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2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明年經濟工作怎么干?會議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強財政、貨幣等各類政策協調配合,以及五大重點工作任務等方面作出部署。這五大重點工作任務中有很多內容都備受關注,像是擴大內需,老百姓的腰包會不會更鼓,民營經濟的發展迎來了怎樣的政策信號等等,今天的節目我們將請專家重點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會議從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等五個方面進行了重點部署。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巖:“針對當前面臨的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目標為導向,提出了展望2023年主要工作重點,把擴大內需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既要把需求側的潛力加速釋放出來,又要把供給側的能力提高,增加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供給,從而促進供給跟需求在更高水平形成動態均衡,從而為我們經濟穩定恢復回穩向上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五項重點工作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被擺在第一位,成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由投資和消費構成的內需,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特別是消費,過去多年來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但是,受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需求收縮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消費為主導的內需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這幾年受疫情影響,消費也是受沖擊最大的,但也是明年擴大內需最有空間和潛力的領域,因此要實現明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必須進一步加大力量提振消費,增加居民消費信心。”
郭麗巖:“我們國內擁有超大規模市場的資源優勢,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成長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GDP達到1.25萬美元,即將邁入高收入門檻。居民家庭消費升級的趨勢已經很明顯,消費潛力巨大,需要有更多的政策把潛力進一步激發和釋放出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行長遠謀劃。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吳薩:“通過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我們就能持續釋放經濟增長潛力,引導各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到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上來。努力做到投資有回報,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
關于投資,會議提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并強調,要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郭麗巖:“一方面把消費動能激發出來放到優先位置,另一個方面靠有為政府一系列作為來激發全社會投資,參與相關的重大工程、民生補短板的投資當中來,尤其希望民間資本能夠給它們更多活躍的舞臺。”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環境條件深刻變化。有挑戰,更有機遇。
郭麗巖:“我們當前的城鎮化率還有提升空間。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匹配城市生活品質提升,還是有很大的需求空間潛力可供激發,相關測算也是萬億級的市場。再有一個是當前市場運行方面,也在推動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建設,還有促進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統一大市場建設過程中,也會進一步激活很多市場內生動能和活力,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在擴大內需過程當中的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也是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會議圍繞如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等作出部署。
郭麗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過程當中,放在首要的任務是對關鍵環節、關鍵零部件、‘卡脖子’問題的集中攻堅克難問題。在保證傳統產業鞏固它的根基和安全的同時,我們也要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的發展。像是在這些前沿技術的領域,我們要推動它們更加集群化、融合化,要推動先進制造業的集群不斷加速壯大和成長,從而有力支撐相關的地區經濟和全國經濟穩定恢復和結構優化調整。”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付保宗:“當前,建設現代化的產業體系要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出發,既要考慮當前,也要兼顧長遠,既要重塑我們的競爭新優勢,也要考慮充分發揮我們的傳統優勢,要以產業鏈的安全化為基準,要以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為導向,以產業模式的新型化為方向,要加快構筑適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生態。”
數字經濟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截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39.8%。數字化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也為我國電子商務持續繁榮按下了“快進鍵”。
付保宗:“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正在不斷取得新突破,正在廣泛地向各個產業、各個領域滲透和融合,正在深刻地重塑和改變產業發展模式和競爭格局。”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隨著數字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平臺企業是重要的市場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能夠運用數字技術為實體經濟充分賦能,對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和潛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郭麗巖:“近年來,‘三新’經濟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在這個過程當中,平臺經濟也扮演了這樣的作用,包括它們引領創新,包括它們提供就業崗位,還有參與國際競爭方面,都有望激活它們的動能,讓它們大顯身手,從而在引領新經濟發展、增強新經濟動能方面,能夠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動能,從而與傳統產業共同構成對整個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
針對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會議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強調,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也就是說,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是重要的市場主體,在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方面都扮演著‘和而不同’的角色,都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本次會議再次提出要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彰顯了我國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對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郭麗巖:“當前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當中,我們尤其要著力把市場活力和市場主體的動能激發出來,我們要對所有的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一方面要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推進中國式國有企業現代治理制度的健全;另一方面要推動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的壯大、活力的激發,尤其對近年來民營經濟、民營企業運行過程中的一些訴求要及時回應。”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增長、保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會議用較多筆墨,從制度、法律、政策和輿論等方面提出要求,再次表明了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
魏琪嘉:“本次會議強調,從制度和法律兩個層面,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這是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實踐和體現,有利于進一步統一認識,提高認識,厘清誤區,對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外資是觀察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窗口。近年來,中國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吸引了眾多外資企業的目光。今年以來,在全球疫情反復、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我國吸收外資保持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吸收外資就突破1萬億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并從擴大市場準入、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等方面進行了部署。
郭麗巖:“首先提出的是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環節,尤其是服務領域的一些準入,進一步把現實當中碰到的一些堵點和卡點解除,解除外商來華投資興業的一些后顧之憂。尤其要推進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方面制度性開放,與國際標準對接銜接,從而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增強對外商、外資的吸引力,這一系列也是增強外需對整個宏觀經濟的支撐力。”
五項重點工作的最后一項,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會議提出,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同時再次強調堅持“房住不炒”,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更大的力度傳遞著“信心”。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信心,來自科學、客觀、準確的判斷;信心,也是開好中國經濟大船的底氣。明年經濟工作的大政方針已定,各項重點任務也已經做好部署。隨著疫情防控優化措施持續落實,穩經濟各項政策效應逐步釋放,相信我國經濟增速有望持續回升,我們要堅定信心,勇毅前行。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