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走進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 讀懂何以為“中”(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2023-08-08 16:02:34  來源:河南日報  


[摘要]  “很多人只知道嵩山少林寺,其實,在它周邊還有很多文物古跡和文化遺產,足足橫跨數千年。”去年第一次到登封旅游過后,酷愛國學的廣東人陳敏思一直對這片神奇又厚重的文化熱土念念不忘。...

  原標題:讀懂何以為“中”(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很多人只知道嵩山少林寺,其實,在它周邊還有很多文物古跡和文化遺產,足足橫跨數千年。”去年第一次到登封旅游過后,酷愛國學的廣東人陳敏思一直對這片神奇又厚重的文化熱土念念不忘。

  “只有來到這兒,才算到了‘天地之中’!”8月4日,趁著暑假,她特意帶著9歲的兒子一起前來登封開啟“研學之旅”。

  中岳嵩山,巍巍峻極。在那層巒疊嶂之上、蔥郁林壑之間,鑲嵌著一顆顆閃耀著中華文明之光的建筑瑰寶——樓、閣、宮、殿、塔、臺、廊、闕,燦如星斗,華彩熠熠。

  建筑是凝固的藝術。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穿越滄桑歲月,譜寫出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樂章。

  何為“天地之中”?何以為“中”?行走于茲,方能知曉。

  “天地之中”立中原

  “地是平的,天像一個碗倒扣在地上。”早在夏商周時期,古人就萌生了“天圓地方”的觀念,認為地表應該有一個中心點為“地中”,并不斷執著地尋找“地中”。

  3000年以前,周公姬旦遍尋華夏,在嵩山腳下停下了腳步,為測日影定“地中”在此建土圭,這便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測建筑。

  在登封市東南11公里的告成鎮,有一處滿目蒼翠、古樸幽靜之所——觀星臺,周遭分布有王城崗遺址、陽城遺址。過照壁,經山門,入戟門,隨之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高約4米、由石質臺座和上面矗立的石柱共同組成的景觀——“周公測景臺”。

  “這可是一個網紅打卡點。”登封市旅游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建平饒有興致地介紹,正是在這里,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測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驗四時”,認定陽城(現登封告成)為“天地之中”,確立了以此地為“天地之中”的宇宙觀以及二十四節氣中的“二分”“二至”,書寫了燦爛的文明序章。

  “嵩高之南,今為登封縣。去治城東南三十里許,實古陽城地。有石一區,方可仞馀,聳立盈丈。上植石表八尺,刻其右方曰周公測景臺……”不遠處,一塊明嘉靖七年所撰刻的《重修測景臺碑》記載著周公測景臺的“前世今生”。

  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以其獨特的價值在世界科技史、建筑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也是嵩山地區作為“天地之中”的最直接證明。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故以嵩高為中岳。”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的這一記述,被一系列現代考古發現所證實。嵩山地區成為中國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薈萃的中心。

  “20世紀60年代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重器‘何尊’上的銘文,就把‘到嵩山地區來’稱為‘宅茲中國’。這也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副會長閻鐵成說。

  泱泱華夏,擇“中”建都;文明肇造,根從“中”來。

  作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遺產文本的起草人之一,嵩山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呂宏軍清晰地記得13年前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2010年8月1日,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通過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表決,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9處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我省繼龍門石窟、安陽殷墟之后的第3處世界文化遺產,這也標志著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獲得國際認可。

  世界遺產委員會如是評價:“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作為一組東方古代建筑藝術殿堂,以其古老與博大、凝練與舒展、滄桑與輝煌,向世人展示著中國古代建筑的瑰麗之華和中華悠久歷史的璀璨之光。

  “‘天地之中’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華夏民族的宇宙觀、哲學觀和文化觀,正是在此觀念的包容影響下,才有了‘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而這些建筑又從禮制、宗教、科技、教育等不同文化層面生動詮釋了‘天地之中’這一觀念。”呂宏軍說。

  實證中華文明賡續綿延

  在嵩山主體太室山和少室山區域的40平方公里范圍內,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巍然屹立,寫滿歷史滄桑,煥發獨特魅力。

