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石泉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和政府部門負責同志,針對全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存在的認識不到位、產業融合度不高、政策不配套、人才奇缺、利益鏈不長等問題,石泉縣政協主動上手尋找對策良方,提出了四方面七條意見建議,促進了全縣旅游產業發展。
第一,把園區做成旅游景區(1+3、2+3融合)。一是農旅融合上:縣涉農部門和農業企業要及時轉變發展觀念,將農業自給自足發展轉變為農業旅游產業,把農業示范園、產業園、家庭農場、田園綜合體、特色村鎮等做成農業觀光、采摘體驗、康養休閑、農耕體驗等景區景點,逐步形成田園農業游、園林觀光游、農業科技游、務農體驗游模式。要突出主體培育,積極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協會作用,著力強化補鏈、延鏈、強鏈作用;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引進具有農村情懷、具有遠見卓識、具有奉獻精神的企業家以及培育地方能人大戶,從事現代農業經營,積極引導,促使其把鎮村變成景區、把農民變成導游,使更多涉農要素聚集到旅游產業鏈上,讓更多群眾共享旅游發展“紅利”。二是工旅融合上:在工業園區建設中充分考慮工業游的設施、路線和環境,積極鼓勵企業對園區(廠區)實行旅游化改造,把園區(廠區)風貌、生產加工過程、企業文化氛圍、產品展示展覽等做成可供參觀、可供體驗、可供研學的景區景點。
第二,把產品做成旅游商品(1+2+3融合)。要充分研發縣域特色產品,著力于把農業產品、工業產品、文化產品做成滿足游客需求的吃、購商品,著力培育集研發、生產、展示、銷售旅游商品為一體的加工和商貿服務企業,開發具有適度規模、具有品位特色的富硒農產品、特色工業品、風味小吃品、康養保健品、工藝美術品、文化紀念品、旅居日用品等一系列熱購旅游商品,建立優質高效的銷售服務網絡,既能讓游客購有所值、留得下“石泉印象”,又能促進“舌尖上的經濟”和“后備箱經濟”發展。
第三,把設施做成旅游景觀(設施+旅游)。按照“全域全景、處處是景”的理念,將政府和社會投資建設的水利、農業、園林、城鄉建設等設施全部按照景觀打造,從而在全縣塑造出無數個可供游客欣賞、留影的景觀。
第四,把服務做成旅游品牌(文化+旅游)。一是文化品牌:要通過打造精品演藝、文化產品,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提升文化旅游產業關聯度、覆蓋面、附加值。要強化社團和創意人才的培養,精心創意編排宣傳效果好、地域特色濃、游客參與度高的文化精品節目,用精典文化產品和特色文化演藝,讓游客玩得有品位、感受到“石泉風情”。二是宿營品牌:要著力于打造休閑度假旅游品牌,依托石泉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環境、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結合周邊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持續發展培育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兼具體驗的精品民俗、快捷旅館、鄉村客棧、休閑農莊、房車營地,并通過配置精細化設施、提供貼心化服務、體現地域性風情,著力于讓游客住得有檔次、記得住“石泉鄉愁”。三是餐飲品牌:要進一步提升庖湯宴、蠶桑宴、石鍋魚等地域美食的內涵和品質,積極鼓勵開發名特小吃,再打造一批特色餐飲街區和品牌美食店,引領百家百味餐飲店提等升級,讓游客吃得有特色、忘不了“石泉味道”。
通過園區變景區、產品變商品、設施變景觀、品質變品牌,實現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進而促進全縣產業深度融合、業態優勢互補、就業空間擴大、經濟健康發展。(丁繼軍)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