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為端好能源飯碗,他們“扎根”大漠大海

2021-10-28 18:47:03  來源:新華社  


[摘要]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端好能源的飯碗離不開石油人。...

  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端好能源的飯碗離不開石油人。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勝利油田時指出,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希望你們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從甘肅玉門油礦出發,石油人北上黑龍江、東下渤海灣、西進大沙漠,涌現出王進喜、王啟民等一批先進典型。如今,新一代石油人正沿著先輩足跡,傳承精神、堅持創新、接續奮斗,在大漠大海間創造新成就。

  “扎根”大漠大海

  8882米!這是目前新疆塔里木盆地第一深油井的深度,是我國石油人“扎根”的最新深度。

  為了石油,他們蹚過玉門石油河,頂著準噶爾大風沙,冒著柴達木酷暑嚴寒,翻過川渝重重山……哪里有油,哪里就有石油人“扎根”的身影。

  ↑2021年5月9日,陳新偉(左一)帶領員工組織單井生產精細調整。(受訪者供圖)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心地帶,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塔中油氣開發部第一采油氣作業區副經理陳新偉常年駐守這里。1991年至今,崗位在變,但他始終沒有離開這片艱苦且危險的沙漠。

  陳新偉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3月,他帶著施工人員正在進行中古10井試采工藝改造工程收尾階段施工。突然天氣大變,刮起當年春季最猛烈的沙塵暴,氣溫驟降至零下10℃,人站不穩,眼睜不開,耳、鼻、嘴里都是沙子。

  但他們沒有退卻,頂著沙塵施工,保證了這口井一次投產成功。

  從沙海到大海,石油人從不缺“扎根”的精神。

  42歲的王志偉是勝利油田海洋采油廠總地質師,參加工作20年來,大半時間在海上度過。

  夏天烈日炙烤,甲板溫度高達60℃,鞋底一會兒就被燙軟;冬天,零下20℃的低溫凍得臉生疼;趕上風暴潮,鋪天蓋地的巨浪猛烈拍打平臺。他說:“春戰嚴寒、夏戰酷暑、秋戰臺風、冬戰冰凌,一年四季戰海潮,是海上石油開發的寫照。”

  險惡的自然環境沒能擊敗他。“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攻關力度,拿到淺海石油勘探開發技術‘殺手锏’,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王志偉說。

  ↑2021年8月21日,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海上新建產能項目埕北208井口平臺吊裝安全就位。(勝利油田供圖)

  正是許多像陳新偉、王志偉這樣的石油人,在大海、大漠間堅守與開拓,才使我國從“貧油國”躍升為油氣生產大國。

  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1)》顯示:2020年,全國石油、天然氣剩余探明技術可采儲量已達36.19億噸、62665.78億立方米。近些年,我國原油年產量近2億噸。

  握緊創新主動權

  今年6月20日,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向外界發布,我國在鄂爾多斯盆地探明頁巖油地質儲量超過10億噸。這是我國目前探明儲量規模最大的頁巖油整裝油田。

  這一成果離不開長慶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院長張礦生和團隊的努力。鄂爾多斯盆地因“低滲、低壓、低豐度、儲層致密”等特性,導致“井井有油,井井不流”。“從這里采油,就是從石頭縫里榨油。”張礦生說。

  為了把油“榨”出來,張礦生帶領長慶油田科研團隊一頭扎進鄂爾多斯盆地。黃土做伴,風沙為友。

  終于,在致密的砂巖之上,國內最尖端的壓裂技術被“磨”了出來。中國頁巖油氣開采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是大慶油田古龍頁巖油勘探開發現場(資料照片)。

  歷史回溯。20世紀初,外國一些專家來我國找油,最終一無所獲,中國也被戴上“陸相貧油”的帽子。正是一代代石油人的不懈創新,才突破理論、填補空白,探得石油儲量越來越多,鉆井打得越來越深,成為今天的油氣生產大國。

  “基礎、核心的東西討不來、買不來,要靠我們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來實現。”杰瑞股份石油裝備集團副總裁李心成說。他的研發方向是石油機械裝備。

  2019年,李心成和團隊推出一套自主研制的電驅壓裂成套裝備,功率是傳統常見柴驅壓裂裝備的兩倍多。他還有不少創新成果全球領先。

  ↑正在實驗室做油品實驗的柯友勝(資料圖片)。

  石油人的創新遍及全產業鏈。正在南疆“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的中國石油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煉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長柯友勝,擅長石油煉化領域創新。

  2004年,柯友勝帶領團隊成功研制一種高端變壓器用油,打破國內重要變壓器生產廠家長期依靠進口的市場格局。

  “石油領域科研生產是一條很長的路,一代代人為此付出青春。雖然我們的工作環境大多很荒涼,但我們不改初心,將不斷傳承和創新。”柯友勝說。

  接力端穩“飯碗”

  “‘90后’里面我是最老的。”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辦公室,李躍笑著說。從小生長在大慶的李躍,2018年從東北石油大學博士畢業后,留在油田工作。

  在這里,他總能想起老一輩石油人的精神。特別是在油田生產現場,面對異常困難的精細勘探課題,李躍總會想起大慶“新鐵人”王啟民靠著雙腳一口井一口井搞調研的故事。

  “現在條件好多了,不用走著去,但我也調查了1300多口井。”憑著肯吃苦的勁頭,李躍為他所負責研究地區的石油勘探指明方向做出了貢獻。

  為新中國“解圍”,為現代化建設“造血”,一代代石油人接續奮斗。邁向新征程的石油人,正以嶄新面貌,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傳承、延續并踐行著石油精神。

  一個又一個好消息不斷傳來。今年5月,四川盆地平安1井測試獲得日產超百立方米油、十萬立方米天然氣的高產油氣流。這是以大慶古龍頁巖油的觀點、方法,用大慶鉆探和壓裂試油的技術、工藝,在四川盆地陸相頁巖油的具體實踐和成功復制。

  “這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依靠自主創新、不懈奮斗,未來我們一定能在新領域取得更大成就。”大慶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企業首席技術專家張永平說。他負責大慶油田在四川區塊的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工作。

  ↑蔣子月在油田工作。(受訪者供圖)

  渤海之濱,海風陣陣。在習近平總書記剛剛考察調研過的勝利油田,剛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碩士畢業的蔣子月沿著爺爺和父親的足跡,加入石油人隊伍中。

  “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傳承‘老師傅’苦干實干精神,也需要發揮年輕人闖勁十足的優勢。”她說,希望在今后幾十年里,能在工作中參與更多新技術探索研發,為端穩能源飯碗出一份力。

  領銜記者:黎大東

  文字記者:許晟、陳灝、顧煜、楊喆、李華、雷肖霄

  海報制作:王菲

  出品人:趙承

  監制:鄔煥慶

  策劃:王曙暉、初杭

  編輯:初杭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能源安全 石油人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