  這是以“天地之中”理念為核心的文化遺產聚落,包括周公測景臺和登封觀星臺、嵩岳寺塔、太室闕和中岳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筑,相關遺產要素構成主要有367座古建筑、651品碑碣石刻、871株古樹名木及壁畫、匾額等附屬文物。

  單獨羅列名字,似乎不足以有強烈震撼,但方圓不過幾公里之內的這些歷史建筑,卻匯聚著太多“之最”。

  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筑典范,更是研究東漢時期建筑史、美術史和社會史的珍貴實物遺存。

  凝望這些廟闕,仿佛在完成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太室闕上雕刻有“中岳泰室陽城”篆字;少室闕刻像清晰,有蹴鞠圖、馴獸圖、比翼鳥等,生動展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和習俗;“三過亡入,實勤斯民……”啟母闕銘文講述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因獨特的歷史和學術價值,漢三闕在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中,位列“古建筑及重要歷史建筑物”的前三號,即001、002和003號古建筑。有人這樣形容漢三闕,“歷史學家為之驚喜,文物學家為之驕傲,金石學家為之癡迷,考古學家奉若珍寶”。

  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嵩岳寺塔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筒體結構建筑;嵩陽書院作為中國最早傳播儒家理學、祭祀儒家圣賢和舉行考試的書院之一,是已消失了的書院文化的載體;少林寺建筑群和會善寺等,是不同時期佛教在中國發展的“紀念碑”,千余年來,影響了廣大范圍內的宗教建筑形制。

  嵩山地區位于中華民族腹心重地,在中華文明發軔、形成過程中,一直是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核心地區。“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綿延不絕,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筑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筑群。

  “這組建筑類型之多、規格之高、歷時之久、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世所罕見。它們是中國古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類型的代表和范例,是中國古代建筑技術和建筑藝術漫長發展的濫觴,實證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和連綿不斷、生生不息的‘多元一體’格局。”每每提及“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呂宏軍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中”文化影響深遠

  一個“中”字,與河南結下不解之緣。“中國”“中原”“中央”“中州”“中土”等說法均源于此。

  據考證,“中”字來自甲骨文的“徽旗”,取旗桿上旗帶飄舞之形。隨著字形不斷演化,旗幟不再飄揚,立“中”無風,穩在內核。

  由原初的一個漢字發展成為中國的根脈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與“天地之中”理念密不可分。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天地之中”是正統、正宗的象征,無形中給一切事物確定了一種先驗的秩序,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的政治、軍事、建筑、哲學、宗教、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為人處世方式,乃至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時令以天地之‘中’為基準,建筑以對稱‘中’軸為核心,治國講究‘中’道,做人講究‘中’正,大道為中,中庸之道,允執厥中……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中’的理念成為人們觀察事物、處理事務、治國理政的重要遵循,流淌進整個文化血脈之中。”閻鐵成說。

  那些散落于嵩山南麓的建筑群,以一種包容和宏大的姿態,展示出文化薈萃的萬千氣象。在呂宏軍看來,中國文化之所以幾千年血脈不斷,就在于其擁有一切向“中”的向心力。

  誠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所言:沒有“中”的“凝聚”理念,就談不到中華文明的形成與“國家”的出現,就不能維系“多元文化”的“一體”,更不能形成“中華五千年不斷裂文明”。

  在登封,每一處建筑、每一方遺跡,都如歷史文化的真實讀本,值得去細細品讀何為“天地之中”、何以為“中”。

  一條全長33公里的環嵩山旅游公路蜿蜒延伸,把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8處11項建筑“穿珠成鏈”。

  據登封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張雪霞介紹,近年來,登封市依托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引入新業態、打造新場景,推動文化遺產活態化展示、具象化傳播、創新性表達,努力讓靜默的建筑有歷史的回響,讓文化的瑰寶有今日之弘揚。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盛夏時節,嵩陽書院,游人如織,研學火熱,身著漢服的學生參加入泮禮、拜師禮等,經典誦讀之聲不絕如縷。

  文化傳承,潤物無聲;持中守正,行穩致遠。

編輯: 張潔

相關熱詞: 歷史建筑 古跡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