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臨近,返鄉人員增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發布倡議書,提倡返鄉途中要做好個人防護。曾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員在返鄉路上如何做好防護?乘坐火車、飛機是否有風險?回家后是否會感染還沒“陽”的家人?節日期間如何健康生活?針對公眾關切的焦點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這份防疫指南請收好。
返鄉前要做好哪些準備?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說,首先要合理安排出行,先判斷自己是否已經“陽康”,返鄉初期盡量少聚集、少聚餐、不扎堆;居家治療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不返鄉探親;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的人員,建議未排除感染風險前暫不返鄉。返鄉前,關注氣候變化,備齊保暖衣物;同時要準備口罩、手部消毒液、消毒濕巾等防護用品,攜帶體溫計、抗原檢測試劑和解熱鎮痛、止咳化痰等常用藥品。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內科主任王荃表示,如果孩子生病,建議暫緩出行。適合出行時,除了準備好防護用品外,到達目的地后盡量不去人員過于聚集的地方,減少孩子感染機會。
乘坐高鐵、飛機等交通工具如何做好防護?
李侗曾介紹,冬季也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在環境密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乘坐飛機、火車、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時,建議全程規范佩戴口罩。在公共場所要與他人保持合理社交距離,盡量減少與他人近距離接觸。
王荃表示,兒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也要做好防護。3歲以下兒童一般不推薦佩戴口罩,主要做好兒童手衛生,避免到處亂摸后再觸摸眼、口、鼻。
“陽康”后會傳染還沒“陽”的家人嗎?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臨床中心主任陳志海表示,若已經“陽康”,且核酸、抗原檢測均為陰性,一般不再具有傳染性。但仍建議返鄉后做好健康監測,密切關注自身及家人的身體狀況。
李侗曾說,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情發展和恢復能力也不一樣,有的感染者轉陰時間長,有的人時間短,因此并不能單純依據感染的時間來判定是否轉陰。若要探視高齡老人、嬰幼兒,最好距離發病時間10天以上,癥狀完全消失,再進行探訪。
被奧密克戎BA.5.2毒株感染后,還會再次被BF.7或XBB等毒株感染嗎?
李侗曾認為,通常來說,感染其中一種新冠毒株后,人體內會產生較高的中和抗體,短期內感染BA.5.2毒株后再次被BF.7毒株感染的概率較低。但長時間看,不同毒株存在重復感染的可能性。
李侗曾表示,XBB變異株有可能縮短我們之前感染BA.5或BF.7所獲得的保護期,新突變株可能會逃逸之前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一般認為3至6個月內二次感染的風險很小,健康人群的保護期可達半年以上,免疫功能較差的人通常認為也可以保護3個月以上。但如果XBB變異株出現流行,可能會縮短這一保護時間。”李侗曾說,根據國外的研究數據,XBB的臨床表現和之前的毒株沒有明顯區別。
如果出現二次感染怎么辦?
李侗曾認為,二次感染是指第一次病程恢復后再次出現感染,一般認為在三個月以后出現二次感染的風險會逐漸增加。二次感染有傳染性,但感染后病情的輕重與病毒的致病力有關,一般會比第一次癥狀輕一些。目前,奧密克戎各變異株的致病力相差無幾,曾經“陽”過的人再次感染,病情可能會相對第一次感染更輕。沒“陽”過的人感染后,病情基本會與其他人第一次感染時程度類似。
陳志海表示,如果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要及時進行抗原檢測,根據病情及時就醫。有相關癥狀時盡量待在通風良好、相對獨立房間,避免與同住人員近距離接觸,尤其是在接觸老年人或合并有基礎性疾病的人員時,應規范佩戴口罩。
老人、小孩、孕產婦等重點人群需要注意什么?
“對于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以及沒有‘陽’過、沒有打過疫苗的人群,要繼續重點防護。”李侗曾說,目前除了新冠,流感、合胞病毒等呼吸道傳染病也在流行季。老人、兒童、孕產婦、有基礎病的重點人群,要減少外出,遠離有發熱和咳嗽癥狀的人員。節日期間減少接待探訪的次數,親友探訪要提前溝通,結束后及時對所接觸的物品進行消毒。另外,接種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發展為重癥、危重癥甚至死亡的風險,因此,建議老年人盡快完成疫苗接種。
王荃表示,家中可常備一些適合兒童服用的退燒藥等,但不建議過多存藥。孩子生病后如果精神狀態穩定,家長做對癥處理、觀察病情即可。如果連續發熱超過三天、持續高熱、頻繁咳嗽或嘔吐,甚至出現頻繁腹瀉、膿血便、尿量減少、呼吸增快、呼吸困難、意識障礙等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就醫。
節日期間能飲酒、熬夜嗎,有哪些健康提示?
“短期內‘陽康’的人群是有免疫能力的,但要特別注意春節期間不熬夜,避免勞累,不大量飲酒。”李侗曾說,“酒精對身體會產生一定損害,康復之后一個月內要嚴格限制飲酒,因為此時胃腸道和肝臟等器官功能還未完全恢復正常。建議健康作息,不要暴飲暴食。”
王荃說,春節期間聚餐、聚會要盡量少帶或不帶低齡兒童參加。節假日期間,兒童盡量要保持規律作息、保障充足睡眠,多吃水果和蔬菜,均衡營養,加強鍛煉。北方冬季天氣較干燥,家長要給孩子多喝水。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