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秦腔是我國傳統戲曲最古老劇種之一,深受三秦父老喜愛。為傳承弘揚優秀戲曲文化,今年春季開學季,西安市實驗小學精品俱樂部開設了“秦腔社團”,把原汁原味的秦腔藝術搬進課堂,讓同學們通過近距離接觸戲曲藝術,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說,“雙減”背景下,學校開設戲曲社團,不僅豐富了課后服務內容,也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質,可以在中小學生心里播下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也能為發現和儲備戲曲后輩人才提供基礎條件。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通過戲曲演員的生動展示,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感受到戲曲藝術的魅力,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李梅說,學生通過看演出、上戲曲課、參加社團學唱戲等方式,了解有關戲曲知識,激發對戲曲藝術的興趣,但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原因,戲曲進校園在中小學仍存在普及程度不高、活動成效有限等問題。
李梅建議,應制定普通中小學戲曲藝術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完善培育體系和課程設置。各地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組織文化、戲曲、教育等方面相關專家,加強戲曲社團的校本課程開發,根據地域文化背景、學生興趣特點以及藝術師資力量充實校本課程內容,讓孩子們在興趣中提升藝術素養和人文素質。
此外,也要加強校團合作,學校以“請進來”方式引進一批京劇或地方戲曲優秀人才和院團,有效豐富戲曲課后服務項目或活動。選聘的戲曲指導老師或院團,應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通過開展戲曲名家講座、戲曲演出活動,舉辦線上戲曲通識課、賞析課,指導戲曲社團和興趣小組開展活動等方式,加強學生戲曲教育。
“除了‘請進來’,也要‘走出去’。”李梅說,學校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就近分期分批到戲曲院團、戲曲博物館等地,通過體驗式、互動式教育實踐活動,了解戲曲藝術生產的真實過程,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和支持各地將戲曲欣賞、體驗納入研學旅游內容,有條件的戲曲藝術院團、戲曲博物館、戲曲研學實踐基地可向中小學生優惠或免費開放,積極吸引學生參加。
“通過這些方式,我們可以逐漸培養學生對中國戲曲藝術的興趣和愛好,讓戲曲從‘進’校園轉變為‘駐’校園,真正實現戲曲藝術在校園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李梅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