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委員
□ 首席記者 唐冰 文/圖
推進實施“雙減”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社會關注,群眾期盼。據了解,目前各地課后服務學校參與率達100%、學生參與率達80%以上、教師參與率達90%以上,基本實現了“應參盡參”。
省政協常委、寶雞市副市長李瑛在調研后發現,目前,在實施“雙減”政策過程中,暴露出學校課后服務資源供給不足、教師精力和能力不足、對有的學生無法提供個性化課程等問題。此外,由于管理體制機制等原因,大量符合條件的社會教育資源無法進入學校,客觀上造成供給與需求錯位。
為此,李瑛建議,應建立“雙減”與課后服務協調聯動、有機匹配的機制,加強課后服務與“雙減”的緊密銜接,做到既減負擔、減壓力,又增質量、增效果,讓學生在校內學夠、學足、學好,并以此提升家長的滿意度;注重增強課后服務的有效性、精準性,可在做好作業輔導和答疑解惑的基礎上,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適宜個人興趣和特長的“菜單式”服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同時,應由教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對中小學課后服務實施情況進行常態監督和績效評價,廣泛聽取校長、教師、學生及家長的意見、及時修正完善,并對具有特殊課后服務需求的學生建立臺賬,按照“一生一策”的原則,盡最大可能創造條件調劑資源,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針對目前社會教育資源與學校需求不能有效對接的現狀,李瑛建議,可由縣區教育部門搭建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對有意愿提供課后服務的社會組織、民間團體、企業、協會、社區以及個人等進行登記,并建立相應審查機制,重點審查主體資質、意識形態、服務內容以及安全風險評估等,對通過審查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予以公示,由學校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也可針對學校課后服務需求,向社會發布課后服務崗位招募清單,由有關單位或個人根據實際進行溝通和銜接。
“社會教育資源為學校提供課后服務,應堅持公益普惠原則,不收費或低收費、少收費。”李瑛認為,可探索聘用“課后服務副校長”“課后服務輔導員”“課后服務觀察員”,引導鼓勵各級各類學校主動與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體育館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旅行基地、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等加強聯系,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讓課后服務真正變成助力學生成長的“第三課堂”。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