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浩義 記者 張璐
2023年,是陜西慈善人踔厲奮發啟新程、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一年。這一年,省慈善協會在省民政廳和中華慈善總會的指導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積極履行慈善組織宗旨使命,以創建村社(區)慈善幸福家園為抓手,以召開區縣慈善大會為引擎,以數字化建設為驅動,實施三大突破、建立三大機制、實現三大轉變,積極踐行第三次分配,持續加大慈善募集和救助力度,聚焦鞏固脫貧成果,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省慈善協會工作新思路謀劃、新路徑探索、新業態引領,豐富了慈善公益內涵,創立了新的工作模式,推動了全省慈善事業整體高質量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陜西慈善現象”。
一、創建慈善幸福家園,開創慈善助力鄉村振興新格局。
在歷時八年的脫貧攻堅戰中,省慈善協會交出了募集款物45.8億元,實施扶貧項目近萬個,幫扶貧困人口近千萬的亮麗答卷,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脫貧攻堅戰勝利后,慈善組織如何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展示新作為?省慈善協會將已開展了五年之久的“農村慈善互助會”“慈善社區”創建活動與中華慈善總會發起的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相結合,募投近億元組織發動市、縣慈善(協)會在全省農村行政村和城市社區實施了以建立一個慈善工作站、募設一支慈善互助金、創辦一個慈善關愛中心、踐行一個慈善公約、組建一支慈善志愿服務隊等“五個一”為內容的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工程”。這一“工程”經在全省38個縣區試點后,于2021年10月、2023年3月先后在榆林、西安召開觀摩推進會在全省推廣。2023年,全省新注冊創建村社幸福家園2875個,累計達到5750個;線上、線下募設村社慈善互助金及建設資金逾10億元;幸福家園創辦老年人愛心餐廳、兒童之家、村民活動中心5600多所,直接關愛孤獨老人、留守兒童35萬名;村社注冊慈善志愿者30萬人。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工程”,以建立鎮、村(社)慈善工作站為抓手,把慈善根系延伸到最后的“一公里”;以募設村社互助金開發“鄉情”慈善資源踐行第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以創辦慈善關愛中心為農村孤獨老人提供餐飲關愛、幫扶困難群體鞏固脫貧成果;以踐行慈善公約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促進鄉風文明建設;以組建慈善志愿服務隊開展村、社區慈善義工服務,從而在村、社區打造了一個居民參與、社會幫扶、文明自治、友善互助的幸福家園,開創了新時代慈善參與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慈善工作新格局。這也是迄今為止陜西慈善募集量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受益面最廣的慈善項目,被社會各界譽為“新時代的希望工程”。2023年榮獲第十二屆“中華慈善(項目)獎”,受到國家民政部表彰。
省民政廳印發文件推動“工程”實施。2023年5月,省民政廳廳長李智遠一行到省慈善協會調研聽取“工程”建設情況匯報后,贊譽這一“工程”是新時代慈善助力鄉村振興的重大創新,提出了建立大融合機制、創建大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大救助格局的指導意見,要求“將慈善組織創建的慈善幸福家園與民政部門投資建設的農村互助幸福院、城市日間照料中心融為一體建設運營,在陜西建立政府主導、慈善助力、社會參與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并安排1000萬元福彩公益金在180個村、社區進行融合試點。
省慈善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六屆第一次理事會議召開 記者 張璐 攝
二、召開縣區慈善大會,打造慈善促進共同富裕新模式。
近兩年,陜西刮起了一股黨政推動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的強勁東風。2022年1月27日,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發動咸陽市淳化縣委、縣政府召開了全省區縣第一場“慈善大會”。會后,省慈善協會及時總結推廣淳化經驗,印發文件發動全省市、縣以召開“慈善大會”為驅動,打造黨政支持推動、社會廣泛參與、慈善促進共同富裕新模式。繼2022年6個縣(區)召開慈善大會之后,2023年又有長安、神木、鳳縣、定邊、榆陽五個市、區、縣黨委政府召開慈善大會,出臺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把慈善事業作為動員社會力量幫扶困難群體、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建立推動工作機制。在“慈善大會”上,黨政主要領導主持、講話,并帶領市、縣慈善協會工作人員深入省內外商會動員民營企業家、經濟成功人士奉獻愛心自愿捐贈。已召開慈善大會縣區的慈善募集實現了井噴式增長:長安區慈善大會募集款物價值8000萬元,神木市15.82億元,鳳縣3368萬元,定邊縣4854萬元,榆陽區1.01億元,5場“慈善大會”共募集款物18.45億元,連同前6個縣(區)“慈善大會”共募集款物21.27億元。一場“慈善大會”的募集額度相當于該縣區慈善協會成立二十年來募集的總量。截至目前,我省還有40多個市、區、縣的“慈善大會”正在積極籌備中。省慈善協會共募投款物2200萬元,獎勵已召開“慈善大會”的區縣。
