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5月2日電 題:護航“微笑天使” 守住一湖清水
新華社記者賴星
作別連日的風雨,朝陽映照下的鄱陽湖多了一抹詩情畫意。只見遠處,江豚三三兩兩,時而追魚捕食,時而追逐嬉戲,其躍動的身影,好似踏浪而來。
“我們和江豚的關系就像鄰居,它們生活在水底,我們生活在水面。”江西都昌江豚救護隊隊員正乘快艇巡湖,49歲的占柏山是他們的隊長。今年“五一”假期,他和隊員們堅守崗位,每天四人一班在鄱陽湖上開展巡護。
在江西鄱陽湖都昌朱袍山水域拍攝到的江豚。
因嘴角微微上揚像在“微笑”,憨態可掬的江豚被稱為“微笑天使”,是長江水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其中在鄱陽湖“安家”的江豚,幾乎占長江流域江豚總數的一半。都昌位于鄱陽湖畔,北通長江,是江西省湖泊濕地面積最大的縣,這里擁有鄱陽湖區數量最多的江豚。
在江西鄱陽湖都昌水域,占柏山(左)和同事正在湖灘清理廢棄漁網。
占柏山家祖祖輩輩都是漁民,過去一直以船為家,以湖為生。2008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進行江豚研究,找到漁民占柏山協助工作。從那時起,他就成為一名江豚救護志愿者,感受到救助江豚的緊迫性。
“魚越打越少,水質也變差了,很難看到江豚成群結隊出現的場景。”占柏山和漁民們明白,傳統捕撈方式已難以為繼。
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漁業部門曾進行普查,當時湖區魚類共有158種。而在此后的近二十年間,鄱陽湖魚類減少了30余種。鰣魚、胭脂魚等瀕臨滅絕,四大家魚也越來越少,這也導致沒有足夠的資源維持江豚的種群數量。
人上岸、船回收、網銷毀……隨著鄱陽湖開始十年全面禁捕,消失的螺、蚌、魚、鳥等開始回來了,可觀測到的江豚種群數量也在變多。
“現在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江豚出沒,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表明鄱陽湖生態越來越好。”占柏山說,禁捕前,湖面漁船來來往往,螺旋槳和漁網往往會對江豚造成威脅。禁捕后,江豚因此受傷的現象已經很少見了。
都昌縣多寶鄉志愿者在鄱陽湖區巡查。
近年來,江西成立了水生生物保護救助中心,吸納了2000多名志愿者,組建了203支護漁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江豚巡護救助網絡,定期開展長江江豚專項監測、巡護、救助。近三年,江西已累計幫助7頭擱淺遇險江豚重回鄱陽湖。
十多年的志愿者經歷,讓占柏山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加深對生態環保的認識,他逐漸成為一名江豚救護專家,經常主動向湖區群眾宣傳保護鄱陽湖生態的重要性。
“有些江豚誤入淺水區,水退了就會擱淺。遇到這種情況,先要看水面大小、水多深、江豚大小,從而決定需要調用多少人。”占柏山和隊員們都是有經驗的漁民,他們不僅熟悉鄱陽湖的水情水勢,而且對江豚習性也很了解。
如今,在鄱陽湖區,保護江豚的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湖濱學校是都昌縣創設的江西省第一所“保護江豚示范學校”。學校通過開設江豚科普知識等特色課程,讓孩子們從小接受生態文化、濕地和江豚保護等知識教育。
“為了鄱陽湖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堅持保護下去,為子孫后代守住這一湖清水。”占柏山說。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