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靜波 攝
6月28日下午,省政協召開“加快推進我省儲能產業發展”專題協商座談會。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迎軍就本次對口協商調研情況作說明:
儲能技術和產業作為新能源綠色轉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技術和未來產業,備受關注、發展迅速。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氫能、儲能等未來產業,但我省儲能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和緩慢。5月至6月,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由楊冠軍副主席帶隊,赴西安、榆林、安康、商洛多家企業及湖南省進行了考察調研。
一、我省儲能產業基本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著眼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挖掘產業發展潛力,儲能產業迎來發展機遇期。
(一)產業資源豐富。鞏固抽水蓄能的資源基礎上,進一步發掘壓縮空氣儲能、電化學儲能、氫儲能資源。陜北榆林地區鹽礦資源位居全國前列,鹽穴儲氣庫為壓縮空氣儲能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原鎂產量位居全國第1位,為固態鎂基氫儲能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陜南商洛、安康地區釩礦資源位居全國第7位,為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二)產業門類較齊全。陜鼓集團在壓縮空氣儲能關鍵設備壓縮機組、膨脹機組、儲換熱上行業領先。陜西有色集團、陜西華銀科技公司具備釩液流電池電解液生產能力。陜煤集團布局磷酸鐵鋰電池儲能電池電芯研發生產。西安奇點能源具備鋰電池系統集成生產能力,在儲能能量管理系統(EMS)和電池管理系統(BMS)全國領先。
(三)科研平臺進一步加強。新增國家級、省部級儲能相關的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國合基地等研發機構超過70個。儲能領域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四主體一聯合”校企聯合研究中心2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3項。
(四)應用場景進一步擴大。抽水蓄能方面,我省13個抽蓄電站已列入國家“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裝機容量1675萬千瓦,位列西部地區第二、全國第五,總投資超1000億,建設期可帶動就業2萬人,運行期每年稅收超16億。新型儲能方面,已規劃建設共享儲能電站16座,共計約100萬千瓦(2小時),預計2023年底并網。國網陜西公司安塞70萬千瓦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已開工建設。
二、我省儲能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020年以來,我國儲能行業逐步進入商業化階段,發展勢頭迅猛,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我省儲能產業發展具有資源、科研、應用場景優勢,項目規劃工作比較扎實,但開工建設進度不快,項目規模、產業規模與先進省份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產業頂層設計不完善。我省儲能產業目前暫未形成完善的頂層規劃和管理機制。一是產業發展目標、產業定位不明確,戰略性新興產業價值在制造業中的地位未得到體現。二是發展路徑、發展布局、重點任務不明晰。省市間、各市間、產業鏈上中下游銜接不足,未形成協同發展格局。三是保障措施不到位,配套政策引導力量不明顯,沒有形成系統合力。
(二)產學研用結合不足。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眾多,研發實力雄厚。已建有儲能相關的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國合基地等研發機構超過70個,其中國家級平臺16個,省部級平臺52個;含院士在內的從事儲能相關研究的高水平專家學者超過20人,在儲能產業細分領域均有優勢單位。但是科研成果轉化較少,針對“卡脖子”技術“揭榜掛帥”集中突破不足,基礎研究與工程化應用結合不緊密,相關研發成果難以契合企業需求。
(三)產業鏈缺鏈短鏈突出。我省儲能產業在壓縮空氣儲能、電化學儲能、氫儲能等領域均有一定布局,但未形成鏈條化、集群化優勢,整體競爭力不強。壓縮空氣儲能在膨脹機、壓縮機方面有一定基礎,但下游系統集成不強。鋰電池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下游電池集成組裝,缺乏上游正負極材料、中游電芯生產企業。氫儲能在中游電解制氫裝備有一定基礎,但氫燃料電池電堆、雙極板、催化劑、膜電極、空壓機、質子交換膜等關鍵零部件尚未布局。
(四)龍頭企業引領效應不強。其他先進省份均有龍頭企業牽頭和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在新興產業培育期充分發揮資金、資源、研發、產業化、工程化、組織、管理、運營、推廣等方面的優勢。我省儲能產業除隆基氫能在電解槽裝備領域,陜鼓集團在壓縮空氣儲能成套裝備領域有一定優勢,其余企業規模較小,優勢不明顯,龍頭骨干企業不多,帶動作用不強,產業集聚效應不夠顯著。
