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韓璋 通訊員 時偉鋒 記者 樊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了更好的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在華州區有效實施,10月31日,華州區政協按照年度協商計劃安排,組織區政協委員、住華市政協委員,會同區委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區鄉村振興局、生態環境華州分局和10個鎮(街道)分管領導同志,深入域內的高塘鎮南堡村、瓜坡鎮南沙村、陜西迪樂鍶創科技有限公司調研鄉村振興示范鎮村建設。
調研組順著潺潺溪水而上,青翠滿目,紅色文化沁潤心田。“自古以來,崇文尚武、耕讀傳家是南堡村的優良傳統,忠誠實干、包容創新是南堡騰飛的精神力量。”南堡村初心館內第一書記賈思銘激情滿懷地介紹,“作為渭華起義革命據點村,這里一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用紅色精神凝聚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華州區政協委員、區中醫醫院副院長劉擁軍認為,“南堡村改善村落環境,整修巷道及庭院,建成農家樂,不僅讓游客有特色飯菜品嘗,又提升了游客的體驗感,帶動了村民就業及村經濟收入。”他建議,“進一步加強村衛生室建設,服務鄉村振興事業,保障人民群眾健康。”
南沙村是渭南市第三批鄉村振興示范村。近年來,該村不斷深化“村黨總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公司+農戶”等模式,先后提升改造了圣女果產業園,建設運營了陽光玫瑰葡萄產業園、林下鱸魚養殖綜合示范園、南沙簡堡百年老油坊等產業,以“特色種植、生態養殖、商貿服務、產品加工、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產業發展之路初見端倪。
在南沙村林下鱸魚養殖綜合示范園內,委員們駐足停留,悉心聽取村黨總支書記徐萬祖的介紹,對南沙村因地制宜,探索林下經濟循環發展路子,實現產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予以肯定。委員們認為,“養魚的廢水成了澆灌葡萄園的生命之水及有機肥料,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改善了葡萄品質,提升了農民收入,符合現代農業產業政策和發展方向,一舉數得。”
陜西迪樂鍶創科技有限公司是華州人口中的“杏林鎮毛絨玩具廠”,屬杏林鎮“農轉輕”戰略重點帶頭企業。杏林鎮人大副主席王振向調研組介紹企業情況,該廠采取“黨委+企業+集體經濟”的模式,對閑置校舍進行盤活,建設標準化鋼構廠房,降低企業前期投資,引進陜西迪樂鍶創科技有限公司拎包入住。目前,提供了縫紉、裁剪、手工崗位300余個。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華州區政協委員、區檢察院副檢察長雷磊認為,“依托產業扶持資金積極開拓市場,通過產業園招商,群眾到廠子務工,在家門口就業,帶動群眾致富,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可供參考和借鑒的經驗。”他建議,“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積極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特色精品農業、休閑觀光農業,打通農產品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渠道,加快實施‘接二連三’,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最大化。”
“創新人才引進方式,吸引人才回鄉創業。”“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發揮‘土專家’帶動示范作用。”“瞄準農村人居環境后期管護薄弱環節,創新舉措,形成聚合效應。”“做優地方特色品牌,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等方面委員們關注度也比較高,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見建議。
華州區政協主席王曉鵬表示,要堅持推廣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立足區情農情,因地制宜,順勢而為,統籌好發展和保護、建設和治理、文化和生態等各方面的關系,點面結合,輻射帶動,真正把華州建設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富民和美之地。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