“慈善大會”的召開,對于我省慈善事業的發展不僅是量的變化,更是質的飛躍,其功效彰顯在五個方面:一是慈善公益生態大提升,黨委政府印發紅頭文件建立推動機制,把慈善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支持發展;二是慈善文化理念大傳播,激發了社會慈善熱情與活力;三是社會愛心大匯聚,為促進共同富裕匯聚了慈善資源;四是第三次分配的社會大實踐,為經濟成功人士搭建了奉獻愛心、回饋社會、先富幫后富的平臺;五是構建了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的大格局。實踐證明,召開“慈善大會”是黨委政府動員社會力量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開創了慈善踐行第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的新模式,對于改善一個地方慈善公益生態,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吳前進一行在商洛調研 記者 張璐 攝
三、線上線下并舉,開拓慈善募集新業態。
互聯網慈善形成業態。在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2023年5月29日至31日,9月5日、7日、8日、9日,省慈善協會聯合全省市、縣慈善(協)會成功舉辦“鄉村振興·陜西專場”、中華慈善數字公益節、騰訊9·9公益日三場網絡眾籌公益活動。各級黨委政府層層動員,民政、鄉村振興部門支持推動,全省117個市、縣慈善(協)會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省慈善協會發起了在每個村幫扶10戶脫貧戶,每個鎮幫扶100戶脫貧戶,每個縣幫扶1000戶脫貧戶,每個市幫扶1萬戶脫貧戶的“十百千萬愛心助農大行動”,市縣區慈善(協)會在省會平臺推介了659個助力鄉村振興公益眾籌項目。三場活動共有466萬人次參與愛心捐贈4.6億元,連同騰訊、省慈善協會和部分市縣慈善(協)會的配捐及日常線上眾籌,2023年累計線上籌款5.2億元,成為全省范圍內波瀾壯闊的互聯網公益社會大實踐。七年來,省慈善協會在互聯網公益平臺累計推介眾籌項目5000多個,網籌善款20.21億元,愛心捐贈者達8000萬人次,打造了數字慈善新業態。
線下募集穩中有升。2023年,省慈善協會以宣傳為驅動,不斷激發社會慈善熱情與活力。以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跑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鞏固老善主,開發新善源,拓展、完善了企業捐贈、社會眾籌、冠名基金、慈善信托、政府購買服務、外聯合作六大慈善募集平臺,線下募集穩中有升。2023年,全省線上、線下慈善募集總額達到9.5億元。
全省慈善工作經驗交流會召開記者 張璐攝
四、工作到基層,推動慈善工作“三化”建設。
省慈善協會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新發展舉措,開創新發展格局。為了推動慈善工作項目化、項目管理規范化、項目質量品牌化的“三化”建設,2023年,省慈善協會在主題教育中響應黨中央“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號召,組建了由會領導及慈善專員掛帥的十個重點項目調研督導組,深入到全省12市68縣(區)、168鎮(辦)的387個村、社區,對以慈善幸福家園和“慈安橋”為重點的慈善項目建設進行調研督導。調研督導組堅持問題導向,對標質量標準,發現總結先進典型和工作經驗,找出項目實施中的短板和薄弱環節。督導檢查結束后,省會召開項目督導調研匯報會,在聽取各組調研匯報的基礎上,制定工作到基層、聯動抓落實、推動慈善工作“三化”建設的實施方案,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在省慈善協會帶動下,各市、區慈善(協)會也開展了重點項目檢查督導,在全省形成了齊心協力抓項目、抓質量、抓效益的工作態勢。推動慈善工作“三化”建設。2023年,全省新建“慈安橋”720座,累計達到7835座;實施慈善助醫項目53個,募投善款、藥品、醫療器械價值1.53億元(其中,援引中華慈善總會國際藥品和“名老中醫診治系統”價值9200萬元);開展慈善助學向5000名學生發放助學金3806萬元;向全省百歲以上老人發放關愛金1638萬元;實施春節、“六一”、九九重陽節“三節救助”等慈善幫困項目募投善款近5000萬元;聯合愛心企業實施“寒門學子就業幫扶”項目,每年幫扶30名脫貧戶大學生到延長石油集團就業。在全年項目支出總額中,用于助力鄉村振興的款物8.1億元,其中產業幫扶5.6億元。春節、“六一”、九九重陽節“三節救助”惠及困難群體逾百萬人次。一批品牌慈善項目應運而生:“慈安橋”解決了山區群眾的交通出行問題,被群眾譽為“致富橋”“幸福橋”;“兒童之家”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茁壯成長;“三節救助”為困難群眾紓困解難;“老年大學”使社區老人老有所樂。尤其是村社慈善幸福家園的創建,既解決了農村獨居老人的生活困難,讓他們吃上了一頓熱乎的飯,又解決了在外打工、創業子女的后顧之憂,使農村孤獨老人安享晚年,深受群眾歡迎。
