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哪兒冷脂肪就會去哪兒,露出的地方更容易長肉?

2021-01-07 09:52:20  來源:北京科技報  


[摘要]低溫會讓脂肪代謝變慢,進而使脂肪囤積,穿得越少越容易變胖。而且脂肪很“機智”,哪兒冷就會去哪兒,所以露出的地方更容易長肉。...

  流言

  低溫會讓脂肪代謝變慢,進而使脂肪囤積,穿得越少越容易變胖。而且脂肪很“機智”,哪兒冷就會去哪兒,所以露出的地方更容易長肉。

  真相

  低溫環境下脂肪的代謝未必會變慢,反而可能加快。寒冷狀態下,為了維持皮膚溫度,身體會加快新陳代謝,以保證能量供應。人體內供給能量最多的是糖,而當糖分解供能無法滿足需求時,脂肪就會參與進來。人在20℃~30℃的環境中能量代謝最為穩定,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代謝率即開始增加,在降至10℃以下時,代謝率便顯著增加,脂肪代謝也相應加快。

  采訪專家:于康(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每到冬天,寒冷和脂肪的關系就會變成熱門話題。近來網上出現了一些相關的傳言:“低溫會讓脂肪代謝變慢,進而使脂肪囤積,穿得越少越容易變胖。”

  這一傳言已成為很多人的共識,“人到了冬天會變得胖一些”“脂肪對人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等“常識”,似乎都能佐證這一共識。甚至有傳言解釋說脂肪很“機智”,哪兒冷就會去哪兒,到了冬天會主動保護受凍的地方,所以穿得越少越容易變胖、露出的地方更容易發胖……

  這些觀點讓“要風度、不要溫度”的愛美人士錯愕,低溫真的會減緩脂肪代謝、加速脂肪囤積嗎?其實,只要明確脂肪和人體產熱的關系,我們就接近真相了。

  哪兒冷就去哪兒?脂肪沒那么“機智”

  大多數人可能想當然地認為脂肪是人體的屏障,當寒冷來襲時,脂肪就像軍隊一樣聚集到身體低溫的地方站崗。但是脂肪是無法做到“哪兒冷就去哪兒”的。

  在人體內,主要有兩種顏色的脂肪,除了普遍大眾認知的白色脂肪外,還有分布極少的棕色脂肪。兩種顏色的脂肪在人體內各司其職。

  ▲棕色脂肪組織(左)與白色脂肪組織(右)切片 圖片來源/Dr Saverio Cinti (University of Ancona, Ancona, Italy),比例尺長度為 40μm

  白色脂肪量多且“招搖過市”,它廣泛分布在體內皮下組織和內臟周圍,主要負責儲存能量,可以將體內過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形成通常人們所不愿看到的肥胖。

  棕色脂肪在人體內悄悄的存在著,量不多且“不動正色”,它在成人體內僅分布于頸部和鎖骨,負責消耗能量,能將脂肪轉化為熱量,可以分解引發肥胖的白色脂肪,將后者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熱量,可以加快人體新陳代謝,促進白色脂肪消耗。

  假設脂肪真的會隨溫度變化而此消彼長,那么有塑形需求的人,只要用特定的儀器在胸、臀等處制冷,脂肪的分布就可以隨溫度而變化,最終實現豐胸、豐臀的目的,根本不用勞心勞力地健身、手術……這種設想顯然無法實現。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于康告訴北京科技報Ⅰ科學加客戶端記者,因為人體脂肪的分布是相對穩定的,這是體熱平衡的結果——健康人的機體產熱過程與散熱過程會保持動態平衡。因此,低溫難以讓脂肪流動并進一步囤積,脂肪其實沒那么“機智”,反而是很被動的。

  低溫也未必會讓脂肪代謝變慢

  同時,低溫環境下脂肪代謝一般是不會變慢的,反而還有可能會加速。寒冷狀態下,為了維持皮膚溫度,身體會加快新陳代謝,以保證能量供應。人體一切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源于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氧化分解,其中供給能量最多的是糖,而當糖分解供能無法滿足需求時,脂肪就會參與進來。

  有研究發現,人在20℃~30℃的環境中能量代謝最為穩定。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代謝率即開始增加,當環境溫度降至10℃以下時,代謝率便顯著增加,脂肪代謝也相應加快。這與人體在寒冷刺激下的產熱有關。

