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中,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友誼醫院診室的門打開了。約90名患者有秩序地在走廊里等候中國醫生看病。
2月13日,是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國的中國醫療隊隊員接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大家緊張而有序地做著各項準備工作,一切仿佛和往常一樣,但又有些不一樣。
就在幾天前,習近平總書記給這批中國醫療隊隊員回信,向他們以及廣大援外醫療隊員致以誠摯的慰問并提出殷切的期望。
仁心仁術
踏入醫院診室,四壁墻皮剝落,雨季經常漏雨滲水。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停水停電是常事。
每天出診前,醫療隊員都需要提前從水井中打水備足當天所需。中非地處熱帶,白天氣溫可達40度,中國醫生出診時穿戴隔離服、口罩和醫用帽,一天下來人都在汗里“泡透”了。有限的不間斷電源、發電機等設備,都優先用來保障手術室和檢驗科、放射科等科室專業儀器的運轉。
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中國醫療隊用仁心仁術贏得了當地民眾的贊譽。
59歲的羅杰·恩吉奇瑪是當地一名公務員。因長期肩頸、后背勞損前來接受中醫針灸,這已是他的第五次治療。
羅杰·恩吉奇瑪在接受采訪
辨經、選穴、進針,再做電針治療,針灸科醫生郝亞波為恩吉奇瑪進行了約30分鐘治療。“我感覺疼痛在逐漸緩解。針灸太神奇了!”恩吉奇瑪說,中國醫療隊“是真正的朋友”。
本杰明·阿尼克巴拉數年前遭遇車禍左腿受傷,因救治不及時而發展成布魯里潰瘍感染,傷口潰爛,疼痛難忍。他因傷無法繼續工作,喪失了經濟來源,孩子也因此輟學。困頓不堪之際,阿尼克巴拉向中國醫療隊求助。
本杰明·阿尼克巴拉在接受采訪
接診后,外科醫生徐言為他做了全方位清創處理,進行系統創面修復治療。經過兩個月的悉心照料,潰瘍面積縮小了四分之一,這讓阿尼克巴拉激動不已。
“中國醫生的幫助讓我看到了希望。”阿尼克巴拉說,“等我完全康復,我要把家里的荒地開墾起來,種點木薯、玉米和花生,再養豬養雞,日子會好起來,孩子也能繼續學業。”
因救治不及時而發展為慢性病的情況在當地非常普遍,這類病患治療難度很大。
麻醉科大夫張才軍說,有一名病患因外傷導致右髖關節劇烈疼痛,長期缺乏有效醫治,癱坐輪椅數月。張才軍為其注射消炎鎮痛藥物并進行軟組織手法松解。多次治療后,病人病情好轉。
有一天,這名病患步行三小時來看望張才軍,就是為了親口告訴他,自己現在能走了,生活可以自理了。“他讓我很感動,也給予我很大的信心。慢性疼痛治療很困難,但只要努力去做,總有好轉的希望。”張才軍說。
使命光榮
友誼醫院后坐落著一座四合院,正門上方中國國旗和中非國旗迎風飄揚,這里是醫療隊駐地。在院落一角的會議室里,墻上用紅底黑字張貼16字的中國醫療隊精神:“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
第19批援中非中國醫療隊隊員在一起學習總書記回信
第19批援中非中國醫療隊的醫生均由浙江省嘉興市的三甲醫院選派,覆蓋外科、眼科、針灸科和婦科等。
“2023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是總書記提出中國援外醫療隊精神10周年。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感召下,結合我們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給總書記寫了這封信,向總書記匯報援外工作中的成果和感悟。”醫療隊隊長、神經內科醫生王寶祥說。
收到總書記的回信后,醫療隊的隊員們既驚喜,又振奮。
王佳是放射科醫生,爺爺奶奶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隔70余年,王佳白衣為甲,奔赴戰亂不斷、疾病肆虐的中非,和當地民眾一起向病魔宣戰,打響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斗。
援中非中國醫療隊放射科醫生王佳在為患者做檢查
“收到回信后我們特別激動,”王佳說,用自己的行動把平凡的工作做細做實,是自己對總書記囑托最好的應答。
針灸科醫生郝亞波表示,總書記的回信令他既感到光榮,更感到責任。33歲的郝亞波,兒子出生時也沒能陪伴在妻子身邊。郝亞波妻子是手術室護士,同為醫者,能夠理解他的缺席。看到總書記回信的新聞后,她第一時間在微信朋友圈轉發,附上字短情長的話語——
