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認真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
新華社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理論創造力,站在思想演進最高處、實踐奔涌最前沿,就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推動我國文化事業日益繁榮興盛。《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原創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繼承和發展中國共產黨文化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應該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堅持什么樣的原則、實現什么樣的目標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明確強調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
準確把握文化的本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價值引領。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價值觀念在一定社會的文化中是起中軸作用的,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意識形態之爭”,“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習近平總書記從價值層面把握文化,強調發揮文化的作用,堅守我們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抓住文化最深層的內核,把握住文化的本質。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文化事業日益繁榮,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
準確把握文化的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注入精神動能。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的作用,明確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新征程上,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使中國共產黨人對文化作用的認識和把握達到新的高度,推動文化轉化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
多年來,福建省福州市持續推進文物和古厝保護工作,形成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2個遺址公園、261條傳統老街巷、1200多處重點文物和古建筑的全方位立體保護體系,探索“古厝+非遺”、“文物+旅游”等模式激活歷史文化遺產活力,彰顯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魅力。圖為2023年5月16日拍攝的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定位,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厚植歷史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精辟概括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強調以“結合”筑牢道路根基、打開創新空間、鞏固文化主體性,賦予民族復興根和魂。
準確把握文化傳承發展的內在規律,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傳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些重要論述,開辟了認識把握文化傳承發展規律的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深入挖掘闡發傳統文化精髓、構建中國文化基因理念體系、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推動傳統文化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更相適應、同現代社會更相協調,內在的強大生命力不斷激活。
準確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原則,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思想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意識形態工作引領社會、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強大支撐作用,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要求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推動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準確把握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必然趨勢,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注入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習近平總書記抓住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必然趨勢,倡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全球文明倡議,推動以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沖突論”,在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和強大精神動力的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二、全面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任務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任務要求,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用黨的科學理論統攝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長期重大政治任務,完善持續深入學習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當前重點要開展好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推動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不斷把學習引向深入。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提升全方位多維度綜合治理能力,構建科學、高效、有序的管網治網格局,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
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閃亮。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努力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社會秩序。
立德樹人、以文化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要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弘揚誠信文化,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發揮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范作用,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形成新時代英雄輩出的良好局面。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和文藝繁榮發展。”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提升旅游發展的文化內涵。
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大遺址保護和遺址公園建設亮點突出,一批集空間游玩、非遺體驗、沉浸互動等為一體的文化場景次第涌現,優秀文創項目和產品破“圈”而出,讓人“心向往之”。圖為2023年1月22日,市民在洛陽市洛龍區定鼎門廣場觀賞焰火晚會。 新華社發 張怡熙/攝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搭建開放包容的文明對話平臺,促進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三、牢牢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路徑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路徑方法。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堅持黨的領導,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定前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體現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軍隊、祖國統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根本保證。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廣泛團結凝聚愛國奉獻的文藝工作者,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抓好文化建設,增加社會的精神文化財富。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方位和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提高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要賡續傳承中華文脈,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用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按照“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要求,推動文化藝術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堅持互學互鑒,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譜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類進步的要義在于互學互鑒”,“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中國歷史上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心態、更加寬廣的胸懷,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成果,以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