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大時代】滁州:改革發源地再當新時代先鋒 一橋通達長三角發展快車道

2022-09-01 16:01:39  來源:央廣網  


[摘要]“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胸懷“國之大者”,踔厲奮發,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在中華大地不斷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

  編者按: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胸懷“國之大者”,踔厲奮發,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在中華大地不斷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為立體展現各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大時代》系列主題報道,邀您和我們一起走進城市深處,感受十年巨變,看各地不負偉大時代、筑夢追夢繪就的壯美畫卷。

  央廣網滁州8月31日消息雖然已年近八旬,但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每天依然忙碌著。“和你們聊完,下午我還要為來研學的游客宣講,要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歷史,珍惜現在的生活。”在采訪中,嚴金昌口齒清晰,思維縝密。

  44年前,他與村里17位鄉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摁下紅手印,實施“大包干”,中國農村改革從此拉開序幕。2016年4月25日,在小崗村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感慨道:“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

嚴金昌整理自家農家樂的貨架(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如今的小崗村,村容干凈整潔,鄉村產業興旺,不少鄉親們流轉了土地、開起了農家樂,收入有了保障。而它所處的滁州市也在“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指引下,以持續的改革精神銳意進取,地區生產總值近十年間連跨1000億元、2000億元和3000億元三個臺階。

  今天,這座曾因歐陽修《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的城市,不僅有“山水之樂”,更有“產業之樂”,成為安徽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

  由“分”到“合” 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再探發展新招

  8月中旬,雖已立秋,但小崗村依舊炎熱。記者見到60歲的程夕兵時,他正滿頭大汗在田里忙著澆灌,臉龐曬得黝黑。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總書記的這番話,讓以種地為生的程夕兵備受鼓舞,干勁十足。

  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在查看小麥長勢,今年他家小麥獲得大豐收(央廣網發 陳華斌 攝)

  多年以來,部分農民承包地塊由于歷史原因四周界限模糊,權益歸屬不清,困擾現代農業發展。“沒開展土地經營權確權之前,我家只有37畝土地。因為地少,再怎么折騰,每年也只有幾萬塊的收入。”程夕兵告訴記者,轉機來自于2015年7月,小崗村在全省率先頒發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這讓程夕兵在土地上有了“大膽闖、大膽試”的空間。“最初家里人并不看好,但是我堅持住了。隨著這幾年收入穩定提高,現在他們也開始支持我擴大規模。”

  現在,程夕兵經營的土地流轉面積已達近700畝。在他的倉庫里,插秧機、播種機、收割機等農機一應俱全,種植機械化率幾近百分之百。今年夏天,程夕兵家的小麥獲得大豐收,產量和單價都是歷年來最高,僅這一季小麥純利潤就有十幾萬元。

  當年為了“吃飽飯”,“大包干”將小崗村的土地由“合”到“分”,現在將“小田”合成“大田”,讓機械化操作、打造高標準農田有了“用武之地”。多年一直關注改革的嚴金昌認為,這“分分合合”正是改革一直在路上的生動體現。

  近十年來,滁州以抓小崗而促全市,探索出眾多特色鮮明的“滁州經驗”、全國亮點。2015年5月,滁州天長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170個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農民對集體資產實現“既監督、又當家、還分紅”;2016年8月,滁州定遠縣成為第二批全國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點縣;2021年,滁州以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試點和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為抓手,通過改革盤活土地資源、培育鄉村人才、吸引資本下鄉。

  天長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里豐收景象(央廣網發 計成軍 攝)

  不斷推進的農村改革,為滁州鄉村產業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8年底,小崗村田園綜合體高標準農田項目開工,這是小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重要組成部分。依托于高標準農田的規模化種植,小崗村建成全國唯一坐落在村級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園區核心區規劃面積4.2萬畝,按照田園綜合體、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現代園藝產業園、循環農業產業園、智慧農業示范園“一體四園”功能布局。目前園區已吸引一大批糧食深加工企業入駐,不少食品的高端系列產品在小崗村研發和生產,并先后建立國家面制品研發技術中心1個、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個、眾創空間和孵化器5個。

