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本期《每日一習話》)
習近平:要科學把握各地差異和特點,精準施策、分類推進,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注重地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特別要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以多樣化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這段話出自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講話。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農村地域遼闊,各個鄉村的區位特點、自然條件和人文風貌等情況各不相同、各有特色。這決定了各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充分研究考慮自身特點、優勢和短板,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各地村莊格局風貌是歷史上順應地理、氣候、人文條件延續而成的,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留住鄉風鄉韻鄉愁。
近年來,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各地已逐步探索出適合本地鄉村建設的路徑和經驗,不少地方的實踐取得顯著成果,不僅使當地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還推動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較大變化。譬如,有的鄉村鄰近城區,擁有怡人的自然風光,則著力暢通城鄉間的交通動脈,完善升級鄉村基礎設施,打造露營基地、綠色跑道等生態旅游項目,既能夠提升村民生活品質,又為城鎮居民創造了周邊旅游消費新場景。一些較為偏遠、歷史悠久、民族特色鮮明的傳統村落,下大功夫重點保護修繕古民居,突出“修舊如舊”,盡可能保留鄉土風貌和風情韻味。東部沿海的一些鄉村則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和資源優勢,打造鄉村創客基地、鄉村教育培訓基地、主題咖啡廳等項目,在豐富鄉村功能的同時為鄉村發展積蓄新動能。從蘭花小鎮到文學小鎮,從茶園村到海島風情村,今天,我國廣大鄉村正競相打造獨具特色的“詩和遠方”,努力為城鄉融合發展打開廣闊空間。
不搞“千村一面”,力求“一村一貌”。鄉村建設因科學精準而高質高效,因追求多樣而豐富多彩,這要求我們規劃先行、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地實現。各地黨委政府應認真指導當地鄉村做好相關項目的規劃,并盡力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特別是要加大對條件薄弱的鄉村的支持,同時要鼓勵鄉村能人出謀劃策、出資出力,更要征求廣大農民的意見,集思廣益,帶動廣大農民共同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本期解讀:陳銳海央廣網評論員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支持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