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中的“慣”與“管”
家教是一門藝術,父母做到“三不管"“五不慣",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才能更優秀。其實孩子身上的大多數問題,都是由于父母對什么該管,什么不該管這個問題認識不清導致的。該嚴管的時候不舍得嚴管,慣出了孩子的許多毛病,該放手的時候又不放手,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三不管"是指一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怕孩子做的不夠完美,但是教育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孩子才會成長。
二是孩子能做的選擇不要管。成年人選擇著自己的人生方向,孩子同樣需要選擇。父母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小的時候選擇自己穿什么,做什么,長大后面對那些可以改變命運的選擇時,孩子才能聽從自己的內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正確選擇。
三是孩子的小秘密不要管。父母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一點小秘密,真正的了解是和孩子良好的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而不是窺探孩子的隱私。對于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相連,并且要獨立承擔責任,所以,請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小空間。
“五不慣″指的是一是孩子沒規矩不能慣著。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是古訓,孩子就象一條奔涌向前的河流,父母要做的,應該是順應他前進的方向,給他筑起堅固的堤壩,讓這條河流不會因為失控而到處流淌,直至匯入大海,而規矩就是這個堤壩。立規矩要趁早,不要覺得娃年紀小而慣著,現在慣著,以后想管的時候就管不住了。
二是孩子不做家務不能慣著。不要覺得做家務這件事可有可無,一個小時候不做家務,不愛勞動的孩子,長大后想要他一下子變得勤勞,這是不可能的。好習慣要從小養成,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讓孩子有自理能力的同時,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品質。
三是孩子對長輩不尊重不能慣著。現在孩子少了,常常會出現一個家里幾個老人圍著孩子轉的情況,有的孩子被慣壞了,對老人呼來喝去,沒有一點敬意。這一點父母一定不能慣著,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最基本的禮貌,一個在家里不尊敬長輩的孩子,走到社會上也是不受歡迎的。
四是孩子哭鬧耍賴不能慣著。教育孩子父母要有原則,不能總是對孩子妥協,那怕孩子哭鬧耍賴,也不能答應他的無理要求,父母無原則的滿足孩子,讓他一耍賴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這是在幫助他建立一個錯誤的人生觀。父母要學會堅定地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讓孩子明白無理取鬧并不能達到目的。
五是對孩子自私自利不能慣著。父母疼愛孩子,往往對孩子舍得花錢,對自己不舍得花錢,吃飯的時候,孩子喜歡吃的菜父母就想全留給孩子,家里來了小朋友,孩子不讓玩他的玩具,父母這樣以孩子為中心,其實很容易培養出孩子自私自利的壞毛病,什么好東西都想自己獨享,認為父母理所應當的得讓著他,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更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了。這樣自私自利的孩子,長大后很容易變成白眼狼,更別提孝順父母了。父母不但要給孩子愛,也要教會孩子付出,更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只有珍惜才能擁有,只有感恩才能天長地久。(作者:眉縣關工委 劉建欣)
編輯: 郭長財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