  小崗村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一食品企業的無菌生產線(央廣網發 陳華斌 攝)

  今年上半年,又有12個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重點項目在小崗村集中開工,總投資35億元,涵蓋智慧農業、健康食品、鄉村旅游等多個領域。

  以“百億小崗”為“龍頭”,滁州正加速綠色食品深加工產業布局,目前已經引進項目129個,總投資規模821.17億元,投資額居安徽省第2位,八寶粥、小面包這些為人熟知的休閑食品,如今已經貼上“滁州制造”。

  瑯琊山“亭滿意” 環滁如今皆產業

  一座瑯琊山,半部滁州史。

  歐陽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讓世人知曉了滁州的深秀山水,也讓滁州與亭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近幾年,滁州以“亭”冠名,提出打造“亭”好滁州的城市名片和“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為企業提供最好的營商環境。經過幾年的實踐,如今的瑯琊山下已是環滁皆產業。

名篇名亭為滁州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央廣網發 潘漢儉 攝)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安徽分院副院長張濤是一位“新滁人”。“我是北方人,從2011年建院開始,就在滁州生活。這十年,總部多次讓我回去工作,我都婉拒了。因為在滁州,我能找到干事創業的氛圍。”

  張濤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滁州在全國智能家電領域占據不小的份額,但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轉型升級成為擺在各企業面前一道“必考題”,“滁州的企業答得還不錯!”

  作為家電行業的專家,張濤認為,滁州雖然是一個內陸城市,但是這里的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不墨守成規,對新生事物充滿了求知欲,這讓產業的升級發展有了基礎。

  截至2021年末,滁州智能家電產業已集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3家,當年實現產值同比增長26.5%。經過這一輪的產業升級,滁州已成為全國唯一集中國家電及裝備制造業基地、國家家電設計與制造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家電產業示范基地于一身的“國字號”家電產業基地。

  家電是滁州的傳統產業,光伏則是滁州近些年“無中生有”發展起來的新產業。

  2016年,鳳陽縣引進了第一家光伏玻璃企業,從此打開了滁州光伏產業發展的聚寶盆。短短幾年,光伏產業多家上中下游龍頭企業相繼落戶滁州。截至2021年12月,滁州已建成、在建、已簽約開展前期工作和在談光伏產業重點項目59個,總投資1974億元。在2021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滁州明確提出將頂格推進打造世界光伏產業基地的戰略目標。

  從家電產業的逆勢而上到光伏產業的從無到強,滁州的秘訣在哪里?

  滁州市發改委四級調研員董大育告訴記者,按照“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要求,滁州樹立了“長三角地區能辦的事我們都能辦”的理念,“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已經成為常態。

  2022年2月起,滁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在安徽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與長三角40個城市11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區域通辦,186個事項實現全國網上跨省通辦。“企業上市需要的二十多個證明,市企業服務中心經常主動服務、‘一站式’完成,這讓不少企業對‘滁州態度’‘滁州速度’十分滿意,堅定了他們深耕滁州的信心。”滁州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黃海說。

全機械化作業的鳳陽縣光伏企業生產車間(央廣網記者 汪稱 攝)

  營商環境的構建,也為滁州造就了一大批懂招商、懂經濟的干部。從2014年起,滁州市每年組織40個招商小組,深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走企業、看項目。

  滁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陳耀光是第一批招商小組成員。長期從事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他,在招商引資方面曾是一個“門外漢”。為完成角色轉變,他不斷向同行請教,深入學習相關知識,最終贏得不少企業的信任。陳耀光說:“招商引資的感受概括起來主要就是要對企業‘愛、誠、實、信’。現在我已回到老本行,但在與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還是一直堅持這種態度。”

