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本期《每日一習話》)
習近平: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我國科技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后繼、接續(xù)奮斗的結果。
這段話出自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
愛國,是一個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更是科學家精神的第一要義。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事業(yè)取得的一系列歷史性成就,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心懷拳拳報國志,嘔心瀝血、攻堅克難才取得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祖國百廢待興、百業(yè)待舉,眾多海外學子克服美西方的各種物質誘惑和重重阻力,跨越山海,毅然回到祖國母親懷抱,投身新中國各領域的開創(chuàng)和建設中。在一窮二白極為艱苦的科研環(huán)境下,他們廢寢忘食、隱姓埋名,用知識、技術助力民族復興。在我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就有19位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后從國外歸來的。老一輩科學家將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赤膽忠誠體現到對工作的點點滴滴中,將一生追求與祖國需要始終緊緊聯系在一起。
如今,在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已成功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中國天眼”正向更深遠的宇宙探測;“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海斗一號”等深海裝備,引領我國的深海科考進入萬米時代;疫苗、藥物、檢測試劑等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有力支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今年時逢中國載人航天30周年、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交接入列10周年,這些振奮我們民族精神與情感的一系列科技創(chuàng)新事件,展現的是中國科技工作者對國家和人民書寫的忠誠。這是中國科技界的驕傲。
人無精神不立。科學成就的取得固然離不開知識的積累和對未知世界的艱辛探索,但更離不開探索的原動力。強烈的愛國情懷,是新時代科學家們必須具備的信念、必須肩負起的歷史和時代重任,只有將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才能在建設國家、奉獻社會的過程中發(fā)現未知、探索未知、攻克未知,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用中國科學家的自立自強挺起民族的脊梁,用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托舉民族的希望。
本期解讀:田甜 央廣網評論員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