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中小學作業優化設計研究現場交流會現場
11月16日,廣州市中小學作業優化設計研究現場交流會在天河第一小學舉行。本次活動由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主辦,天河區教師發展中心與天河第一小學聯合承辦。活動聚焦作業優化設計與管理,集中探討廣州市義務教育“區域推進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策略方法,為提高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切實提升學校全面育人水平探尋良策。
學校下功夫
用創意代替機械抄寫
交流會現場布有來自廣州市基礎教育學校的作業設計成果展,既有圖文并茂的作業展板,也有學生實體作業。實體作業類型多樣,既有基礎性的學科類作業,又有動手的實踐類作業,還有學科融合的跨學科作業。
學校都出了什么妙招,來替代機械重復的抄寫作業?僑樂小學的英語基礎性作業中,通過布置改編課文作業,來引導學生學習,同時根據年級區分難度:三年級學生只用替換單詞,四年級則替換單詞和短語,要求五六年級學生增加、改編句子、續寫課文等。
天河第一小學的學生則自己做“識字小繪本”。在閱讀中遇到生字詞,學生就查詢拼音、字形、字義、來歷,通過畫字、查字來認字。其中,還有許多學生根據興趣創新主題,如有的學生對歷史感興趣,便做了歷史朝代主題的繪本。“在完成作業時,我還學到一個新詞‘功不唐捐’,意思是努力絕不會白費。”該校郭芷涵同學說,以前她預習時,都通過查字典來認字查詞,而做了識字繪本后,“我發現圖畫可以幫助我想起跟字有關的詞語,以后預習速度就快多了。”與低年級的作業更注重童趣性不同,針對高年級學生,天河一小則布置百字微作文,篇幅短,難度適中,寫作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老師將寫作所需的各種能力進行劃分,成為一個個微觀的集中訓練點。同時,把學生作品都統編為作文集,定格學習成果,“讓學生愛上寫作。”
天河區凌塘小學則在道德與法治課上,突破課堂空間,由老師帶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中去。記者在現場看到,學生們錄制了一段微紀錄片,記錄到服貿市場實地采訪,調查一件衣服是怎么制作出來的。該校老師介紹,“我們強調‘生生合作’,避免家長包辦,千人千面,基于實際即可。”
作業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
“雙減”背景下,作業的意義是什么?在交流會上,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提供了建議。她強調,作業介于教學與評價之間,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
“做作業,本質上是沒有教師指導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王月芬表示,與課堂教學相比,作業少了教師的支持條件,學生主要通過查閱工具書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而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作業過程中,很多家長、老師不敢放手,學生不會獨立自學,這樣學生到了評價過程,要獨立做題時,就會不適應。”
為什么作業如此重要?王月芬指出,作業的核心作用,是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因此老師要為孩子搭建必要的“思維腳手架”。在作業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方法,如預習和閱讀策略、觀察方法等,讓學生一步步將學習策略內化為學習素養。“不要讓預習變成敷衍了事的一件事。”王月芬特別指出,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素養的重要一環,在布置預習任務時,老師要做得更多,比如教學生怎么查字典,告訴他們網上的哪些解釋更專業靠譜等。
做好基礎性作業這道“主菜”
“雙減”后,學校如何讓作業擔起“延長課堂學習”的大梁?“每個學校要做的第一步,是找準目前作業所存在的真實問題。”王月芬介紹,在調研后發現,家長負擔感最重的作業有手抄報、奧數類、英語聽讀類、搜集數據并需電腦打印類、研學參觀類作業等,這些作業基本都屬于“由家長幫孩子包辦”的作業。此外,以初中數學作業為例,與教學進度脫節,強化訓練現象明顯等都是常見問題。因此,學校要根據生源、教師、家長經濟條件等具體因素來設計作業。其次,“作業改革,不應該是顛覆式的。”基礎性作業是學生的“主菜”,王月芬強調,學校應該先把基礎性作業設計好,即面向全體學生共性的作業,其次再去探索跨學科、實踐性作業等“輔菜”。
改善作業批改效果也是重要一環。“如果學生上網抄答案,老師批改、指出問題不到位,作業設計得再好也是‘竹籃打水’。”王月芬表示,作業批改后,老師要進行必要的學情分析,如統計常見的錯誤和困難等。作業批改要配合講評輔導,其中,講評針對全體,輔導針對個體。王月芬表示,比起提效,課堂更應該提高教學效果,不應容量大、難度高,而應盡可能地給學生們講明白。
“課后服務時間,不是提供看管式、放養式、保姆型的服務,而應彌補課堂整體教學短處,要加強一對一指導。”王月芬表示,“雙減”之下,實現學校教學、作業、評價的系統性與專業化,是迫切要求。校內的教學、作業與評價若脫節,或會導致家長對學校教育產生“信任危機”。(廣州日報記者 劉曉星、林欣潼)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