郝亞波妻子分享的朋友圈截圖
“總書記牽掛我們,在百忙中慰問勉勵,倍感榮幸。”檢驗科醫生郭建偉說。
援外,是中國醫療隊代代傳承的光榮使命。郭建偉多次讀到過援外醫療隊的新聞,心里一直有一粒援外的種子。2021年,機會來臨,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郭建偉的兒子剛剛9歲,用漢字和拼音組合寫了一篇題為《我的理想》的作文。孩子在文中說,希望長大后當一名醫生,像爸爸一樣援非,幫助更多的人。
郭建偉兒子的作文《我的理想》(翻拍)
大愛無疆
連日來,總書記的回信在各個中國援非醫療隊間引發熱烈反響。
“認真落實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建設項目”“積極推動博茨瓦納血液科學科建設”“用傳統中醫療法服務納米比亞人民”“為南蘇丹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貢獻力量”“做贊比亞人民和華僑華人的健康衛士”……醫療隊隊員們表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繼續以實干精神和專業技能,為當地民眾提供幫助,續寫中國援外醫療的大愛篇章。
中國援塞內加爾醫療隊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
2023年是中國派遣援外醫療隊60周年。自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以來,中國已累計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3萬人次,診治患者2.9億人次。60年間,中國醫療隊多次逆行出征、深入一線,用仁心仁術為當地民眾帶去健康平安。
救護沒有國界,醫治不分種族。中國援非醫療隊員白衣為甲、久久為功,在同埃博拉、新冠等疾病的抗爭中守護生命,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贏得非洲各界廣泛贊譽。
“中國醫療隊是當之無愧的白衣天使。”中非衛生部長索姆塞說,援中非中國醫療隊不僅治病救人,更傳播醫術醫技,培訓當地醫生,努力建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以醫德和大愛感染著中非人民。
“中國填補了博茨瓦納醫療技術領域許多空白。”博茨瓦納衛生部長埃德溫·迪科洛蒂說,中國醫生以極高的專業素養,為博開展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培訓,中方捐贈藥械、疫苗和設備,為博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總統姆維尼說。他多次向中國醫療隊授獎,感謝中方長期以來在醫療衛生領域的無私援助。
2月8日,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總統姆維尼會見第32期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
衛生健康合作是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接連納入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和“九大工程”。中國持續派遣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援建非洲疾控中心、建設數十個專科中心、同非洲多國開展對口合作機制,在非洲聯盟(非盟)委員會副主席莫妮克·恩桑扎巴甘瓦看來,非中醫療合作成就斐然,是中國言出必行“生動而鮮明的例證”。
“對我們醫者而言,病患人人平等,生命至上。”王寶祥說,“我們將堅持這樣的信念,并付諸行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總策劃:呂巖松
總監制:周宗敏
策劃:倪四義 應強
監制:薛穎 郭建業 吳志強
統籌:謝鵬 韓墨 閆珺巖 朱紹斌
主筆:羅毓
記者:金正 滕軍偉 謝昊 張保平 陳誠 彭立軍 白林 吉利 凌馨 許正 聶祖國
視頻:王沛 鄧敏
攝影:李亞輝 王子正
編輯:陳杉 趙嫣 喬繼紅 王豐豐 張代蕾 程大雨
視覺:洋蔥畫視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