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星流量,無話題炒作,無娛樂內容的主持人大賽成了爆款——
專業綜藝能否引領原創綜藝突圍?
《主持人大賽》嘉賓和評委陣容強大。著名主持人康輝和董卿作為點評嘉賓;評委方面,從學院導師、節目幕后制作人以及主持人三個不同角度甄選,組成了共計17人的評審團隊。
參賽選手現場進行即興考核。圖片由《主持人大賽》欄目組提供
當越來越多的電視觀眾看透了傳統綜藝節目的套路,而對他們冗長俗套的設計心生厭倦之時,另外一類專業色彩鮮明的綜藝節目卻來勢兇猛,迅速占領屏幕,抓住了人們的眼球。
10月26日,停播8年之久的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喊出“奮斗有我,為夢發聲”的口號,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以下簡稱《主持人大賽》)為名在央視綜合頻道全新播出。到11月9日第二期播出后,節目斬獲了一連串高光數據:收獲豆瓣9.2高分,相關話題閱讀量超33億,34城收視率破1%,視頻播放量破3億,上登微博熱搜19次……
《主持人大賽》節目組以“回歸專業、專注比賽本身,‘內容不注水’的創新思維”向《工人日報》解釋其成功的原因。近年來,一批聚焦專業領域的綜藝節目開始流行。一個引發業內關注的標志性的案例是,曾高擎“娛樂”大旗的湖南衛視,先后推出《時光的旋律》《聲入人心》《神奇的漢字》等節目,走上精細化和專業化道路。
那么,這類節目憑什么獲得了人們的歡迎呢?專業綜藝又能否引領原創綜藝突圍?
專業展示成最大亮點
打開《主持人大賽》節目的網絡視頻,彈幕上寫滿了觀眾們的驚嘆——“視聽盛宴”“全程驚嘆,果然是神仙打架”“都是實力派!高手過招,快、準、穩”“2019最期待的節目”……
據了解,參加此次比賽的60名選手從上千名選手中一路過關斬將而來,是專業中的精英。60名選手中,碩士研究生的比例超過40%。他們中既有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的出鏡記者,也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還有曾擔任2019年春晚分會場的主持人,以及省級衛視節目主持人等。
而在嘉賓和評委方面,節目也選擇了業內翹楚:著名主持人康輝和董卿作為點評嘉賓;評委方面,從學院導師、節目幕后制作人以及主持人三個不同角度甄選,組成了共計17人的評審團隊。
“專業”由此成為這檔節目最吸引觀眾的特點。在即興考核環節,選手們在90秒內侃侃而談,邏輯清晰、立意新穎深刻。計時開始,出口成章,計時結束,話音落定。
“90秒,我應該還沒有從緊張中恢復過來吧。他們不需要時間組織語言、理順邏輯嗎?” 第一期節目結束后,網上出現的“選手即興考核集錦視頻”廣泛傳播。張靜曾客串主持公司內的各類年會,看過前兩期節目后,她直言已被選手們的專業表現深深折服。
在評分規則上,《主持人大賽》也完全以選手的專業展示為晉級依據。這對于看慣了綜藝節目里“賣慘煽情搞話題”的觀眾而言,無異于一股清流。
聚焦原創新形態聲樂演唱節目《聲入人心》,考驗臺詞功底、配音實力的《聲臨其境》,展示演技專業的《演員的誕生》,匯聚國內頂尖青年舞者的《舞蹈風暴》……近年來,專業綜藝節目方興未艾,吸引觀眾關注的是參加者的專業素質,“專業”也因此成為這類綜藝節目最引人注目的標簽。
“不注水”的節目
看過《主持人大賽》的很多人說,這也許是撒貝寧主持過的說話最少的一檔節目,“一句廢話都沒有”。
比賽規則簡單直接,選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三分鐘自我展示+90秒即興考核”,每個人嚴格控制在4分半鐘內,之后17位專業評審與400名大眾評審打分,綜合計算得到最終得分。
包括嘉賓信息、比賽規則、注意事項,甚至是幾條贊助商廣告,撒貝寧都在開場5分鐘介紹完畢。
這是整場節目的縮影。在節目1小時36分的時長里,包含了17位評審員背景介紹,12位參賽主持人兩個模塊的個人展示,點評員給予選手的一句話賽后建議,以及主持人撒貝寧貫穿始終的串聯詞。