  人在寒冷環境中,主要依靠戰栗產熱和非戰栗產熱兩種形式來增加產熱量,以保證體熱平衡,維持體溫。

  ▲在不同環境溫度下人體體溫分布狀態,A為環境溫度20℃,B為環境溫度35℃(圖片來自網絡)

  戰栗(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打哆嗦)指的是骨骼肌發生不隨意的節律性收縮,是成年人寒冷狀態下的主要產熱方式,其特點是產熱量很高。發生戰栗時,代謝率可增加4~5倍。

  非戰栗產熱又稱代謝產熱,通過組織代謝增加產熱,作用最強的部位是分布在肩胛下區、頸部大血管周圍、腹股溝處的脂肪組織。這也是低溫時消耗脂肪的主要方式。

  變胖or變瘦,要看能量缺口

  如果寒冷不會降低脂肪代謝,甚至可能加速燃脂,是否意味著冬天穿得少就能瘦身?

  其實不然!科學家們發現,人體對于環境的變化,有自然而然的應激反應,穿得少挨凍的結果很可能是餓得更快,每次吃飯時吃得更多。因為冬天穿的少,身體內的反饑荒機制會啟動,并且迅速地發現:“天太冷了,應該增加一點皮下脂肪的厚度以抗凍。”這種機制會偷偷地把基礎代謝調低一點,每天攢一點能量,做成皮下脂肪。所以要瘦的話單有“寒”是不行的,要“饑寒交迫”才行。

  “饑寒交迫”或許有助于減肥,但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到了冬季,為了幫助人體轉化為“節能”模式,局部皮膚的血管緊張性提高,使四肢尤其是手足部位的體溫下降,可能引起外周血管疾病。長時間的低溫環境暴露,甚至可直接導致凍傷和低體溫癥的發生,也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我們會變胖還是變瘦,主要取決于能量缺口。“如果吃的少、消耗的多,出現一個能量負平衡,也就是缺能量了,人的肥胖就能往下減;反之,吃得多、消耗的少,就會出現能量正平衡,能量過剩的話,那人就容易長肉。”于康解釋說。正如一提起減肥幾乎都會喊一個口號——管住嘴、邁開腿,這六個字道出了脂肪變化的根本原因:瘦是因為人體“攝入得更少,消耗得更多”。

  ▲每日能量消耗(圖片來自網絡)

  人體內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三類營養物質中蘊藏著能被機體利用的化學能,是人體活動的能量來源。脂肪是人體內重要的供能物質,又是能源物質儲存的主要形式。一般情況下,機體所消耗的能源有30%~50%來自脂肪。如果我們一天中消耗的熱量多于攝取的熱量,那么身體就不得不分解腦組織以外的脂肪,以補充熱量差,為此便產生了“燃脂”的效果。

  研究發現,一個成年亞洲人一天一動也不動,維持呼吸、器官運轉所消耗的基本能量,也就是基礎代謝率,約為1200~1500千卡,不同個體略有差異,受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們每天的攝入和消耗的熱量保持平衡,但都要高于基礎代謝率。

  ▲每日基礎代謝率計算方法(來源于@葉子健身、運動營養學教材)

  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得出自身的基礎代謝率,雖只是一個參考值,但可以作為制定有效飲食和運動計劃的參考。如果每日攝入的能量還沒達到基礎代謝率,長期如此會有健康隱患;如果每日攝入能量與基礎代謝率持平,隨著日常活動以及冬天因防寒產生的能量消耗,則可有減脂效果;如果每日攝入能量遠高于基礎代謝率,又未進行合理的運動或其他能量消耗,則必然會有肥胖、增重風險,與自身穿著多少關系不大。(記者 馮曉紅)

  參考資料:

  1.朱大年.生理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08-214.

  2.徐碧芳.瘦身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體質、不同人群的瘦身方法大全[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16:28-29.

  3.馬勝學.失衡:為什么我們無法擺脫肥胖和慢性病[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4.盧環宇,駱文靜.低溫環境在代謝性疾病防治中的轉化應用[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20,24(07):745-747,784.

  5.尚京.冬季是鍛煉減脂的好時節[J].家庭醫藥,2018,(12):56.

  6.佟玫,陳立麗,王博,等.人體溫度的調節及冬季防寒服裝穿著分析[J].中國個體防護裝備,2014,(1):13-15.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脂肪 長肉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