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寶雞市渭濱區以“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為抓手,通過搭建“四個平臺”,扎實推進“四型”社區建設,持續積聚基層治理效能。
搭“培訓平臺”提能力。將社區干部教育培訓納入全區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整體規劃,同步實施政治思想提升和實用技能培育,舉辦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班2期,組織黨組織書記赴廈門學習考察,激活“頭雁效應”,舉辦社區黨務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1期,進一步提升黨務工作質量。靈活黨員教育方式,依托區內省市級現場教學點及遠程教育站點,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及線上學習,提升社區工作及社區服務技能。
搭“議事平臺”強治理。投資1100多萬元,規劃“1+N”黨群服務陣地建設體系,各社區標準化打造黨群服務中心,撬動小區內倉庫、自行車棚、建筑架空層空間等,拓展社區服務站(點)217個,為居民議事提供陣地保障。發揮社區居民自治制度在社區重大事項中的決定作用,建立小區居民微信群639個,成立居民自治自管組織575個,健全完善“居民議事會”“紅色小院會”“板凳會”等制度,推動了社區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搭“供需平臺”優服務。堅持問題導向,立足群眾關心的健康、養老、就業、娛樂等問題,通過入戶走訪、邀請群眾代表參加社區工作研討、座談交流等形式,開展“微心愿”集中征集活動,建立《為民辦實事工作清單》。充分利用“雙報到”平臺,將群眾需求轉化為“項目清單”,在職黨員、公職人員主動進網入格,開展志愿服務累計超過6萬小時。同時,整合民政、人社、司法等多部門資源,設置小區“流動辦公桌”延時服務,開展紅色組織、隊伍、活動、文化“四進”小區活動800多場次,化解矛盾糾紛410件次。
搭“活動平臺”激活力。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等,各社區立足不同實際,積極打造“一社區一特色”服務品牌,建立“橋之音”“愛心義社”“健康小屋”“義倉義集”等知名服務品牌10余個。深入挖掘轄區內退休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才、熱心群眾等人力資源,組建社區“顧問團”,成為社區服務治理的參謀助理及志愿先鋒隊伍,依托網絡網格及居民自治組織等,幫助解決群眾生活難題,讓居民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觸手,以“微治理”撬動“大幸福”。(中共渭濱區委組織部)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