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來昌榮
垃圾分類是近兩年的熱門話題之一,全國各地均在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不斷進行嘗試和實踐。對于安康而言,推進城市垃圾分類工作對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環境安全、建設生態旅游康養城市、提升社會基層治理等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安康市政協將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列入2021年重點協商議題,于今年5月啟動專題協商調研,先后到廣州、佛山、上海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并對安康中心城區單位、小區、企業進行調研,召開相關部門座談會,了解當前市情實際,征集具體問題與建議。
垃圾分類全員上線
“要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把群眾天天觸摸的民生、市民家門口的幸福做細做實做到位,切實把垃圾分類工作抓出成效。”9月26日,安康市政協主席陳勇在常委會議上強調。
針對“上頭熱、中間溫、下頭冷”的現象,委員們建議,要把垃圾分類工作擺上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市委統籌、人大立法、政府推進、政協監督的協同推進機制,夯實有關部門責任清單,履行好制定政策措施、監督檢查、示范點建設等行業管理責任。
“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群眾自覺是基礎,要讓群眾知曉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誰來分、怎么分?”安康市政協常委吳詠梅建議,把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的覆蓋率、公眾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以及分類投放的普及率納入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等各級各類文明創建驗收考核,作為先進模范單位和個人評選的重要內容,并給予相應獎勵。
安康市政協常委楊首艷認為,要強化教育協同,制訂長期工作計劃,在各大中小學校的教學安排中增加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教育內容。要從中小學生及其家庭成員的教育入手,把垃圾分類融入課堂、家庭和社區,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良性互動。
分類管理環環緊扣
“楊浦區的‘源頭有點、中段有站、末端有場’,虹口區的‘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程’……這些管理模式都取得了明顯效果。”安康市城管局副局長郭仲勇講述在外學習的先進做法,如佛山市的運輸車有一張“身份證”,車輛憑證進入對應的垃圾站,有效破解了混收混運難題。
當前,安康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處置仍以衛生填埋為主,還未建成有害垃圾集中暫存點,廚余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二次分揀中心等末端處理設施尚屬空白,分類運輸車輛未配備到位,分類運輸體系還未建立。
郭仲勇建議,應完善四類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全鏈條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規劃分類運輸線路,精準對接垃圾收集站點,實現垃圾分類“前、中、末”三端有序有效銜接,確保垃圾分類“收得齊、運得走、處理好”。
為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目標,安康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也在籌備中,選址漢濱區五里鎮鯉魚山腳下。按規劃設計,建成后年處理生活垃圾43.8萬噸,年發電量1.6億度,除廠區生產生活自用外,上電網約1.4億度,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4萬多噸,焚燒后的垃圾減容減量90%以上。
建立循環產業體系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安康市政協常委、安康學院哲學教研室主任馮永林對這句話頗有感悟,他用了一串數字來佐證:“1000公斤廢紙可以生產850公斤好紙,相當于節約木材300公斤;1000公斤塑料可以生產600公斤柴油,這些東西利用好了就會變廢為寶。”
“到廣州市的垃圾焚燒廠參觀,聞不到臭味,看著遠山白云,與想象中不一樣。若作為工業旅游、研學參觀,這實在是個好去處。”馮永林表示,要重視市場主體參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配套設施的建設、改造和運營,推進垃圾分類產業化、循環化。
安康市政協副主席孟平指出,要把垃圾分類處理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老城區改造及新城區建設規劃同步考慮,建設綜合性垃圾處理環保產業園區,積極引項目、引企業,逐步形成循環產業鏈,“園區、環保、工業旅游”在未來發展上均應有所體現。
在漢濱區中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調研時,密密麻麻的黑水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據了解,餐廚垃圾含水率達80%—90%,且高鹽高脂,黑水虻幾乎能完全消耗掉這些有機廢棄物和廢水,10公斤黑水虻幼蟲卵差不多能消耗掉100噸餐廚垃圾。這種新技術、新工藝正在探索試行,有望極大提高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和資源利用率。目前,中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已與中心城區400余家餐飲單位簽訂餐廚垃圾回收協議,并安裝了油水分離器、配置了餐廚垃圾車,每天回收處理量達15噸左右。
垃圾分類處理涉及千家萬戶的行為習慣,更是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體現,需久久為功、持續推進,期望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分”出綠色新生活。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