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更好滿足市場需要。
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出臺,這是中國質量發展史上首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的質量工作綱領性文件。《指導意見》實施以來,中國總體質量水平有了明顯進步。
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開展的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試點工作應時而生,目的在于幫助小微企業建立符合行業發展和滿足自身需求的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高自身的質量管理能力。
一年時間里,通過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服務平臺,累計為4.2萬家企業14.5萬名質量管理人員提供免費培訓,梳理出10個行業小微企業的30個“質量痛點”,制定小微企業建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指南,在全國17個省份30個行業1118家企業實施精準幫扶。
2020年,“木業之鄉”山東費縣在木業企業全面開展提升行動,全年新增品牌11個,完成年產值700億元,同比增長20.2%。
專家指出,下一步持續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應構建既能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大質量工作格局,推動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政府、市場、企業、技術機構、行業組織、科研院所等共同參與、協同合作,做到系統化開展。
——健全質量治理體系,提升質量治理能力。加強產品質量監管,提升質量監管服務水平,推進質量社會共治。
從發展趨勢看,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將成為提升質量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徑。今年5月,“浙品碼”在浙江湖州校園學生用品中推廣運用。有了“浙品碼”,家長對孩子校服生產企業的基本情況、產品合格證明、檢驗結果、服務承諾等相關信息能一目了然;有了分級分類監管系統,產品被判定為高風險后,系統會自動根據分級分類監管比例確定生產企業覆蓋范圍,讓市場監管工作人員更精準地開展工作……這些產品質量監管機制創新成果,得益于浙江省大力推進的產品質量智慧監管平臺建設。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打造產品質量智慧監管平臺,推動實現產品質量監管方式、手段、成效變革。
——開展質量技術幫扶服務,幫助企業改進設計和制造技術。對監督抽查、執法打假、缺陷產品召回等各類執法活動中發現的質量問題,在全國深入開展產品質量技術幫扶“巡回問診”活動,找準重點質量問題,組織實施質量攻關,推進“一次抽查、一次問診”“一次處罰、一次提升”“實施一次召回、提升一個產業”。
圍繞企業質量提升堵點和痛點,實施重點領域質量比對提升,推進檢測設備等質量資源開放共享,降低中小微企業質量技術準入門檻……這些優質服務有利于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升質量水平、保障質量安全、促進質量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推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進百城入萬企”,力爭培育10個具有較強推廣示范價值的典型模式,在不少于100個城市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試點,為不少于10000家企業提供質量技術服務,以質量助推企業、產業和區域提質增效升級。下一步,將大范圍復制推廣前期試點的經驗模式,圍繞重點消費品領域、重點產業鏈和重點區域,解決企業質量提升堵點和痛點,促進“六穩”“六保”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質量是經濟社會問題,更是國家戰略問題。專家呼吁,要進一步加強對建設質量強國的組織領導,加快推進質量促進立法,編制質量強國戰略綱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誠信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推進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和現代質量管理方法,讓追求質量成為一種民族標識,讓質量強國成為一種價值取向。
▲ 2020年7月3日,工程師在華為實驗室測試5G 基站設備 劉大偉攝/ 本刊
刊于《瞭望》2021年第34期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