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銅川市宜君縣是典型的雨養旱作農業縣,適宜玉米種植。在今年銅川市兩會上,市政協委員卜建軍就宜君玉米提交了一份《關于提升宜君玉米地標保護,強力推進玉米全產業鏈發展》的大會提案,直擊該縣玉米生產的瓶頸問題,引發廣泛關注,特別是引起了市、縣農業部門的高度重視。
卜建軍委員
眼下正值玉米播種季節,記者就提案反映問題采訪到提案人卜建軍。“宜君玉米的生產條件得天獨厚,但傳統的耕作方式嚴重影響了玉米品質,好產品沒有形成好商品,好產品沒有形成好價格。”卜建軍開門見山地說道。
卜建軍在農業行業深耕20多年,2021年以來,帶領公司團隊多次對宜君玉米產業做實地調研,連續兩年在飼料廠抽檢宜君玉米的商品性。 “每年抽取10~12個標準樣,僅就做飼料而言,沒有一個合格的。”卜建軍遺憾地說“究其原因,黃曲霉素超標”。
通過調研,卜建軍和他的團隊發現了制約宜君玉米品質的幾大關鍵因素:一是選種問題。卜建軍介紹說,目前宜君選用的玉米品種普遍生育期偏長,后期成熟過晚,脫水慢,品種容易發霉。其二,采收問題。宜君玉米成熟期在農歷9、10月份,此時雨水偏多,農民并不急著采收,繼續讓長在地里,致使成熟期的玉米水分得不到有效蒸發。其三,儲藏問題。“當地村民習慣將玉米采收后堆放在糧倉里,一直堆放到來年二三月,遇冷還不通風。”卜建軍搖頭說,這是最要命的,因為水分是導致霉變的主要原因。
宜君縣當地村民傳統玉米儲存方式
針對宜君玉米當前發展方式較為粗放,標準化、集約化水平不高的現狀,卜建軍建議:通過種子研發——推廣種植——田間管理——籽粒收獲——烘干倉儲——糧食飼料等過程,推廣密植機收品種,實施玉米種植收獲全程機械化,促進玉米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同時,在玉米產業鏈的發展中,一是抓好良種供應,選用適合本地氣候環境的籽粒機收玉米矮、早、密等品種;二是農技支撐是重點,推廣“5335”玉米種植模式;三是農機配套是關鍵,實行精量播種,機收籽粒;四是農化打底保肥力,緩施肥+后期葉面肥;五是烘干提質保品質,加快玉米脫水防霉變。
一打理論不如一個實際行動,并非光說不做。針對調研結果,卜建軍帶領團隊在宜君先行搞了一批試點,通過良種、良機、良技融合,形成示范效應。他告訴記者,首先推廣種植早熟脫水快“大唐306”新品種,并購置寬幅溝播機50臺,實行精量播種。機械進田,采用統一的機械采收,直接將玉米收成籽粒。其次,購置機收籽粒玉米脫粒系列設備,建設玉米烘干塔,解決好玉米脫水慢,易霉變,黃曲霉素超標等瓶頸問題。
“我們把這稱之為玉米‘籽粒不落地’工程,今年在宜君流轉了土地一萬畝,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逐漸改變當地傳統的耕作方式,不斷改善宜君玉米品質,讓好產品變成好商品,農民賣上好價錢。”卜建軍最后說。
記者獲悉,宜君縣以玉米為主的糧食常年播種面積45萬畝,總產量22萬噸,玉米全產業鏈建設提質增效潛力巨大。該縣也積極采納卜建軍委員建議,積極推進“公司+農戶+基地”的利益聯結模式,建設宜君玉米全產業鏈,助推鄉村振興。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