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要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懷。
這段話出自2019年4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部署、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藍圖,我們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九大修改通過的黨章增加了“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內容,2018年3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得到大力倡導。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各行各業廣泛參與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目前,全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超過1.18萬個。截至2020年底,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九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階段性目標全面圓滿超額完成。
創造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2018年6月5日,《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發布。該規范的編制和發布,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強化公民生態環境意識,引導公民成為生態文明理念的踐行者、美麗中國的建設者。無論是甘肅古浪縣八步沙林場三代人書寫的沙漠變綠洲奇跡、“華北之腎”白洋淀功能的恢復,還是大熊貓、藏羚羊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的恢復性增長,抑或是國家公園體系的建設,都是全社會齊心協力所取得的成果。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極大增強,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和認同愈加強烈,綠色發展意識也顯著提高。調查表明,有近八成網民對踐行低碳生活方式表達出強烈意愿。堅持垃圾分類、綠色低碳出行,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持續增長……老百姓的自覺行動已進一步表明,中國人對天藍地綠水清生態環境的追求已經深入人心。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當前,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未來,我們還要繼續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植根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構建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本期特約專家:毛顯強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