陜西省慈善幸福家園工程觀摩推進會召開 記者 張璐攝
五、八大工程,開辟慈善文化傳播新路徑。
2023年,省慈善協會持續實施八大工程,傳播慈善文化,參與社會治理。一是中小學慈善教育工程:中小學校學生每月上一節慈善課、舉行一次慈善主題班會,寫一篇善行作文,用“愛”塑造學生心靈,用“善”培養學生行為。二是與省委高教工委聯合實施“陽光愛心行動——慈善文化進大學”項目,利用暑假組織高校大學生志愿者團隊深入山區幫困、支教,助力鄉村振興,在慈善公益實踐中樹德育人。三是慈善文化傳播工程。開展慈善書畫進農村、進社區、進軍營、進企業、進機關活動,豐富城鄉文化生活;實施共享圖書“愛為讀”項目,建設公益性閱讀平臺。四是公民道德建設工程,設立公民道德基金,表彰獎勵“陜西好人”。五是融媒體慈善宣傳工程??k《善天下》雜志、《陜慈快訊》;與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合作開辦慈善專版、欄目、手機客戶端;開辦微信公眾號、抖音號,激發社會慈善活力。六是開展慈善文化理論研究。與西北大學聯合組建“陜西慈善研究院”,研討慈善實務重大課題,開展各類慈善業務培訓,為慈善工作創新發展提供支持。七是慈善文化養老工程。在城鎮社區開辦慈善老年大學,為老年人搭建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善的平臺。八是“慈善周”主題宣傳工程。開展慈善法規宣傳,舉辦慈善成就巡回展,評選、公示“三秦善星”弘揚慈行善舉。
神木市慈善事業暨養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 記者 張璐攝
六、構建大宣傳格局,激發慈善公益新動能。
2023年,省慈善協會積極探索與新時代慈善使命相適應的慈善宣傳路徑與模式,以宣傳為驅動,激發慈善公益新動能。一是建立了三級聯動的慈善宣傳機制。省、市慈善協會設立宣傳部,縣(區)慈善協會配備專職宣傳工作人員,并建立了慈善宣傳信息工作考核評優激勵機制,評選表彰慈善宣傳先進單位、個人和優秀稿件。二是抓工程、打戰役,提高宣傳質量。圍繞省慈善協會中心工作、重點項目、大型活動和慈善典型組織聯合采訪,采取抓工程、打戰役的方式開展慈善宣傳。三是對慈善創新的實踐不斷進行理論升華,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指導工作。聚主題、展亮點,講好陜西慈善故事,打造陜西慈善品牌。
淳化縣慈善大會召開記者 張璐 攝
七、強化使命擔當,“組織建設年”成效顯著。
針對部分縣(區)慈善(協)會班子年齡老化、工作缺乏活力的狀況,省慈善協會確定2023年繼續為“基層組織建設年”,在全省總結推廣渭南市配好班子選好會長的經驗,年內全省有18個市、縣級慈善(協)會換屆,把一批有情懷、有能力、有影響的退休領導干部吸收到慈善隊伍中來,加強了市縣慈善協會班子建設。同時,全省慈善協會系統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培育“大愛情懷、務實雙創、團結協作、清正廉明”的慈善精神,發揚“老黃牛、拓荒牛、孺子牛”的工作作風,開展比服務、比創新、比亮點和爭一流的“三比一爭”活動,著力提升專業化水平與社會公信力。2023年3月,省慈善協會召開全省慈善工作經驗交流會,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在7月召開的省慈善協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上,會長吳前進提出:全省慈善工作要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實施三大突破、建立三大機制、實現三大轉變:一是突破單純物質救助的慈善模式,建立社會救助與社會治理并駕齊驅的現代慈善機制,實現慈善行為的轉變。二是突破單純線下動員的募集模式,建立網上、線下雙線聯動的募集機制,打造慈善募集新業態,實現募集方式的轉變。三是突破少數人做慈善的狀況,建立開發大眾慈善動能新機制,實現“精英慈善”與大眾慈善共同發展的轉變。
辛勤耕耘,贏來收獲。近年來,陜西省慈善協會被民政部表彰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被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部表彰為“全國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先進單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陜西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被省委組織部評為“五星級黨組織”,被省委宣傳部表彰為“省公民道德建設先進單位”,被省民政廳考評為“5A級社會組織”,先后榮獲“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組織獎”“中華慈善透明卓越組織獎”;省慈善協會20多個項目榮獲民政部“中華慈善獎”和省政府“三秦慈善(項目)獎”。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