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紫陽縣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廣泛團結政協各參加單位、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圍繞中心謀事,精準履職干事,主動擔當做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堅持黨建引領思想政治基礎不斷鞏固
五年來,紫陽政協建立黨組帶頭學、主席會議和常委會議集體學、委員培訓學、機關全體學的學習制度體系。先后舉辦委員培訓班5期、委員學習大講堂6期,理論研討會15次,機關學習會200余次。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精心組織“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向縣委、縣政府報送30余項重點協商成果,把黨的領導貫徹政協履職全過程。切實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形成了“政協黨組+機關黨組+政協黨總支+機關黨支部+各專委會臨時黨支部”上下貫通的組織體系。每年“七一”和“委員活動日”,依托臨時黨支部開展瞻仰紅色革命遺址、送學送書進校園等主題黨日活動,實現了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的全覆蓋。
深入協商議政建言資政成效更加明顯
五年來,紫陽政協圍繞縣委、政府工作的重點、群眾生活的難點、社會治理的焦點,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協商議政。提請縣委出臺了《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對協商內容、協商形式、協商程序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做到協商前有調研,協商中有黨政部門和政協委員參與,協商后有成果報送和跟蹤,確保協商活動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探索靈活多樣的協商形式,形成了以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和專題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為重點,以基層協商、網絡協商和遠程協商為補充的協商議政格局。同時,在各鎮及相關界別創建界別型、區域型、個人型政協委員工作室22個。創新建立大會發言議政品牌,組織委員累計撰寫發言材料108篇,并以“精心組織大會發言,打造政協議政品牌”為題在全省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發言。圍繞脫貧攻堅、文化旅游、教育衛生等議題開展調研活動60余次,形成協商報告34篇。其中《紫陽縣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發展調研報告》《關于對紫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初稿)的建議》《紫陽縣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調研報告》得到縣委書記惠軍民的批示肯定,被縣委辦轉發至各相關鎮、部門借鑒參考,部分建議被吸收到全縣“十四五”規劃中。《“人情風”泛濫成因及治理建議的調研報告》被《安康發展》予以刊發。《紫陽縣紅色文化挖掘傳承與保護利用情況調研報告》獲2019年度全市黨委系統優秀調研報告三等獎。
牢記為民宗旨民主監督實效顯著增強
五年來,紫陽政協始終恪守人民政協為人民的思想,提請縣委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推進政協民主監督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緊緊圍繞全縣發展重點、民生熱點、社會焦點,引導委員注重調研,撰寫精品提案,通過強化領導督辦重點提案、開展提案辦理“回頭望”和開發提案管理微信小程序,促進了提案質量和辦理質量雙提高。十二屆一次會議以來,共收到委員提案532件,經審查立案338件,辦復率達到100%,辦理結果滿意率保持在95%以上,一大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得到解決。堅持把收集社情民意貫穿于政協組織的各項調研、視察、例會中,收集整理涉及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社會穩定等方面社情民意信息286條。組織委員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項目建設情況、醫療人才隊伍建設、“七城聯創、三級同創”工作進行專項監督,加強跟蹤問效,推動工作落實。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養老服務等10個議題開展省、市、縣政協三級聯動專題監督,為黨委、政府推動工作提供了參考。制定《政協委員擔任民主監督員管理辦法》,推薦10余名優秀政協委員到縣紀委監委、法院、檢察院等部門擔任人民監督員,組織116名政協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會和政協常委會,引導委員做好公交車收費、天然氣定價、重要信訪案件聽證和平安建設“三率兩度”社會評價等工作,進一步拓寬民主監督渠道。
主動服務大局助推中心工作扎實有效
五年來,紫陽政協堅持把促進中心工作作為履職重點,攻堅克難,為全面建成小康紫陽貢獻力量。嚴格執行縣級領導包抓脫貧攻堅“三個一”工作機制,班子成員定期召開包聯片區工作會議,堅持每月到包聯鎮村督導檢查,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所包聯的兩個鎮和四個深度貧困村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全力推進政協機關包抓深度貧困村工作,累計為漢王鎮農安村爭取項目119個,投入資金1.01億元。助力“百企幫百村”促脫貧行動,91家民營企業與98個貧困村結對幫扶,投入8300余萬元幫助6000多戶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和創業就業,有效發揮了社會扶貧的帶動作用。主席會議成員及機關黨員干部積極深入社區、企業、醫院等疫情防控一線調研督導,走訪企業指導幫扶復工復產。政協委員義無反顧積極投身宣傳引導、核酸檢測、監測排查、物資保障、穩產穩崗第一線,在危機中踐行了初心使命,在行動中展現了責任擔當,在大考中交出了優秀答卷。圍繞國道541援建主動作為,城關至嵐皋段竣工投入使用,漢王至和平段今年10月底前建成通車,縣城任河咀過境段拓寬改造工程建成通車。
堅持改革創新凝聚共識工作更加深化
五年來,紫陽政協充分發揮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作用,著力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先后組織300余人次列席縣政協相關會議、調研及聯誼活動,進一步拓寬與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政協參加單位和無黨派人士交往。成功舉辦由政協委員自編自導自演的“同心共筑中國夢”——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詩歌征集及頒獎晚會,征集各類歌頌新中國輝煌成就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喜人業績的詩歌126首,凝聚起愛黨、愛國、愛政協的正能量。積極宣傳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組織少數民族、宗教界委員對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貫徹落實情況進行專項視察,圍繞全縣民族工作開展調研并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報縣委、縣政府參閱,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及相關企業家開展“真情獻愛心,民族大團結”捐款活動助力清真寺整改,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文史資料整編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牽頭成立了縣政協文史資料研究會,制定了《文史資料征集編輯出版管理辦法》《2017-2021文史資料整編規劃》,為紫陽縣文史資料編纂搭起了“四梁八柱”。收集35個縣、市文史資料近1000冊,并購置圖書2000余冊,建成縣政協文史館。嚴把政治、史實、文字關,編纂出版《紫陽古建遺存錄》等12輯文史資料,共計400余萬字,各類珍貴文史圖片1000余張,實現了質量和數量的歷史性突破。動員政協委員、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人士捐款135萬元恢復重建東來書院,累計接待讀者5萬余人次,開展文化交流和省內外考察活動60余次,主辦或協辦各類公益講座、培訓活動18期,傳統書院治學育人精神得到發揚光大。
加強自身建設履職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紫陽政協以委員履職能力建設為著力點,堅持每年舉辦委員專題培訓班,實現委員培訓全覆蓋。做好委員聯絡服務,依托專委會和各鎮聯絡組,為委員日常履職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創新制定《政協委員履職量化評價辦法》,建立委員履職檔案,對委員出席會議、參加活動、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投身公益活動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激勵委員主動擔當作為,做好“委員作業”。五年來,政協委員累計捐款捐物860余萬元支持地方建設,為民辦實事300余件,帶動1600余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少數民族界委員哈志剛成立的“老哈調解室”成為家喻戶曉的社會治理品牌,工商界委員林紅梅當選紫陽縣第一位全國婦代會代表,婦聯界委員許小玲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共青團界委員肖寶被評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張小紅委員被評為“省三八紅旗手”,鄭遠元、王思蘭委員被省政協通報表彰,10名委員獲得安康市脫貧攻堅突出貢獻獎,哈紅黎委員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通訊員 劉效廉)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