(五)規劃項目進展緩慢。預計到2030年,全省儲能裝機需求約1200萬千瓦,新型儲能裝機需求約500萬千瓦。市場潛力較大,但目前新興儲能項目投資及回報機制不清晰,儲能成本無法有效疏導,投資“外熱內冷”,已規劃建設100萬千瓦電站項目進度較慢,市場投資主體存在搶占指標觀望現象。
三、湖南等省發展儲能產業的做法啟示
上海、廣東、江蘇、湖南等地都把儲能作為對新能源應用的關鍵未來產業重點推動,經驗和做法值得我省學習借鑒。
(一)高度重視產業頂層設計。從考察調研情況看,湖南省儲能產業快速發展得益于完善的頂層設計,發展總體思路明確,特色鮮明,格局清晰。設有先進儲能材料及動力電池重點產業鏈,建立了省級領導聯系產業鏈工作機制,印發《湖南省先進儲能材料及動力電池產業鏈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了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在發展路徑上,著力深耕電化學儲能細分領域,依托先進電池材料和電池集成先發優勢重點突破,做優做強,“以點連鏈,擴鏈成群”,形成了從鋰鹽、正負極材料、電芯、儲能系統到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等鏈條完整、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鏈。在產業布局上,根據各市產業優勢,分工明確各有側重,形成以長沙為核心,以株洲、湘潭、婁底、常德、永州、益陽等多點協同發展的“一核多點”產業格局。
(二)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及產學研用結合。對于戰略新興產業,科研創新能力是第一核心競爭力。湖南省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儲能產業發展,圍繞新型儲能“卡脖子”技術,以需求為導向開展研發攻關,依托電能高效高質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電能變換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基礎支撐,孵化出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同時相關企業又將關鍵技術應用在示范項目中反哺科研,形成了良好的產學研用氛圍。中南大學培養了比亞迪、科力遠、容百科技等一批上市企業的創始人和大批行業科技人才,長沙礦冶院孵化了一批行業領先企業。
(三)高度重視優勢企業培育。湖南省實施“領軍能力建設行動”,支持產業鏈重點企業面向國內外市場需求,鞏固和強化競爭優勢,形成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做強大企業,培育小巨人。按照培育一批、備用一批、引進一批的原則,將細分領域的優勢企業打造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時加大精準招商力度,提升產業鏈配套能力。擁有五家百億企業及一批具有技術領先優勢的骨干企業。
(四)高度重視產業政策支持。省市協同制定支持產業發展財稅政策,助推產業快速發展。長沙市發布了《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關于支持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做大做強的實施意見》《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文件,每年設立5000萬元的先進儲能材料專項資金,后續還將推出60億元規模的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基金等產業扶持政策。郴州市出臺了《郴州市加快電池產業發展打造“電池之都”實施方案》《郴州市電池產業發展規劃(2022-2032)》
四、促進我省儲能產業發展的建議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對能源電力發展作出了系統闡述,為新時代能源電力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布《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再次重點闡述儲能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重要作用。儲能產業市場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具備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產業發展潛力。為此建議:
(一)強化儲能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完善頂層設計。儲能產業建設,涉及能源、電力、裝備制造、先進材料多個行業,統籌、協調量大,推進工作復雜,需要多部門協作。要學習借鑒湖南、山東、廣東等省區經驗。一是納入重點產業鏈,建立省級領導包抓制度。將儲能產業納入省級重點產業鏈,由省級領導牽頭包抓。統一標準,統一布局,統一指揮,省市協同統籌推進。二是建立工作專班,制定產業規劃。由省發改、科技、工信、財政、國資委等多部門組成工作專班,研究制定儲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分解分步實施方案,厘清發展路徑、發展布局、重點任務。三是建立全面政策保障體系。結合我省實際,研究出臺覆蓋資金支持、人才保障、企業招引、項目示范等全方位政策,為加快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二)加快推進儲能科技創新、產學研用結合,提升核心競爭力。創新是推動產業發展的第一源動力,推進轉型發展,歸根結底得依靠科技創新。一是聚焦難點技術,集中力量突破。充分發揮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眾多,科研實力雄厚的優勢,采取“揭榜掛帥”機制,聚焦定期發布儲能產業“卡脖子”共性技術難題,集中突破。爭取建設全釩液流國家創新中心。二是充分發揮秦創原平臺作用。加力加速融入秦創原,支持有條件的領軍企業聯合行業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產學研力量,組建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共同推進新型儲能關鍵技術及設備突破。三是重視科研成果轉化。對符合條件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項目給予獎勵,對科研成果、專利成果轉化突出的單位或個人給予獎勵。
(三)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打造中國西部儲能產業發展高地。企業是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業體系。一是組織龍頭企業、骨干企業組成產業聯盟。緊盯目標企業,開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和點對點招商,加強產業鏈配套。針對產業鏈“短鏈”“細鏈”等問題,鼓勵我省產業鏈企業通過投資(參股)、并購、重組、外包服務等方式獲得先進適用技術。共享產業發展資源,促進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同發展。二是搭建溝通交流平臺。舉辦產業博覽會、技術路演等活動,吸引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領軍企業、金融機構等眾多機構參會,促進國際、國內合作交流,打造我省儲能產業新名片。三是探索陜西差異化儲能發展路徑,聚焦我省長時儲能技術。利用省內企業厚實的技術基礎、豐富的釩礦資源、廢棄礦井資源以及陜南豐富的水電資源等,因地制宜建設儲能項目,加快對現有的成熟儲能產業的積極推進,進一步摸排抽水儲能擴容建設底數,在現有基礎上擴大庫容,做大做強壓縮空氣儲能裝備制造業,以打造氫能領域頭部企業為抓手,推動我省氫儲能產業發展。創新開展應用場景項目示范工作,將其列入省碳達峰、碳中和重點試點項目,相關部門加強協作,推動項目上中下游技術、資金、政策等各方面資源對接暢通,確保工程進度。四是鼓勵各市發展儲能產業園區。為落戶企業提供“拎包入住”服務,吸引頭部企業落地重大項目,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努力建設一批特色產業集群。
(四)制定合理補償機制,激勵市場需求。一是研究需求側響應獎勵措施,合理拉大峰谷電價差,提高儲能項目的經營效益,以盈利空間激勵用戶側自發配儲,帶動上游產業發展;二是加快建設電力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明確源網荷各側儲能市場主體定位,完善市場準入標準和投資備案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新型儲能參與電力現貨、輔助服務市場交易機制,促進企業獲得合理收益。三是推動建立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容量電價機制,探索將電網替代型儲能設施成本收益納入輸配電價回收。獨立儲能電站向電網送電的,其相應充電電量不承擔輸配電價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五)優化要素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新興產業的培育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壓縮空氣儲能、氫儲能、釩液流電池儲能等產業化初期領域,需要資金、土地等方面要素保障。一是在統籌整合重點產業鏈發展、基本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等財政資金基礎上,設立儲能產業專項資金,集中支持先進儲能材料、大規模長時儲能技術應用、新型儲能電站建設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支持。二是將儲能產業建設資金納入各級政府地方財政預算,引導相關創新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向儲能產業領域傾斜。認真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創投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三是設立我省新能源產業鏈天使投資基金,重點投向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為企業補血造血。四是優化儲能項目備案或單項審批手續辦理。對于先進儲能產業項目,優先列入省、市重點項目計劃,市、縣政府負責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用地指標,并予以優先保障。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