  黃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2014年至今,8年的堅持,滁州已培養了數百名在招商一線歷練過的干部。即使他們當時招商沒有成果,但是這段潛下心研究產業、了解企業的經歷,讓他們回到本職工作崗位后能有情懷、有能力為企業著想,不說外行話,不做外行事,在各個領域為企業發展提供幫助。”

  跨“界”發展演繹雙城記 加速融入長三角

  “滁州與南京隔河相望,大橋通車前,橋面窄,路況差,經常擁堵,下班高峰期光在橋面就要堵半個多小時。”從2018年起幫助父母在南京經商的鄧文秀,現在依然住在汊河,每天往返滁寧兩地通勤。前幾年,讓她最為頭痛的就是出行問題,特別是過汊河大橋。“今年5月大橋拓寬通車后,現在開車上橋都不用減速,三四分鐘就能到對岸。”鄧文秀說。

  作為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身處南京和合肥兩大都市圈核心層的滁州,有著地理上的獨特優勢。2018年11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給滁州注入了新機遇。融入長三角,首先要縮短空間距離,讓居民享受公共服務同城化便利。

  汊河大橋的拓寬重建讓寧滁的“雙城記”更加便利(央廣網發 孫駿 攝)

  鄧文秀所說的汊河大橋,是連接滁州來安縣與南京江北新區的重要跨省通道。多年來,由于兩地相鄰,像她這樣“工作在江蘇的安徽人”不在少數,幾乎每日都上演著“雙城記”,交通便利對他們尤為重要。蘇、皖兩省聯手拓寬重建的汊河大橋,由原來的雙向2車道變為雙向6車道,讓來往變得通暢起來。而正在建設中的滁寧城際鐵路(滁州段)預計將在2023年開通試運營。

  汊河大橋拓寬問題之所以能破冰解決,正源于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實施后跨界合作的轉變。滁州市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憲亮認為,之前一河兩岸分屬不同省份,很多重大項目的協調、規劃會遇到障礙。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框架下,頂山—汊河、浦口—南譙等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開始建設,通過打破行政邊界自我束縛的方式,實現跨區域合作發展,助力兩地產業發展和生活融合。

  全國首座跨省城際鐵路——滁寧城際鐵路(滁州段)預計將于2023年開通試運營(央廣網發 周曉丹 攝)

  “現在,滁州和南京在規劃、交通、產業、生態、民生等合作上有了組織和機制保障,破除了以往合作零打碎敲、不成規模的狀態。”在王憲亮看來,功能區的建立為寧滁兩地的融合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機遇就是戰鼓,激活發展活水。滁州圍繞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目標定位,以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為突破口,以省際產業合作園區為支撐點,加快融入長三角。

  “滁河是皖、蘇的省界河,對岸就是南京江北新區的生物醫藥谷。”汊河鎮黨委副書記賈乾威說,隨著產業發展空間供不應求,江北新區現在常常推薦擴充產能的項目來一河之隔的汊河投資。目前,汊河已有兩百億級新材料領域項目開工,三個10億元項目在建,跨“界”發展態勢如火如荼。

  與省際毗鄰功能區相比,2012年開工建設的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滁州融入長三角的“老大哥”,也是蘇州工業園區走出江蘇的首個市場化合作的開發園區。

  “十年間,滁州和蘇州兩地不斷創新合作機制,已將曾經的一片荒地打造成一座‘產城一體’的現代化新城。”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園區有上市公司36家,世界500強企業6家,引資超800億元,來自長三角區域項目數占比達76.5%。

  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年發展對比圖(央廣網發 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供圖)

  “當初我跟隨企業只身來蘇滁高新區創業,到現在我們全家生活在這里。滁州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氛圍深深吸引了我們。”吝云濤是中新蘇滁高新區一家企業的外地高管,他用定居滁州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蘇滁高新區的肯定。