“很多綜藝節目都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的,但看過一期主持人大賽后,你就會覺得,這才是比賽應該有的樣子。”被節目“吸粉”的張靜說,這是一檔“不注水”的節目。
“不注水”帶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快。有多快?有觀眾統計:綜合3分鐘的自我介紹以及90秒的即興考核,再加上末尾點評和評審打分,每位參賽選手在舞臺上停留的時間均不超過8分鐘。
另一方面,節目在賽制上采用了“出分即淘汰”的制度。整檔節目將60位選手分成了每12人一組,每組均分新聞和文藝兩個類型進行考核,最終每個類型每期僅能晉級3人,緊張殘酷。
“沒有明星流量,沒有話題炒作,沒有娛樂內容,整場節目都是干貨,主持人、選手、現場嘉賓每句話都說在點子上,讓人應接不暇,精彩貫穿始終,不知不覺一個半小時的節目就結束了,再回頭一想,短短的一個半小時竟然裝了這么多東西。”張靜說。
同樣在11月9日晚播出的第6期《舞蹈風暴》,也是一檔“無明星流量、無話題炒作、無娛樂內容”的“三無”節目,但是,當期節目卻雙域同時段排名上星綜合組第一,是當晚市場上雙域份額最高的省級衛視節目。
節目中,《舞蹈風暴》通過一分鐘的舞臺展示以及節目現場設置的128臺攝像機對舞蹈表演進行360度實時觀測,將舞者著力最重的精彩瞬間轉化為“舞蹈風暴”,并以相對專業的評判引導觀眾欣賞,作為評選晉級的標準之一。有觀眾就表示喜歡這檔節目是因為“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只純粹在意藝術本身,相互間沒有狗血的爭拗”。
“撲面而來的新鮮感”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是節目現場17位評審之一,她評價節目“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新鮮感”。
“矯情賣弄插廣告、拖泥帶水賣關子,大家對這些年來娛樂綜藝節目的套路越來越熟悉。但是這檔節目完全沒有這種套路感,整個比賽就是一場比賽直播,加上有顏又有才的選手,怎么能不吸引人?生活節奏這么快,誰會一直守著電視看你賣關子?”這是一位普通觀眾看過主持人大賽后的感受。
依靠流量明星、炒作話題和娛樂內容一度是綜藝節目的“制勝法寶”,而綜藝節目的“泛娛樂化”近年來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去年6月,國家五部門聯合發出通知,提出對影視明星參與綜藝娛樂節目、親子類節目、真人秀節目等加強監管。去年年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也出臺規定,要求抵制泛娛樂化。同時,觀眾對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不滿的聲音,也一浪高過一浪。
“《主持人大賽》前幾期的收視率一直都不錯,除了模式上的創新,也離不開IP的積累,畢竟這一檔綜藝的前身在世紀初曾有過廣泛影響,這也是其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認為,《主持人大賽》和專業類綜藝節目的興起一樣,是對上一周期綜藝節目過度娛樂化現象的一種行業自我調整。
孫佳山認為,我國綜藝節目曾經歷了港臺模式、歐洲模式、韓國模式等3個特點鮮明、風格迥異的不同發展階段。近年來,是我國綜藝節目發展歷程的第4階段,這一階段也是我國廣電行業在多重現實壓力下,不得不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綜藝節目模式的原創之路的新階段。盡管還有模仿歐洲模式的痕跡,但也算是探索我國綜藝模式原創之路的一種努力和嘗試。只不過,真正開創我國綜藝模式的多元化格局,摸索我國廣電行業的原創路徑,仍任重道遠。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