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金秋時節,“中秋望月,月圓人圓”的幸福小家與“山河錦繡,國泰民安”的盛世中華相融相慶。這一刻,我們更能深深體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2023年9月23日,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在杭州舉行。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入場。
“我們常講,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2018年5月2日,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同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我們是中華兒女,要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
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我從小就看我媽媽給我買的小人書《岳飛傳》,有十幾本,其中一本就是講‘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在我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青年習近平的質樸愿望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并且經常吃上肉”。三十歲左右時,他在從政起步的地方向同事袒露心聲“只想著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準備入‘苦海’的”。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兢兢業業、夙夜在公,是習近平的工作日常;風塵仆仆、馬不停蹄,是他治國理政行程中的常態。
2023年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金華市考察義烏國際商貿城。
2014年2月7日,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習近平主席坦言:“作為國家領導人,我們已經以身許國。我們要做到兢兢業業,如臨如履,夙夜在公。有一首歌,歌名叫《時間都去哪兒了》。那么我的時間呢,也都到了別的地方去了。顯然是被工作占去了。”
世界見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鄭重承諾里,在“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的自我要求中,一步步變為現實。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參觀校史展覽。
“你是中國人嗎?”
“你愛中國嗎?”
“你愿意中國好嗎?”
八十多年前,時任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提出了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
“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視察時說。他多次提及“愛國三問”的故事,并強調“我們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身為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諄諄教誨:“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深情寄望:“優秀企業家必須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
總書記對科研工作者鄭重囑托:“新時代更需要繼承發揚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更需要繼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
…………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
“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策 劃丨蔡純琳 劉禛
編 輯丨劉禛
校 對丨李珊珊 王卓婕 宋春燕 李英卓 閆田田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