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有所貢獻的基本原則,切實增強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參與和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作出系統性謀劃
◇新征程上,應準確把握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基本原則,保持戰略定力,積極應變,推動形成各國增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贏格局,倡導國際多邊發展合作,為推動世界經濟更好發展而不斷努力
文 | 王德蓉
5 月 24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以視頻方式出席歐亞經濟聯盟第二屆歐亞經濟論壇全會開幕式并致辭 李學仁攝 / 本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大勢,把握我國新發展階段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強調我國要積極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各國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新征程上,我們要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戰略部署,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有所貢獻的基本原則,切實增強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能力。
以我為主 塑造機制
當前,需要堅持以我為主原則,主動塑造我國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
——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和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分析世界形勢、把握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判斷。他指出:“這場變局不限于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
如今,世界經濟發展正處于深刻調整期,運行風險和不確定性顯著上升,這是世界大變局的一個重要特征。具體表現為:世界經濟整體動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貿易和投資爭端加劇,全球產業格局和金融穩定受到沖擊,世界經濟運行風險和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國際投資信心不足,等等。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對世界經濟產生深刻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沖擊,南北差距、復蘇分化、發展斷層、技術鴻溝等問題更加突出。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上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加劇。因此,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必要性十分突出。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強調要“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新征程上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我們堅持開放合作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在強化開放合作的基礎上更加緊密地同世界經濟聯系互動,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
因此,應在發揮內需潛力的基礎上,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同時,也要求我們積極參與和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堅定捍衛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高應對復雜變局的能力,為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加強參與和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頂層設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參與和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作出系統性謀劃。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完善”。2019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推動建立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2020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進一步提出,“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提高逆周期調節能力,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
此外,2015年5月5日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將“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不斷完善”明確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總體要求。黨中央、國務院還于2018年發布了《關于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完善的意見》,對我國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作出全面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為新征程上我國更好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指明了方向。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
良好的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是開展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基礎條件,也是牢牢把握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主動權的重要前提。必須建立科學、高效的決策機制,完善更加明確有效的分工協作體系,運用好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等政策工具,統籌發揮好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逐步形成我國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穩定機制,從而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充分彰顯出來,把社會各方面力量充分調動起來,不斷激發我國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增強各部門各領域參與建設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的行動自覺。
為我所用 加強合作
當前,需要堅持為我所用原則,充分利用已有機制和平臺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努力營造尋求共識的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穩定的外部環境,是所有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新冠疫情大流行,給全球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沖擊,各大經濟板塊同時遭受重創,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運行受阻,貿易和投資活動持續低迷。在這種形勢下,無論是贏得全球抗疫最終勝利還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國際社會必須團結協作,共同應對危機考驗,努力營造尋求共識的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環境。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主要經濟體要樹立共同體意識,強化系統觀念,加強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主要發達國家要采取負責任的經濟政策,把控好政策外溢效應,避免給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沖擊。國際經濟金融機構要發揮建設性作用,凝聚國際共識,增強政策協同,防范系統性風險”。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始終秉持既對中國經濟負責、也對世界經濟負責的態度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全球經濟疲弱的背景下,中國也難免受到影響。面對下行壓力,我們可以出臺大規模刺激措施,短期內完全能夠實現更高速度的增長,我們有這個能力。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是因為高消耗、高投入的模式對中國而言難以持續,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風險。”
新征程上,中國將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促進各經濟體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為推動世界經濟早日走出危機陰影,推動世界經濟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作出貢獻。
——充分利用已有機制和平臺開展工作。
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為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和渠道。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區域組織為我國參與區域經濟貿易事務提供了重要平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二十國集團在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征程上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應以多邊機制平臺為重點參與和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建設廣泛的發展伙伴關系。
在維護多邊體制權威性和有效性方面,應堅決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支持聯合國更有效地凝聚全球共識,動員全球資源,協調全球行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積極支持聯合國進行改革,推動聯合國在思想理念、機構設置、運行模式等方面更好適應全球治理的新要求,更好履行聯合國憲章賦予的職責,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與此同時,應進一步加強與有關各方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機制內的協調和配合。繼續推動改革國際金融機構,抓緊落實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切實反映國際格局的變化。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積極支持世界貿易組織在公平公正基礎上進行必要改革,主張世界貿易組織改革要維護世貿組織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特別是維護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利益和政策空間,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完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使全球貿易更加規范、便利、開放,為建設包容和開放的世界經濟發揮更大作用。
在推動二十國集團各方之間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方面,應充分發揮二十國集團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平等對話、溝通協調的多功能平臺的作用。加強發展中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行穩致遠,在國際平臺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深化區域次區域合作方面,積極推動亞太經合組織合作取得新進展,使亞太大家庭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做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引領者和推動者,不斷加強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間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提高我國在區域經濟貿易事務中的影響力,以東亞合作系列機制、上海合作組織為基礎豐富區域合作機制。同時,深化拓展與周邊國家合作機制,強化雙邊及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等次區域合作,通過利益共享和政策溝通,推動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產生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成效。
——用好大國合作這一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重要渠道,加強與大國的雙邊協商合作機制。
大國間形成更緊密的協商、合作機制,有助于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取得良好效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國關系事關全球戰略穩定,大國肩上都承擔著特殊責任。”運籌好大國關系,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大國關系,中國主張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共同走和平發展之路。”這些重要論述,對于新征程上加強與大國的雙邊協商合作機制、加強與大國間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有所貢獻 量力而行
當前,需要堅持有所貢獻原則,在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倡導和積極創建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新機制新平臺,為現有機制提供有益補充和完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更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即共建“一帶一路”,開啟了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的新篇章。共建“一帶一路”是發展的倡議、合作的倡議、開放的倡議。
實現這一倡議,各方應在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內,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
政策溝通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加強政治互信、開展務實合作、深化利益融合的基礎。通過政策溝通,中國積極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各國發展戰略搭建平臺,積極為區域經貿融合發展創造機遇。新征程上,更應通過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揮我國在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的作用。
——創新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方式方法。
在創新貿易便利化機制和平臺建設方面,應著眼于我國與周邊各國深化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大力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進程。在積極推動國際重大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創新方面,我國已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新征程上,應推動兩個機構為金磚國家、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結構性改革政策協調機制創新等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經濟已經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期。我們要找準切入點,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新征程上,應積極推動各方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強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框架下的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堅持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定位,量力而行。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各國各方在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更加關注中國的立場,對我國的期待也越來越高。
此時更需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在3萬美元以上,而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剛突破1.2萬美元,在全球近200個經濟體中排名在70位左右。2022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5.2%,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一般在80%左右。與發達國家科技水平相比,我國發展還面臨重大科技瓶頸,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人民要過上美好生活,還要繼續付出艱苦努力。”這要求我們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既要主動承擔大國責任,也要根據我國基本國情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當前世界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新征程上,應準確把握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基本原則,保持戰略定力,積極應變,推動形成各國增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贏格局,倡導國際多邊發展合作,為推動世界經濟更好發展而不斷努力。(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瞭望》2023年第26期 )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