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陜西省委辦公廳發出《關于開展向“三秦楷模”張淑珍、禚振西同志和米脂縣高西溝村黨支部學習活動的決定》,在全省開展向“三秦楷模”學習活動。西部網、陜西頭條推出系列報道,展現“三秦楷模”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西部網訊 她竭盡畢生精力發掘、研究和發展耀州窯,讓沉睡在地下1400余年的耀瓷重新綻放異彩;她主持考古發掘的耀州窯遺址,獲全國首屆田野考古獎,被列入20世紀“中國百大考古發現”和“陜西省十大考古發現”,她是首位獲得英國東方古陶瓷學會“希爾金獎”的華人學者——“三秦楷模”禚振西。
從1961年至今,六十余年的時光匆匆而過,銅川的土地已經養育了幾代人,而禚振西卻仍在原地,從青絲到華發,用一生詮釋著一位考古學家的執著追求。
“三秦楷模”禚振西。
六十余載守望令千年耀瓷傳承之火不息
“我的學術生命是耀州窯給的。”84歲的禚振西這樣說。
1961年,年僅23歲的禚振西從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畢業,來到陜西省文物考古所參加工作。當耀州窯首次考古發掘的8萬多片瓷片標本靜靜躺在她面前時,她當即被承載了千年時光的耀瓷深深吸引了。揭開耀州青瓷富蘊千載的神秘面紗,成了禚振西為之求索一生的目標。她擠出一切業余時間,開始學習如何鑒別古瓷。
1973年春,銅川市燈泡廠在黃堡鎮搞基建時挖掘出了大量的陶瓷碎片,當地派人將瓷片背到了陜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禚振西仔細鑒別,把這些瓷片按年代順序進行了排列擺放。研究所領導當即決定讓她領隊,組成3人考古隊前往黃堡鎮進行實地挖掘研究。
上世紀70年代的黃堡一片荒涼,考古隊的工作艱苦非常,禚振西白天在現場發掘,晚上清洗瓷片、寫發掘日志,累極時也只能在工廠女工的宿舍里找空位休息。惡劣的環境并沒有讓禚振西退縮,反而讓她在這片土地上扎了根。
“三秦楷模”禚振西。
黃堡的考古發掘成果豐碩,考古隊在113平方米的遺址中發現了一列并排3座的宋代窯爐,出土了2萬多件(片)瓷片和窯具。這次發掘成果促成了耀州青瓷復制仿燒的開始,同時為日后大規??脊虐l掘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1984年夏,黃堡鎮村民在漆水河岸打石灰窯時,發現了掩埋在地下的耀州窯宋代窯爐爐基,周圍還有唐代黑釉瓷器。禚振西帶領考古隊立即奔赴現場挖掘。第二年,在禚振西請求下,省文物局派來同樣從事考古工作的禚振西的丈夫杜葆仁一同加入,開始了兩人長達15年的耀州窯遺址考古發掘工作。
遺址共挖掘出珍貴文物200多萬件,明確了耀州窯系的組成 窯址和燒造年代。場面宏大的耀州“十里窯場”也逐漸被展現出來,發掘出的多座唐三彩作坊和窯爐為我國首次考古之所見。
1998年和2004年,在耀州窯址考古發掘的基礎上,耀州窯唐宋遺址保護廳和唐三彩窯址保護廳建立。1994年,位于十里窯場的耀州窯博物館建成對外開放。如今,這里已成為北方青瓷遺址保護、文物陳列展示、耀瓷文化研究的典范,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
鑒于禚振西對耀州窯做出的貢獻,1997年,她被評為首位獲英國東方古陶瓷學會“希爾金獎”的華人學者。
退休不退崗白發叢生仍懷滿心熱忱
資料圖(右二為禚振西)。
1998年5月,禚振西從省考古研究所退休。本該安享晚年的她懷揣著對耀瓷的滿腔熱愛,堅守在了耀州窯博物館,任耀州窯博物館名譽館長,承擔起耀州窯遺址全面考古研究工作。這一轉眼又是22年。
2002年3月,禚振西再度領隊,與耀州窯博物館有關人員共同主持陳爐地區立地坡、上店、陳爐三大窯址考古工作。三大窯址地形復雜,間距7平方公里。為了盡快完成考古發掘,向世人澄清耀州的文化脈絡,考古隊一個月跑遍了窯場遺址所在地及其周邊山地的梁峁溝坎,每天步行數十里,發掘了三大窯場30多處燒造區、20多座窯爐,采集到各時期瓷片標本1萬件,搶救性征集了一大批明清和民國時期陳爐地區燒造的瓷器。
與禚振西共同奮斗了十余年的愛人在臨終時曾囑托她:“要抓緊!我們要對得起耀州窯,對耀州窯的研究不能畫逗號,也不能畫分號,你要想盡千方百計,為我們所做的事情畫上句號。”
為了完成丈夫的遺愿,如今,83歲的禚振西還在世界各地奔波參加陶瓷學術會議。在《耀州窯考古記事》中,禚振西寫到,“正是耀州窯的考古工作賦予了我學術生命,使我的大半生的奮斗和追求都融入其中”。
“我時刻感恩耀州窯,是耀州窯成就了我,耀州窯的博大精深讓我今生念念不忘。作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要堅守初心,努力為耀州窯發展竭盡所能,用有限的時間多做些事情。文物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我們一定要把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遺產‘金名片’保護好,并讓它們煥發時代光芒。” 禚振西說。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