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阿聯酋沙迦3月22日電題:要在亞運會上捍衛主場榮譽——專訪U23國足主教練揚科維奇
新華社記者肖世堯、蘇小坡
來到中國三年多時間,塞爾維亞人亞歷山大·揚科維奇很少出現在聚光燈下。受疫情影響,他執教的中國U23男足自2020年來從未參加國際比賽。
即將在3月23日開幕的“迪拜杯”國際足球邀請賽,是這支U23國足建隊后真正意義的首秀。今年9月,他們將參加杭州亞運會。對于“寒冬”中的中國足球來說,這支球隊代表未來,承載希望。
近距離觀察這支U23國足,能明顯感受到揚科維奇鮮明的個人烙印:強調紀律、身體對抗和犧牲精神。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的專訪中,揚科維奇毫不避諱自己的目標——他的球隊要在杭州捍衛主場榮譽。
要求:從體脂率低于10%做起
只要和揚科維奇接觸,都會對他近乎嚴苛的自律印象深刻:每天雷打不動10公里跑、極為健康的飲食……而在他的隊伍里,所有球員必須在8點前吃完早飯,體脂率超過10%的隊員不能上場比賽。
“我的要求很簡單,不是針對某一個人。這是足球世界的規則,想在高強度對抗中獲勝,必須要有強壯的身體。體能和力量達不到要求,我們就會輸球。”揚科維奇說,“一個體脂率15%的球員,就不可能踢出高水平比賽。”
“我不試圖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但球員必須清楚什么是不健康的食物。你可以吃一點,這也意味著明天訓練你必須更加努力。”揚科維奇表示,希望督促年輕球員能養成自律的習慣,而好的習慣會感染全隊。“糾錯并不容易,但我很高興所有隊員都遵守了要求。”
“三年來我一直在學習中國文化,試圖理解中國球員的想法和習慣,我也在研究如何將中國在其他運動項目,比如北京冬奧會取得成功的經驗應用到我的球隊。在這個過程中我和球員都成長了很多,只有我真正了解我所處的環境,才能運用我的專業知識,打造出一支真正代表中國價值觀的隊伍,讓所有球員都愿意為球隊付出一切。疫情下足球遇到很多困難,需要球員的犧牲精神。”
球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揚科維奇已有近一年半沒有回國見家人。對此揚科維奇顯得很坦然:“讓別人做犧牲說起來總是很容易。我希望成為球員們的榜樣,督促他們去付出。只有我自己先做到了,我才有資格去要求他們做到同樣的事情。”
“等到杭州亞運會,我的要求是球員體脂率不能超過9%。”揚科維奇補充道。
選人:選球技更是選態度
在揚科維奇的足球理念里,態度是排在首位的。“我們不只考察球員的球技,更是考察他們的性格。球員首先要有團隊精神,在場上愿意吃苦。在我這沒有訓練和比賽之分,每時每刻都必須拼盡全力。”
“我們是代表中國出戰,身穿國家隊戰袍,球員們要有強烈的榮譽感。我們會選擇這樣的球員,這支球隊才能在場上不停地去戰斗,面對任何對手都不會畏懼,展現出足夠的侵略性,在全場保持高強度拼搶。”揚科維奇說。
目前揚科維奇的球隊陣容尚不完整。戴偉浚、朱辰杰兩位適齡球員正代表國家隊參加世預賽12強賽,等到杭州亞運會時U23國足還將招入三名超齡球員。
“我和國家隊主教練李霄鵬指導保持著良好的溝通,教練團隊和所有球員都有密切聯系。我傳達給每一名球員的信息都很明確,無論你是30歲還是18歲,球隊的要求都是一樣的。作為超齡球員,不僅要滿足球隊的技戰術需要,更要能夠在各方面成為年輕人的榜樣。”
“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對陣容進行調整。在我這里沒有人的位置是穩固的,機會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拿過去說事,他們必須向我展示出能力和態度。”揚科維奇說。
目標:希望成為贏家
雖然兩年沒有參加正式比賽,但揚科維奇并不因此感到困擾。“造成問題的原因與足球無關,我們必須適應。我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來中國執教,我一直準備好了去面對各種困難。對我來說沒什么借口可找,足球要靠自己去創造機會。”
“我喜歡從積極的一面去看待足球。與其他球隊相比,我們失去了一些參加高水平國際比賽的機會,但我們利用這段時間組織了幾次高質量的訓練營,因此我并不認為我的球隊競爭力不如其他球隊,我一直告訴球員們要有信心。”
“當然我也非常高興能夠來參加‘迪拜杯’,只有通過跟高手過招,才能知道我們的真實水平如何,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最后六個月的備戰關鍵期,我們要盡可能多去踢高水平比賽。”揚科維奇說。
揚科維奇表示,來到中國后他給自己設定了很多目標:“我希望能培養出一批有競爭力的球員,希望為國家隊輸送更多人才,希望更多年輕球員能打上中超。我一直告訴這些年輕隊員,只有通過比賽才能成長,鼓勵他們跳出舒適區去尋找踢球機會,而不是在大俱樂部坐板凳。我很高興我的一些目標正在實現,不少球員已經在中超站穩腳跟,他們成長很快。”
“而所有這些小目標,最終都為了杭州亞運會的大目標。我不是一個藏著掖著的人,我一直說要朝著最高的目標努力。在比賽里只有一個球隊能成為贏家,我想要讓中國隊成為這個贏家。我知道中國足球在過去經歷了很多令人失望的時刻,我們想要帶來一些改變。我們希望能在杭州捍衛主場,就像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冬奧會上那樣,用表現讓所有中國球迷感到驕傲。”揚科維奇說。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