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寧陜縣政協緊扣“搞活機制比增設機構更重要,激發活力比增加人員更重要”,著力在優化機制、挖掘潛力,提振精神、提升能力,轉變作風、增強活力上下功夫,圍繞“把政協組織建設成為黨委政府聯系群眾的‘連心橋’,不斷提高委員履職水平、不斷提升政協協商質效”的“一建雙提”目標,著力在破解“兩個薄弱”問題方面探索出“寧陜路徑”。
夯實“一建雙提”基礎
創新管理制度。制定印發《縣政協常委聯系委員工作制度》《縣政協常委支持協助專委會辦公室工作制度》《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等制度,對每一項協商活動的實施時間、目標要求、任務分工、實施程序、成果報送等環節進行細化。制定協商工作方案,對協商選題、承辦主體、參與部門、協商程序、效果評價等作出規范要求,分管主席牽頭、委辦負責認真組織實施。對參與協商活動的人員由相關委辦和政協委員雙向選擇確定,由縣政協主席會議審定后付諸實施。
優化評價體系。修訂委員管理辦法、委員履職考核辦法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建立委員履職檔案,對委員參加全會情況,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交調研報告、大會發言、提交文史資料情況,參加縣政協及各專委會、各鎮政協聯絡組、委員工作室履職活動情況等情況,進行全方位掌握、全口徑統計、全過程記錄、全要素考核。
強化履職培訓。組織開展“請進來”“走出去”“聯起來”等多維度學習培訓,讓政協干部和委員接受新思想、感受新變化,自覺做解放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積極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練兵和看德行比作風、看實績比能力、看效率比服務、看廉潔比口碑、看擔當比作為的“五看五比”活動,幫助委員破除陳舊觀念、路徑依賴和慣性思維,合力推動政協事業開創新局面。
定期走訪委員。堅持常委會議組成人員走訪、看望、聯系委員制度,每年與委員聯系2次以上,聽取委員意見建議。為有針對性解決基礎工作薄弱問題,組織對20個界別、130名政協委員履職情況進行上門全員調研,梳理困難問題、總結鮮活經驗、收集意見建議,為促進科學決策、改進服務管理、調動委員履職積極性,激發履職活力奠定堅實基礎。
拓寬“一建雙提”平臺
建好協商平臺。加強各鎮政協聯絡組和委員工作室建設,把全體縣政協委員按工作地或居住地編入各鎮政協聯絡組和委員工作室。健全縣政協領導指導、各專委會包抓,鎮黨委政府積極配合搭建好政協聯絡組工作機制,協調各鎮政協聯絡組和委員工作室,在委員讀書、基層協商、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方面發揮作用。
深化會議協商。堅持主席列席縣委常委會,副主席和縣政協委員列席縣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議,縣政府縣政協聯席會議,縣政協全委會、常委會、專題協商會議邀請縣委、縣政府領導出席等制度,落實好縣政協常委聯系委員工作制度、黨員委員聯系非黨委員制度,為委員知情明政和協商議政搭建平臺、創造條件。
拓展協商路徑。積極探索建立“委員接待日”、政協“開放日”制度,健全“讓政協走進群眾、讓群眾走進政協”的“雙走進”機制,邀請群眾代表列席政協會議。
打造“一建雙提”特色
堅持“小切口,深挖掘”,精準發力、持續用力,積極構建“五微體系”,推進政協工作特色化發展。
做精“微課堂”,打造政協機關干部拓展視野、提升素養的“加油站”。創新“一人一領學、專委一輔導、一人一分享”的書香政協學習模式,在機關開設“三個一”“微課堂”,不斷增強學習的實效性、趣味性。實行單周“微課堂”、雙周干部“上講臺”常態化學習機制,力求通過“微課堂”傳授業務知識,暢談學思踐悟心得體會,不斷增強機關干部職工學習實效性及履職能動性。
做優“微論壇”,構筑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展示風采的“大舞臺”。堅持“一個界別、一個主題、一個委辦”的原則舉辦“三個一”“微論壇”,讓委員上講臺、展風采、提建議、講對策,為助推縣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并以此提高政協組織協商議政、建言獻策的針對性、時效性和社會影響力。
做深“微協商”,架起為民協商、為民服務的“連心橋”。堅持“五定五做”,從定規則、定議題、定責任、定主體、定陣地著手,不斷推進基層“微協商”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靈活運用“院落路邊協商”“田間地頭協商”“村頭巷尾協商”“企業廠房協商”等形式,聽民意、訪民情、納民智,讓委員協商在一線,從細處著手為民發聲,真正讓“微協商”惠及“大民生”。
做細“微建議”,搭建政協委員增強政協意識、提升履職能力的“練兵場”。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小微調研等方式提出“微建議”,做到善于用實事和數據說話,力求情況清楚、論證嚴謹、對策精準、建議合理,助力疏通一個個民生堵點。
做實“微服務”,培育政協組織凝心聚力、促進和諧的“黏合劑”。結合政協“雙走進”活動的開展和寧陜縣“兩個全覆蓋”群眾工作法工作要求,將“關鍵小事”作為“履職大事”。(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余書升 記者 唐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