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輝、古天樂《使徒行者2》劇照
今年暑期檔,多部港產片登陸內地銀幕,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7月上映的《掃毒2》斬獲12.95億元票房,總票房超越迪士尼影片《獅子王》(8.27億元)和鄧超作品《銀河補習班》(8.27億元);8月7日上映的《使徒行者2》首日票房破億,目前票房5.7億元。
武俠片、喜劇片、賭片和警匪片曾是港片最為重要的四大類型,但前三大類型漸漸沒落,能夠成功打入內地市場的只有警匪片。《反貪風暴》系列、《使徒行者》系列、《掃毒》系列……港產警匪片很受歡迎,甚至支撐起影市大盤。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漂亮的票房成績背后,卻是港產片口碑下滑、類型雷同的尷尬。
【現象】
警匪電影:票房穩定,偶有黑馬
近年內地銀幕的“黑馬”中不乏港產片的身影,一些港片更是成為了支撐大盤的關鍵影片。去年的國慶檔票房冠軍花落《無雙》,最終收獲12.73億元票房;中秋一直是影市的冷門檔期,但去年港片《黃金兄弟》在這個檔期上映,也收獲了3.17億元;《反貪風暴》系列的票房更是“部部高升”,第一部9500萬元,第二部2億元,第三部4.4億元,而今年清明檔上映的第四部蟬聯19天票房單日冠軍,最終取得7.95億元票房,票房超越了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雷霆沙贊!》。
不僅有這些黑馬,大部分港產警匪片的票房表現都很穩定。由于港片的類型特色、演員陣容拉動,不少港片在上映初期都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比如《使徒行者2》,首日上映便票房過億元,雖然之后票房增速放緩,但總票房仍然可觀。今年6月上映的《追龍2》口碑不佳,但最終也收獲了3億元的票房。目前正在上映的《沉默的證人》豆瓣評分僅為6分,但上映兩天,票房已經接近7700萬元,排片占比穩定在17%至19%之間,預計之后的票房仍然會穩定增長。
但另一方面,這些電影的口碑卻并不出彩。近年能夠在豆瓣上取得7分以上的港產類型片實在是鳳毛麟角,僅有《無雙》(8.1分)、《追龍》(7.2分)。至于今年上映的港片中,《使徒行者2》的豆瓣評分從7.5分一路下降到6.6分,近五成觀眾給了三星;《掃毒2》也一樣,上映首日,票房破億元,但豆瓣評分卻迅速從7.1分降至6.4分,目前僅為6.2分;《反貪風暴4》評分為6分;《追龍2》口碑比起第一部則大跳水,僅有5.5分。
其他類型:少人問津,票房乏力
港產警匪犯罪題材電影成了內地影市的票房保證甚至“救市英雄”,但與此相對的是,港產片的題材愈發單一。內地觀眾似乎認準了“港產片=警匪片”,在這個等式之外的其他港片都很難在內地賣座。
港產愛情電影《某日某月》跟《使徒行者2》同一天上映。男主角是曾在《忘不了》中飾演張柏芝兒子的童星原島大地,今年20歲的他首次主演愛情片,電影也打出了“七夕唯一一部愛情片”的宣傳口號,盡管如此,《某日某月》也沒能激起觀眾走進電影院的熱情,目前該片的票房只有34.9萬元。
演員本身的號召力也無法支撐起非警匪類型港片在內地的票房。去年上映的由劉偉強導演、古天樂主演的古裝喜劇片《武林怪獸》,最終只收獲不到8000萬元票房;吳鎮宇主演、獲得多個金像獎提名的體育勵志片《逆流大叔》,今年6月28日登陸內地之后,票房僅為76萬元。
“金像獎光環”也無法影響內地票房。近年一批在金像獎取得不錯成績的小成本港片進入內地銀幕,卻是叫好不叫座。新晉導演彭秀慧執導的都市女性題材電影《29+1》豆瓣評分為7.2分,票房卻僅為156.7萬元;講述老年癡呆癥患者故事、幫助惠英紅拿下第三座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杯的《幸運是我》豆瓣評分高達8分,內地票房僅為96萬元。
【困境】
題材雷同,口碑下滑
港產警匪片的高票房和低口碑,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港產警匪片類型化程度非常高,觀影門檻降低;但另一方面,這種高度類型化也導致港產片缺乏創新,更接近“產品”而非“作品”。《掃毒2》導演邱禮濤坦言:“電影是創作,創作的其中一個含義就是求新;但有時候也不能太新,市場無法接受。”
近年香港警匪片喜歡做“系列”:《掃毒》系列圍繞“緝毒”,《使徒行者》系列圍繞“臥底”,《追龍》系列打造“梟雄”,《殺破狼》系列主攻打斗……系列電影毫不費力就可以享受IP紅利,但也因此,不少系列電影陷入了題材雷同、無法超越前作的困境。《使徒行者2》直接從“找臥底”變成了“香港特工”的故事,但是劇本漏洞太多,加上拋棄了“找臥底”的懸念,觀感反而低于上一部。
情懷和動作場面成為了港產類型片的賣座法寶。可以看到,近年的港產警匪片均有意在片中加重這兩方面的筆墨:設置兩個以上的男主角,為他們安排一段感人至深的兄弟情;設計大量槍戰、爆破、飛車等視覺奇觀,刺激觀眾眼球。不少續作都出現了僅靠大場面支撐、劇本不過關的問題,導致系列口碑下滑。
演員重復,頻頻撞臉
演員雷同也是港產片的一大困境。目前的港片仍然由香港一群中生代演員挑大梁。今年,《反貪風暴4》《掃毒2》《使徒行者2》都由古天樂當男主角;《使徒行者2》《沉默的證人》《廉政風云》都有張家輝的身影。題材類似、演員雷同,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對內地觀眾而言,這些熟面孔才是“金字招牌”,本應接班的一輩卻沒有待在香港電影圈:吳彥祖在美國發展,馮德倫退居幕后,謝霆鋒重心轉向當廚師……比他們更年輕的演員中,陳偉霆進軍內地電視圈,陳家樂仍然在各大港片里打醬油……梁家輝坦言港產片演員有斷層:“在黃金時代,我們沒有機會帶第二梯隊,這是香港電影的遺憾。”
多部優質港產小成本電影票房冷清
小成本片,缺少宣傳
以視覺取勝的動作片觀影門檻不高,更有利于克服文化差異,在內地市場取得成功。而不少非警匪類型片在內地都遇到了排片和宣傳不足的問題。排片占比直接影響票房:《某日某月》首日排片占比僅有1.1%;《逆流大叔》首日排片占比也僅為1.6%,而且幾乎是零宣傳就上映。
《掃毒2》導演邱禮濤今年1月有一部現實題材電影《家和萬事驚》在內地上映,僅有3200元萬票房。在談到非警匪題材港產片遇冷這一現象時,他坦言,一部電影的票房高低受很多因素影響:“(票房)要看明星咖位夠不夠大、宣傳夠不夠足。有些戲投資大,宣傳自然做得很足夠;投資小,宣傳規模也小。”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 實習生 何英東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