  打造宜業宜居的發展環境是蘇滁高新區的定位要求。初建不久,園區早早就將解決引進人才后顧之憂提上了日程。“通過比較,我們從2015年與南京名校瑯琊路小學開展廣泛合作。”南京瑯琊路小學蘇滁分校業務副校長高雁回憶,瑯琊路小學是全國百強小學,它的引進給外來人才在子女教育上吃了一顆定心丸。

滁州南湖夜景(央廣網發 計成軍 攝)

  得天獨厚的區位、日益便利的交通、開放包容的文化,讓越來越多的長三角企業和人才愿意在滁州興業、發展。“我經常與南京的政府部門和企業打交道,他們現在對滁州的發展空間和營商環境都非常認可。”賈乾威說,在他看來,滁州取得的成績,與這些年的深化改革、自我加壓密不可分。

  “改革就是要常改常新,才能不斷前行。”嚴金昌說。近十年來,改革創新已經成為滁州發展最亮麗的底色。2022年,滁州迎來建市30周年,三十而立,常變常新,滁州正青春。

  百家讀城:

山水之間新滁州

□賈鴻彬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自從歐陽修《醉翁亭記》問世,滁州一直以“在乎山水之間”的風姿雅韻呈現在中國人文歷史的畫廊中。因為這篇雄文,瑯琊山“蓬萊之后無別山”的美譽盡享天下。而水之于滁州,從“讓泉”開始,別具另一番風味。

  水是城市的血脈,歷史上的名城,往往因水而生。滁河位于長江左岸,既是蘇皖兩省的界河,也是滁州的母親河。這條母親河,如同一條藝術走廊,給滁州帶來連綿不絕的人文景觀,薈萃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這些文化遺存時空跨度大,歷史意蘊豐厚,它們定格在滁州秀美的山川中,成為滁州文化的標志。

  滁河的支流清流河也是滁州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滁州古城開埠于隋朝,古城街巷素有“六門、四關、七十二條半巷”之說,如滁州人耳熟能詳的清流街、挑水巷、金剛巷、鮮魚巷、張家巷。更有廣惠橋、上水關、遵陽街、辛棄疾知滁興建的“繁雄館”和“奠枕樓”等歷史遺存。它們漫布西澗河兩邊,和清流河魂魄相依。

  牽手清流河的明湖項目是滁州綠色發展的“一號工程”,下閘蓄水后,萬頃碧波和蒼翠的瑯琊山相輝映,山水之間新滁州別具風范。如今的明湖湖畔,已完成壩址區園林景觀、湖區土方地形塑造、主園路、時尚廣場、炫彩綠道、月季園、花海、濕地科普區等園區項目,明湖閣、水秀、慶典廣場、二三四號橋梁和驛站、萌寵樂園、水樂園、大明文化園、九桅寶船、南北文化商業街區等配套設施也基本完成。明湖已成為滁州的“城市眼”,它將與滁河、清流河一道擔負著滁州山水城市“水”文化之一極,并與瑯琊山一起擔當起“水山共融,山水共榮”的新滁州新生態使命。它是瑯琊山眾多景點之外,新成長出的滁州網紅打卡地,是滁州新文化的水能高地。

  有品位的城市都有自己的靈魂。“山、河、城、湖”薈萃,是滁州大江北時代的城市魂,是文化情懷營造的四維。四維一體的景觀體系,讓滁州這座古城“在乎山水之間”的風姿更卓越。

  從“大包干”到“大揚子”,從“大滁城”到“大江北”,“在乎山水之間”的滁州人,以敢想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努力拼搏,一個經濟繁榮、山水相連、生態優美、宜人宜居的新滁州已鼎立在江淮大地。

  (作者系安徽省滁州市作家協會主席)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夏凌云

  統籌:陶玉德

  記者:周然 張宣劍 汪稱

  編審:陳金蓮 王文偉

  視頻:周然 張宣劍 汪稱 程明 潘龍 陳華斌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大時代 大格局 大胸懷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