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體育成都8月21日電(王劍冰)碧海藍天、細沙清浪,還有庇蔭的棕櫚樹。在海天交接的地方,有人正腳踩沖浪板,與海浪邂逅。在國外沿海城市,經常能看到這樣放松與閑適的海灘文化畫卷。
包括沖浪在內,國際奧委會已經決定將滑板、攀巖和霹靂舞項目加入2020年東京奧運會,讓擁有百年歷史的奧運會更加貼近年輕群體。
雖然加入奧運會大家庭是沖浪變得更加普及的明證,但沖浪這項在全球范圍內都屬于小眾的極限運動,入奧之后,離踏上“浪尖”仍有一些距離。
大眾化的難與易
“大海可能是當下所剩不多的仍然對所有人免費開放的場所之一了。”國際沖浪協會主席費爾南多·阿格雷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澳大利亞選手米克·范寧參加世界沖浪聯盟組織的沖浪比賽。新華社/歐新
沖浪最初是低成本運動的代表之一,一件泳衣、一塊沖浪板就能玩轉海浪。位于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三洋交匯”處的澳大利亞,大陸海岸線綿延3萬多公里,形成了獨特的海灘文化,沖浪運動就始于這里。早在歐洲人遷來之前,澳大利亞的土著就能憑一葉木舟忽而沖上浪峰,忽而滑向浪谷。沖浪追求的是自然、自由,并且自帶大眾基因。
但是,“沖浪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是一項非常小眾的運動。”阿格雷表示,目前,還沒有關于全球沖浪運動員人數的權威統計數字,根據SurferToday網站2018年的統計,世界范圍內有大約2300萬人參與沖浪,不及足球運動參與人數的十分之一。
原因就在于,沖浪仍是一項充滿驚險的極限運動。腳踏沖浪板,出沒在驚濤駭浪之中,即使熟悉水性,有高超技巧的人,也難免發生危險。另一方面,對蔚藍海面下未知的恐懼也在勸退沖浪者。最讓人擔心的是鯊魚襲擊,其次,海膽,水母、大浪和礁石等危險也常伴隨著沖浪者。即使沖浪救生水平已經不斷提升,但當人們只憑一塊沖浪板就踏入大海時,不確定性仍無處不在。
另一個原因是,沖浪對于“場地”的要求頗高,水溫、陽光、風速、浪的高度等都會直接影響沖浪體驗。這也是為什么世界上每天都有人為完成一次與海浪的完美追逐,四處尋找著最完美的沖浪勝地。
近年來,有商家嗅到商機,將沖浪包裝成“沖浪+旅游”的一種奢侈運動。有沖浪愛好者這樣形容他體驗過的沖浪+旅游產品:“在浴缸一樣溫暖的印度洋沖浪后爬到摩托艇的甲板時,有一個人立馬接過我的沖浪板,另外一個遞給我一瓶冰水,還有一個在我洗過澡后立馬遞給我一條雪白的毛巾。這還沒完,第四個人在我擦干之前又遞給一片清涼的椰子片。那時,我感覺自己就是比賽中場休息的拳擊手以及正在拍電影的一顆新星。”
許多沖浪愛好者表達了對這種現象的擔心,他們認為沖浪本來是“簡單”“易得”的,是適合大眾的,被包裝成奢侈運動后,會拉遠與大眾的距離,不利于運動的推廣。
入奧的機遇
沖浪入奧對于推廣這項運動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在沖浪愛好者尋找沖浪勝地的同時,許多人坐擁海灘卻不知沖浪為何物。“雖然有很多人生活在沿海地帶,但是他們并不了解大海本身就是一個為沖浪愛好者量身打造的運動場地,國際沖浪協會希望將這項運動帶入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阿格雷表示,他期待這項運動可以被更多人所熟知。
他強調,國際沖浪協會致力于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感受到沖浪文化的魅力,2020年東京奧運會是絕佳契機。
但也有人認為,想要推廣普及沖浪運動,還有許多實際問題。知乎網友“大寶山”是一名沖浪愛好者,已有5年浪齡。他表示,“大多數人并不會因為有了奧運比賽就關注到沖浪運動,只有來自當地的選手在比賽中有精彩表現時才會表現出興趣。所以最好的情況,是比賽能吸引全球范圍內的頂尖選手參加。”
目前國際奧委會的相關說明是,2020年奧運會沖浪項目允許男女各20位運動員參賽,因人數有限,比賽將是個人代表國家參賽,不設團體賽。“只設有20個男運動員及20個女運動員的全球參賽名額,那么奧組委的首要課題是,怎樣建立一個相對公平的,面向全球的選拔機制。”大寶山說。
就這個問題,奧委會將在今年與世界沖浪聯賽及國際沖浪協會商討。奧委會目前透露的預選原則是:既要囊括世界頂級的職業沖浪運動員,也要囊括地域最廣的國家。也只有保證了這兩點,奧運會上的沖浪賽事才能真正發揮推廣普及作用。
而大眾了解沖浪運動,與親自下海參與這項運動,中間還隔著一條鴻溝。大寶山說,沖浪需要克服探索自然、面對未知的恐懼,很多初學者正是因為這個放棄了這項運動。受中國相對保守的傳統文化影響,沖浪這種刺激的運動并不是人們休閑娛樂的首選。
這個問題同時也是普遍性的,即使在沖浪運動十分流行的美國夏威夷,沖浪也經過了漫長的文化認同過程。公認的說法是,1959年,一部沖浪題材的電影風靡全美,讓好萊塢開啟了沙灘題材的狂熱,也帶動了沖浪元素的熱潮。之后,形形色色的沖浪文化產品進一步將沖浪塑造為一種生活方式,沖浪才得以從“邊緣文化”提升并演變成了流行文化,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
60年代沖浪搖滾樂隊——海灘男孩。
如果通過奧運會,不僅能讓大眾觀看沖浪比賽,還能讓更多人接觸到沖浪文化,那么沖浪運動才會迎來一次發展的“浪潮”。
沖浪在中國
盡管現在大多數的職業沖浪選手來自澳大利亞、巴西和美國,但是奧運會沖浪比賽將是世界性的。阿格雷認為,對于沖浪還處于發展初期的國家,比如中國,奧運會將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沖浪作為競技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尚不成熟,為了使沖浪運動員在奧運會的首次亮相中有更好的表現,中國已經于2017年成立了國家沖浪隊。阿格雷表示,“我相信在未來的2到4年內,中國一定會涌現出一些非常優秀的沖浪選手。”
除了競技層面的機遇,阿格雷認為,東京奧運會對中國沖浪而言,更大的機遇在于文化方面。
沖浪運動推廣,很多情況下不是受限于地理條件,而是文化差異。盡管中國有著綿長萬里的海岸線,有上億人口沿海而居,沖浪文化卻并不存在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基因中。
要在中國發展好沖浪文化,需要從讓更多人走向海灘開始。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戶外休閑運動。一方面,對沖浪接受程度更高的年輕一代正逐漸走向社會,另一方面,許多市場主體也看準消費升級的趨勢,提供越來越豐富的體育產品。
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沖浪項目比賽在海南萬寧開賽。新華社記者楊冠宇/攝
“你們有海岸線、有生產且出口到全世界的沖浪裝備、也有年輕人喜愛這項運動。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條件利用起來,”阿格雷說,“沖浪文化是源自海灘的。去游泳、去理解海洋、去研究海浪,文化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奧運會本身就是一座不同民族之間文化溝通的橋梁,借助這座橋梁,用好國內的自然條件,未來沖浪運動在中國將大有可為。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